八年级语文格律诗八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513926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格律诗八首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八年级语文格律诗八首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八年级语文格律诗八首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八年级语文格律诗八首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八年级语文格律诗八首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格律诗八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格律诗八首(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格律诗八首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诗歌中品味诗歌的艺术魅力。 2.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寄托 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 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王维诗之宏大,李白诗之飘逸,杜甫诗之沉郁, 无不令我们爱不释手,浮想联翩。今天就让我们 再次领略唐朝诗人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吧! 二、学习使至塞上。 1.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唐朝诗 人,世称“诗佛”。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 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

2、维 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开元九年(721),王维进士及第,官太乐丞,随即因为署 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 十四年(726),辞去官职。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 ,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 维被安禄山胁迫做了他的官员。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 达了心迹。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 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对音乐也很精通。他对山 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受禅宗影响很大。他 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王维以五言律诗 和绝句著称。王维的诗

3、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 ,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2.写作背景。 此诗为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开元二十五 年(737)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大胜吐 蕃,王维奉唐玄宗之令出塞赴凉州慰问, 居河西节度使幕中。此诗即出塞途中所作 。 3.朗读指导。 学生自由朗读,学生代表读,教师范读, 听朗读带。(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4.品评赏析。 (1)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下面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 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多媒体屏幕显示边塞绮丽风光,帮助学生想象。) 地上随处可见

4、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一望无垠的 大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 落日显得异常浑圆、壮丽。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诗人为什么要以“征蓬”“归雁”自比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 蓬草一样远出“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 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 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 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5.写作特色。 这首诗叙事直白平实,语言简单朴素,内容明晰 易懂。作者奉使出征,独当重

5、任,以征蓬、归雁 自比,点出春行之时令,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色 中。大漠奇观,非“孤”“圆”不能形容,劲拔而苍茫 ,温暖而感伤,写景壮观,气势流畅,无怪红 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亦细味其趣,以为再 无“孤”“圆”更有情有理的两字。可见其对仗的工整 ,用字的准确。 二、学习登高。 1.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检校工 部员外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 于河南巩县。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 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杜甫生活在 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 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

6、誉为“诗圣”。公元759年 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落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 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 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 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 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一生潦倒,“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但死后受到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 大力揄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 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不 过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安石 、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 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 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 超出

7、文学的范围。 2.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 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机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 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 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 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 这首诗就是56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 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 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

8、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 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3.朗读指导。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点名读、听朗 读带。要求适当运用手势、眼神、体态来 表情达意。注意声音语调,速度要慢些, 韵脚要拖长,声音要响亮。最重要的是深 入理解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要让它与 自己的思想感情共鸣,做到声情并茂。 三、学习无题。 1.导入新课。 当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人纷纷告别文坛,唐诗 的辉煌国度也不得不走进了它绚烂的落日余 晖,于是李商隐来了,望着逐渐黯淡的黄昏 ,一唱三叹地低吟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 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从这短短 的20个字,我们又能体会到诗人的几多感慨 ?今天

9、,让我们一同走近多愁善感的李商隐 ,走进他朦胧幽美的诗歌艺术世界。 2.解释题目。 无题,表明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 的题目,这类诗往往隐匿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意 旨隐晦,一般难于准确理解,故而在没有原由, 没有时间、地点和具体主人公的情况下,读者可 在朦胧含蓄之中自由联想、任意体验,创造属于 自己的故事情节。以“无题”命名的诗最早见于 诗经及一些民歌作品中。而李商隐的许多具有 代表性的爱情诗均以“无题”或以首句头二字及句 中任意二字命名,其实均属无题之作。 3.诗人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 人。他的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 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10、。他的 诗构思新奇,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 悱恻,为人所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 于索解。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 生很不得志。 4.品评赏析。 (1)诗的第一句,一对主人公被放置在一幅怎样的场景 之中? 离别的场景。 (2)在离别即将来临时,离别的双方心情怎样?诗中哪 些字可以体现这种感情? 心情痛苦不堪。这一点从两个“难”字可以看出。 (3)那么,围绕这场悲伤的离别,诗歌共描摹了几幅画 面? 三幅画面。暮春伤别、别后相思(想象)、别时寄语。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 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 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

11、书,精 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 笔生花。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 还是深闺佳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 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 沧桑,都是美轮美奂,久而弥笃。 二、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 1.朗读诗歌。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并安排学生以自己喜欢 的形式反复诵读。(要求:在读时用心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 托的情感。) 2.作者简介。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开元十五年进士。 天宝中,官盱眙尉。后隐居。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 ,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酬,除王昌 龄外也无知名之士。他是唐代田园诗人。其作品

12、往往通过对 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 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 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 ,诗情画意,浑然一体。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常建的代表 作。 三、学习题李凝幽居。 1.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范阳人。早年出家 为僧,后人称他为苦吟诗人。元和五年(810)冬 ,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 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 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 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 ),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 普州

13、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郊寒岛瘦”缘何说起?当然由孟郊贾岛诗风而来, 主要是指他们诗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狭隘的格局、穷 愁的情绪和苦吟的精神。两人都一生不曾做过什么 像样的官,孟郊本人性情耿介,是个不善与别人往 来的人,考了三次之后才于50岁时中了个进士,得 到一个可怜的小官位。但他平时总爱将时间花在饮 酒弹琴赋诗上面,不理政务,最后竟由别人代他的 职,自己拿着半俸回家,过上了“一贫彻骨,裘褐悬 结”的清苦日子。他的诗作因此而愈见其“寒”。贾岛 曾做过和尚,算是个“诗僧”。唐才子传说他居 京三十年,屡试不中,“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 浮屠”,虽然穷成这样,仍不掩贾岛的性情。 2

14、.朗读训练。 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具有凝练 、含蓄、形象的特点,所以诵读时要体会诗的韵律 美,研读时要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 3.品读赏析。 (1)此诗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讲述了老僧(或许即指作者)访友未果的故事。 (2)这次拜访是不是“初访”?为什么? 不是初访。因为从首联可以看出,这联写老僧(或 许即指作者)独自一人沿着一条长满小草的小路, 走到友人邻居很少的荒芜的小园里来。如此熟门熟 路,初访者怎么做得到呢? 4.思考探究。 题李凝幽居的主旨是什么?诗中所写之景与所要表现的 题旨有什么内在关系? 题李凝幽居的主旨是希望远离喧嚣的尘俗社会,归隐到 这幽清恬淡之所。所

15、写之景,无论是草径、荒园,还是池边 树、月下门,乃至桥边的原野之色、石山的峰顶之云,都始 终突出了“幽静”“新奇”的特点,在这样的描写中又饱含着老 僧(或许即指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写景就是为表意铺 垫蓄势,通过前三联的层层写景,最后一联便水到渠成,直 抒胸臆,点明全诗的题旨:“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写 景与表意之间就有了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翻开唐诗三百首,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 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精光黯黯中,闪烁着一尊 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死生契阔,气吞山河, 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滚滚 大浪中灰飞烟灭。多么豪迈的唐诗呵!读一首唐 诗,宛如打开

16、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 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思君君不知 ,一帘幽怨寒。美人卷帘,泪眼观花,多少个寂 寞的春夜襟染红粉泪!多么凄美的唐诗呵!浅斟 低吟,拭泪掩卷。 二、学习泊秦淮。 1.写作背景。 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鳞次栉比; 画船游艇,南来北往。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 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 2.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文宗大和时中 进士,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 员外郎、中书舍人等官。 杜牧的诗作就其内容题材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关心时事,爱国忧民之作。此类为数不多。 第二类,品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