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及作业对分析参考案例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51065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及作业对分析参考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物流及作业对分析参考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物流及作业对分析参考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物流及作业对分析参考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物流及作业对分析参考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及作业对分析参考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及作业对分析参考案例(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D设施布置方法一览表 布置方法和技术年代主要特点和使用条件流程图、样片排列等经验 判断方法50年代直观、简便、易行 关于设施间物料流动顺 序和数量的各种数学分 析方法。如属于最优化 及其搜索算法的二次分 派算法(QAP,1957) 及相应的计算机软件 CRAFT(1964)和 CORELAP(1967)50年代 中期到 60年代 初、中 期适用于设施数目不太 多的情况系统布置规划方法( SLP)60年代 至今该方法属于系统仿真 技术,要求把影响布 置的因素尽可能量化, 在离散状态下组合寻 优。适用于设施数目 不超过15个的情况。 其突出特点是具有方法 论意义 人机交互式决策支持 方法80年代

2、 至今按决策者意图靠计算 机系统支持决策,能 进行预测判断;借助 于模糊集理论,采用 图论方法等 设计数据集成和设计模 型集成的理想实验环 境 方法(综合决策环境方 法)90年代 至今 (1911 年 MCG- INES)是对纯粹计算机程序 支持的改进方法1系统化厂房布置SLP工厂布置的方法和技术,一直是工业工程 领域不断探索的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研究出 了许多手工设计、数字分析和图解技术,60年 代以来,又发展了计算机辅助工厂布置,在众 多的布置方法中,以R缪瑟提出的系统布置设 计SLP(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最 为著名,应用十分普遍;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 工厂和

3、生产系统设计,还可以用于医院、学校 ,百货商店、办公楼等设施设计。2一、阶段结构系统布置设计采用四个阶段进行,称为“布置设计 四阶段”。确定位置:工厂的总体位置总体区分:初步规划基本物流模式和总体布局详细布置:确定各作业单位的具体位置实施:编制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安装阶 段时间3二、程序模式输入数据(P、Q、PQ、R、S、T)1、物流2、作业单位的相 互关系 3、物流作业单 位相互关系图4、必要面积5、可用面积6、面积相互关系图9、拟定几种布置方 案7、修正条件8、实际制约分析寻优选择10、评价4二、程序模式选择分析寻优输入数据(P、Q、PQ、R、S、T)1、物流2、作业单位的相 互关系 3、物

4、流作业单 位相互关系图4、必要面积5、可用面积6、面积相互关系图9、拟定几种布置方 案10、评价7、修正条件8、实际制约系统布置设计程序模式5G机械厂车间物流分析 G机械厂几十年来摩托车生产一直是小批量生产, 其主要机械加工车间的设备按工艺原则布置(即机群式 布置)。近几年来,摩托车产品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 产量亦随之大幅度上升,从而使各工序间的物料搬运迅 猛增加,使原有的生产布置形式与批量产生矛盾,影响 生产效率提高应用IE的物流分析技术,在不增加投资(仅需机床搬 运费)的条件下,改进车间平面布置,可以使车间物料 搬运量减少,搬运距离大大缩短,并缩短了产品的生产 制造周期,使生产效率得到

5、显著提高具体做法是: 6G机械厂车间物流分析 1精确绘制车间全部设备的平面布置图首先测量出车间内每台机床实际位置,然后按1:100比例精确地 标画在座标纸上,绘出车间整体平面布置图,并将全部机床按类别 标上代号及编号,如代号c110表示车工一组的第10号车床,C27 表 示车工二组的第7号车床,X23表示立式第3号铣床等2对车间加工的全部零件进行工艺流程统计,并计量物流流程距离首先根据车间的工艺规程文件查列出每个零件的工艺流程,再通过 车间了解每道工序的哪个组,哪台机床加工,再在平面布置图上查 找该机床的代号,并将代号标注在该零件的工艺流程上然后在平 面图上计算出机床间坐标距离,并用括弧标注出

6、代表流程的箭线上 7G机械厂车间物流分析 如两件后轮轴(G070001)其流程标注为:此流程中v为调度领料,(88)为原材料、毛坯进入车间,从大门到 该机床的距离, 为零件加工完后运出车间,(o)表示几道工序连 续在同一机床上加工,物料没有搬动,最后(267)为该零件加工的 物流总距离最后统计该机加车间共加工121种零件,并统计出全 部零件的物流总距离为24463米 8G机械厂车间物流分析 3将工艺流程分类归并车间原先已有一组轴类零件,这是以前按成组技术原理,采用 JCBM编码法则分类的(共22种)。因此可在在保留这一类组基础上 ,将其他零件再按工艺相似原则统计归类。其结果是归并出车一车类零件

