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础理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1513687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基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经济法基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经济法基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经济法基础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经济法基础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法基础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基础理论(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法教学目标 了解掌握经济法基本原理; 了解和掌握调整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管理关系的企 业法、公司法和破产法; 了解和掌握协调各类市场主体活动的合同法; 了解和掌握市场交易规制法律制度,即消费者权 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 理解、掌握工业产权概念、性质及其法律保护; 掌握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等解决经济纠纷的基本 技能。教材与参考书 经济法概论(修订第六版)徐杰主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 。 经济法学(第三版),李昌麒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经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 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版。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经

2、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全面认识、理解和掌握经济法律关系 。 重点理解掌握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主体、 客体、内容。 3、理解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 终止的法律事实,重点是作为法律事实的 行为。第一章参考书 【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满达 人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梁慧星、王利明:经济法的理论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 出版社2003年版。思考题 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包括那些? 经济法为什么要对市场主体调控关系、市 场秩序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以及社会 分配关系进行必要干预? 怎样把握国家对经济关系进行干预的“度” ?第一节

3、经济法概述 本节主要内容: 一、经济法的概念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三、经济法的主要内容一、经济法的概念(定义)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 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所 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 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 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 而言之,经济法是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 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一).经济法调整的概述 (二).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一).经济法调整的概述 (1)法律调整的一般含义: 法律上的调整,是指法律对社会关系的

4、规 范。 法律上的调整是指主体违反了法律规定时 ,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也就是运用法律 的规定把人们的行为或者活动纳入可操作的轨 道。 (2)经济法调整的含义:是指国家将其 意志深入到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物质关系领 域,使其上升为法律规定的机制。(二).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经济法促进、限制、取缔和保 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简而言之,也就是国家用经济法 的形式干预社会经济关系的范围,或者说经济法律规范 效力所及的范围。 为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维护社会整体 利益,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1、国民经济管理关系 2、经济协作关系 3、市场经济主体在内

5、部经济管理中产生的经济关系 4、涉外经济关系(三). 经济法的主要内容 市场主体调控关系 市场秩序调控关系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社会分配关系1、市场主体调控关系 国家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在对市场主体进行宏 观经济调控或其他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发生的经济 关系,即国家从整体利益出发,在进行统筹规划 、制定和实施政策、进行信息指导、组织协调、 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等活动中与不同性质或不同 组织形式的经济个体所发生的调控关系。 国家在对经济个体的内部进行管理过程中所发 生的经济关系的调控,即国家对经济个体在进行 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活动中与其组织机构 和成员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调控。 经济法对市场主体进行调

6、控的客观必然性。2、市场秩序调控关系 市场秩序调控关系是指国家在培育和发 展市场体系过程中,为了维护国家、经营 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对市场主体的市 场行为进行必要干预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民事立法之外制定 和实施经济法以对市场秩序进行调控,这 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是指国家从全局和 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在对关系国计民生的 重大经济因素实行全局性的调控过程中与 其他社会组织所发生的关系。 经济法对宏观经济调控关系进行调整 的客观必然性。将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纳入 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几乎是一个没有任何

7、争议的问题。4、社会分配关系 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既包括在全 部再分配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社会关系, 也包括在初次分配中所发生的需要由国家 干预的部分分配关系。 经济法调整社会分配关系的客观必然性 。 三、经济法的渊源 (1)宪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定规范性文件; (2)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3)法规 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规章 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 构制定的规章,例如,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地方政府规章

8、: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各类规范性文件;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特别行政 区的法; (6)司法解释; (7)国际条约、协定。 例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经济法渊源的是: A、司法解释 B、判例 C、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D、部门规章 【答案】B 例题 民族自治地方有关调整经济关系的自治条 例和单行条例也是我国经济法的渊源之一 。( )(2005年) 【答案】 例题 下列法的形式中,属于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答案】C 第二节

