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的成长之路新本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151300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家的成长之路新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教育家的成长之路新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教育家的成长之路新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教育家的成长之路新本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教育家的成长之路新本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家的成长之路新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家的成长之路新本(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育家的成长之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13661477576 2013.5一、改革时代呼唤教育家涌现温家宝总理提出要让教育家来办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提出“创造有利条件 ,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 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 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 倡导教育家办学。”n武敬修等编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名 人志收入历代教育名人2847人。n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收入中国教 育人物,古代1080人,近代290人。n沈灌群、毛礼锐主编中国教育家评传 收入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教育家50 人。n2006年教育部公布“共和国老一代

2、教育家 ”20人。中国历史上教育家涌现的三个高峰期: 春秋战国:儒、墨、道、法儒分为八,墨离为三 两宋:胡瑗湖学、王安石新学、周敦颐濂 学、邵雍象数学、张载关学、二程洛学 、朱熹闽学、陆氏兄弟的陆学、胡氏父 子的湖湘学、陈亮和叶适的事功学 近现代:变革的时代是教育家大量涌现的时代! 为什么?提出课题;提供条件;创造机遇。二、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作教育家n1919年,28岁的陶行知发表第一流的 教育家,把当时教育家分成三种:政 客的教育家、书生的教育家、经验的教 育家,但都不是第一流的,第一流教育 家必须:“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 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1、创造性地应对和解决时

3、代所提出的 课题,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推进者大凡被称为教育家者,一定是在面对时代 的挑战时,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作出回应 ,进而形成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模式。n黄炎培 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 榷;1917年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 ;1918年创办中华职业学校;1925年提 出“大职业教育主义”。 要解决的课题:兴办新式学堂50年、实行 新学制10年,新学堂培养的人才对社会 生计发展贡献有限,甚至表现很差。n蔡元培 担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提出“五育并举”的 教育方针设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 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 育。 1912年临时政府正式公布的教育宗旨:注重 道德教育

4、,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 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要解决的课题:养成共和国民健全的人格, 取代清末教育宗旨:忠君、尊孔、尚公、 尚武、尚实。n张之洞 劝学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要解决的课题:要不要学习西方?如何学 习西方?成为近代中国处理学习西方与保存民族文 化传统关系的经典性见解。 (维新派严复的反驳:“体用合一”;牛之 体如何马之用?)n梁启超 提出“开民智”兴办学校普及教育。一系列的设想:提出宗旨;建立学制;实 施师范教育;开展女子教育 要解决的课题:洋务派求强不成,究竟如 何强国?n孔子 对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的新主张:“有教无 类”;“学而优则仕”。 要解决的课题:

5、经济发展引发社会和政治 变革,社会发展问题上人道、民本思想 得到强调,政治上从“亲亲”向“贤贤”转变 而提出“举贤才”主张。2、广泛吸取中外历史上的文化遗产, 是民族和人类优秀教育传统的继承者教育家不是凭空出现的。人类历史上每一 次理论和实践的推进,都是“站在巨人的 肩膀上”才能实现的。n梁漱溟 中国的问题是文化失调;中国问题的根子 在农村;中国的出路是乡村建设;乡村 建设的方法是建立乡农学校,实行管、 教、养、卫结合。 西洋崇尚个性伸展,积极进取“意欲向前” ; 印度宗教情绪强烈,“翻转向后”以求解脱 ; 中国遇事安分,向自身内求“调和持中”。n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

6、会即 学校”、“教学做合一”。 自称是将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翻了半个筋斗而提出的理论。n蔡元培 所述“五育”中,公民道德教育倡导自由、 平等、博爱,来自法国,并认为类似于 义、恕、仁; 世界观教育立足“现象世界”但又超越“现象 世界”而以追求“实体世界”为目的,来自 康德学说; 美感教育破除人我之分,是实现“实体世界 ”的桥梁,来自歌德、习勒学说。n朱熹 是中国历史上成果最多的学者之一,可谓 博大精深,全部著作1436万字,涉及经 、史、子、集四类;其中既有学术著作 ,也有通俗读物甚至蒙学教材;思想的 形成则吸取了佛、道学说;在科学方面 也有造诣。3、思想与实践具有广泛而深远的

7、影响 ,是民族和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天 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 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 子,可谓至圣矣!” 讲出了真正有成就的教育家所具有的超越 时空的影响力。n孟宪承 大学教育中概括“大学三理想”:“智慧 的创获,品性的陶镕,民族和社会的发 展。” 对应着大学的三项任务:研究、教学、推 广。n王安石 提出系统的人才(干部)培养思想:教、养、取、任。 教: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实用人才; 养: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 取:察其言、观其行、试之以事; 任:任其专,久其任。n管子 理光社长大竹武雄的经营理念:

8、“与其种田 ,不如植树;与其植树,不如树人。” 中国的古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 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 ,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n孔子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自称最欣赏孔子 的两句话:“有教无类”;“子不语怪、力 、乱、神。” “忠恕”之道“道德黄金律”:“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消极 底线)“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积极高标) “推己及人之道”1793年法国宪法中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 第六条:“自由是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 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准则为 正义;其保障为法律