9、经济法律关系 一 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一 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 二 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二 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三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三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一、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 经济法确认和调整的在经济管理 和经济协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 和义务关系。 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根据经济法的规定,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根据经济法的规定, 在参加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活动过程在参加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活动过程 中所形成的经济职权和经济职责、经济自中所形成的经济职权和经济职责、经济自 治权限以及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治权限以及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二二. . 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经济

10、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经济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既体()经济法律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既体 现国家意志又体现当事人意志的思想社会关系。现国家意志又体现当事人意志的思想社会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是一种市场主体规制法律关()经济法律关系是一种市场主体规制法律关 系、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和可系、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和可 持续发展保障法律关系以及社会分配法律关系相持续发展保障法律关系以及社会分配法律关系相 互作用的法律关系。互作用的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是一种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经济法律关系是一种由国家强制力

11、保证实 现的思想社会关系现的思想社会关系三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三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一). . 经济法律关系构成的含义经济法律关系构成的含义 (二)(二). .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一一). . 经济法律关系构成的含义经济法律关系构成的含义: : 指形成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必要指形成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必要 条件。条件。 经济法律关系构成含义的理解:经济法律关系构成含义的理解: ()任何经济法律关系都由三要素构成。()任何经济法律关系都由三要素构成。 即主体、内容和客体。即主体、内容和客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任何一个要素都必须()经济法律关系的

12、任何一个要素都必须 具备确定性。具备确定性。 ()经济法律关系要素,是经济事实要素()经济法律关系要素,是经济事实要素 在经济法律上的反映。在经济法律上的反映。(二)(二). .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经济法律关系内容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拥有经济职()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拥有经济职 权或经济权利、经济自治权限、承担经济职责或经济义务的权或经济权利、经济自治权限、承担经济职责或经济义务的 当事人。当事人。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取得:法定经济法律关系

13、主体资格的取得:法定 取得、授权取得、因参与经济法调整的经取得、授权取得、因参与经济法调整的经 济关系而取得。济关系而取得。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国家干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国家干预 主体、社会中间层主体、市场主体。主体、社会中间层主体、市场主体。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资格具有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资格具有 复杂性、形式具有广泛性、主体之间往往复杂性、形式具有广泛性、主体之间往往 具有一定的隶属性。具有一定的隶属性。经济法律关系主体1、国家 2、国家机关 例如:某市财政局; 3、法人组织例如企业:某公司的子 公司、分公司; 4、非法人组织例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学校、医院、工会、

14、学 术性团体等; 5、个体工商户 6、农村承包经营户 7、公民 8、外国经营者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的组织。 条件: l依法成立 l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 l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l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责任 (1)国家机关(例如:某市财政局); (2)企业(例如:某公司的子公司、分公司); (3)事业单位(例如:学校、医院、科研院 所); (4)社会团体(例如:工会、学术性团体等); (5)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6)公民(公民陈某)。 例题 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有( ) 。 A、某市财政局 B、工会、学术性

15、团体 C、某公司的分公司 D、公民赵某 【答案】ABCD ()经济法律关系内容:指经济法律规范所确认的经济法()经济法律关系内容:指经济法律规范所确认的经济法 律关系主体的经济职权、经济职责、经济自治权限、经济权律关系主体的经济职权、经济职责、经济自治权限、经济权 利和经济义务。利和经济义务。 经济职权:国家机关或其授权单位为维护社会经济职权:国家机关或其授权单位为维护社会 公共利益,依法干预经济过程中享有的具有命令公共利益,依法干预经济过程中享有的具有命令 与服从性质的权力。与服从性质的权力。 经济职责:国家机关或其授权单位在依法干预经济职责:国家机关或其授权单位在依法干预 经济的过程中,所负担的必须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经济的过程中,所负担的必须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的责任。的责任。 经济自治权限:是指社会中间层主体为实现其经济自治权限:是指社会中间层主体为实现其 宗旨而享有的规则制定和实施权,以及为防止社宗旨而享有的规则制定和实施权,以及为防止社 会中间层主体自治的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