9、;其道德界限则存 在于下述箴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1795年法国宪法中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 务宣言,义务部分第二条: “人和公民的一切义务均来自下述铭刻在所 有人心中的两条原则: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己之所欲,恒施于人。”三、教育家应具备的素质1、有丰富的教育实践从数量上说,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甚至 是毕生从事; 从质量上说,是坚持探索性的工作。n马卡连柯(苏联教育家) 从1920-1935年,组建了高尔基工学团、 捷尔任斯基公社,从事少年违法者和流 浪儿童教育,撰写了教育诗篇塔 上旗,提出集体主义教育理论(为了 集体、通过集体、在集体中教育),成 为著名教育家,被认为开创了工读教育

10、。n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 38岁办孤儿院,收留孤儿与流浪儿童,教 以耕种、纺织,学习读写算; 之后先后办过多所学校,晚年在伊佛东学 院办学达20年;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思想,通过实物教学 ,首次将教育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提出教育必须顺应自然的理论,提出并实 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思想n段力佩 从1950-1986年任上海育才中学校长,之 后担任顾问10年,创造了“育才经验”: 50年代:“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 ,因材施教”;(十六字经验) 70年代:“读读、议议、练练、讲讲”;( 八字教学法) 80年代:“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 ”。(“三自思想”)2、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11、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出过“穷人的经济学”概 念,表达他立志为中国的农民和人民大 众办事的愿望;一部人类教育历史,也 几乎可以称之为“穷人的教育学”,即人类 教育的发展,差不多体现了一代代教育 家为“穷人”能够受教育的不懈努力。n陶行知 “为了穷孩子,甘做骆驼”;“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辞去大学教授,全力投入平民教育、乡村 教育,将全家搬到乡下,办晓庄师范。 后来又办山海工学团、办育才学校。耗 尽家产,以卖文、讲演维持学校n晏阳初 耶鲁大学毕业,赴法国为劳工服务;1920 年从事平民教育运动;1929年举家迁居 定县从事“定县实验”,提出“给乡下佬办 教育,我们先须从乡下佬学”,“我们欲

12、化农民,我们须先农民化”;曾入选20 世纪影响世界的十大人物”,1949年后长 期在东南亚从事平民教育。n张载 “民吾同胞,物我与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存,吾顺事;殁,吾宁也”。3、有独立的人格精神拥有特立独行的人格,是教育家能从众多 教育工作者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独立的人格精神在教育家的成就中表现为 两方面:不向权贵低头,不向权威低头 。n陶行知 晓庄师范办出了社会声誉,蒋介石曾私访 ,陶行知并未感到受宠若惊; 育才学校办出了社会影响,陈立夫表示可 以给予经费支持,但学校须得改为国立 ,陶行知予以拒绝。n梁漱溟 怀疑晏阳初的乡村教育理论:中

13、国农村患 了四种病症愚、贫、弱、私,所以提 出四种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 生教育、公民教育; 认为四大病症只是症象,未及病根,病根 是为何愚面益愚、贫而益贫、弱而益弱 、私而益私?病根是中国农村在资本主 义侵入和掠夺下,经济破产、精神破产 。n朱熹 创立理学,一种更为平民化的思想意识形 态,为当政者所忌; 其学说在生前是遭禁的,连科举考试,政 府规定,考生一定要在试卷开头写上“不 是朱学”、“不是伪学”; 却丝毫不愿苟且。n王守仁 年青时信奉朱熹学说,后来发现其学说“务 外遗内”,即强调外界对人的影响,丢失 了人的内在自觉; 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心学”。4、有出众的教育智慧教育事业是

14、充满了智慧的事业,那是由教 育工作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对象 是处在发展变化中的,对象是各不相同 的。而在教育家身上尤其体现出智慧的 特点。n顾泠沅(上海“青浦经验”的创造者) 曾说过“人生三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依旧是山,见水依旧是水。”n王守仁 “致良知”:“良知”人所固有,教育的过程是 发掘人内在自觉的过程,所以提议:“先 做个愚夫愚妇方能与人讲学。”n墨子 鲁国国君很烦恼:两个儿子,一个“好学” ,一个“好分人财”,都很喜爱,但选哪个 为太子呢?以此请教墨子。 墨子明确表示:我也不知道。就象钓鱼的人拿鱼饵让鱼吃,但目的不 是喂鱼。所以应当“合其志功

15、而观焉。”5、有不懈的探索精神为什么是陶行知?为什么是黄炎培?成为 教育家,是由于他们的坚持不懈。n陈鹤琴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在南京鼓 楼幼稚园进行幼儿教育实验,制定了第 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课程标准; 写出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著作、家庭 教育著作; 理论研究的实验基础对其长子从出生 到808天的坚持观察、记录。n顾泠沅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十年推广”,区域 性、大面积提高青浦县数学教学水平; 30年光阴,100多本笔记本,攻读了一个 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n刘金海(上海“成功教育”的创造者) 上海闸北八中上海棚户区的一所普通 中学校长,学校曾经被称为“差生集中营” ,探索形成“成功教育”经验,已成为优质 教育资源,成为一所国际知名的中学。6、有严谨的专业精神大凡教师,只要从教有一定年份,就会拥 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但为什么只有少数 教师成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没有专 业精神。专业精神体现于两方面:以科 学的态度工作;善于将经验上升为理论 。n顾泠沅 青浦经验的四条原理:情意;序进;活动 ;反馈。n刘金海 成功教育的基本过程:帮助成功尝试 成功自主成功; 有意识地增加成功率;强化正面激励,使 学生体验成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