7、33种,车铣钳类零件31种及把 轮鼓、齿套件归成一类(因这两件批量大,加工流程长,切削量大 故单独组成生产单元),最后把其余不能归类的零件24种归成一 类。并以此来组织单元式生产,改进现有的车间平面布置。 9G机械厂车间物流分析 零件按工艺流程统计归类练习 支撑体:V C213 C22 C213 轮毂: V C19 ZZ1 C13 C12 C11 CY2 热 J2 轴套: V C23 X23 J 拔杆: V C14 X25 X14 X25 J3 支管: V X13 X27 J3 管子: V C16 X24 J1 阀门: V C114 轴承螺母: V C123 C234 C211 下连扳: V

8、C11 X12 X55 J5 Z24 套筒: V C259 X1 Z12 X10 X11 Z2 104改进平面布置全部零件工艺归类后,就可着手改进车间平面布置。思考:1、工艺归类后,可采用什么样的布置型式?2、如何确定布置中的机床数量?GG机械厂车间物流分析机械厂车间物流分析 11全部零件工艺归类后,就可着手改进车间平面布置,将机群式布置 的机床改成单元式的生产线布置。先调查工艺流程上各道工序的工时定额,并分别统计各类机床(如 车床、铣床、钻床)所用的总工时再统计每一类零件使用各类机床 的工时数,然后按这两者的工时之比,求出各类零件应拥有的各类 机床数量,应注意的一点是在工时统计时应乘以单辆摩

9、托车上该种 零件的数量,同时协调车间现有各设备的能力,以平衡机床负荷, 均衡生产节奏。G机械厂车间物流分析 125、设施的重新布置:每类零件所用的机床种类和数量全部确定后就可着手按类分区对 机床进行重新布置,组成生产单元,其布置的原则是:对于车车类,车一铣一钳类及轮鼓、齿套类应验个按工艺流程安 排,组成生产线;对于成组类则按流程最长或相同流程较多的来安 排;对于其余类零件则仍可按机群式布置机床。不管哪一类布置其 目的都是使物料流动顺畅、不迂回,不交叉、不逆向:使物料搬运 次数数量屉少、距离最短。G机械厂车间物流分析 136、评价:由于采用了上述优化改进布置,使得大部分机加件能够在较短的时 间里

10、以铰少的搬运距离,较为顺畅地流出车间,提高了全车间的整 体生产效率,就拿006110和M162003两种鼓盖及G062101齿套 来说,物流改造后,鼓盖在车间各工序间的流动由原来117米缩短 到22米,齿套由120米缩短到28米,同时可缩短生产周期约30 4o。 G机械厂车间物流分析 14再思考:1、本案例主要采用了什么措施进行设施布置?2、如何考虑物流量对车间布置的影响?3、物流路径优化会企业带来什么效果?4、若某个零件加工时间很长(或很贵重),应安排在前工序加工,还是后工序加工?5、你的企业或部门在设施布局上有什么问题?G机械厂车间物流分析 15原始条件:一叉车厂,占地面积为16000平方

11、米,厂区南北长 200米,东西宽80米,该厂有员工300人,计划改建成 年产60000套液压转向器的生产厂。案例二:某液压转向器厂的设施布置案例二:某液压转向器厂的设施布置公路北比例:1:200016示例一:液压转向器厂的作业单位建筑物汇总表17一、阶段结构系统布置设计采用四个阶段进行,称为“布置设计 四阶段”。确定位置:工厂的总体位置总体区分:初步规划基本物流模式和总体布局详细布置:确定各作业单位的具体位置实施:编制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安装阶 段时间18二、程序模式选择分析寻优输入数据(P、Q、PQ、R、S、T)1、物流2、作业单位的相 互关系 3、物流作业单 位相互关系图4、必要面积5、可用

12、面积6、面积相互关系图9、拟定几种布置方 案10、评价7、修正条件8、实际制约系统布置设计程序模式19具体思路一、液压转向器加工工艺从至表一、液压转向器加工工艺从至表 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三、作业单位位置相互关系分析 四、面积的确定 五、布置修正 六、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20一、液压转一、液压转 向器加工工向器加工工 艺从至表艺从至表已知:作业单位的基 本区划和零部件加 工工艺过程,并通 过工艺过程图统计 出了各作业单位的 物流强度,结果添 入从至表。21二、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设施布置设计要根据部门之间在工艺流程如业务往来中的 密切程度,决定相互位置。各部门(作业单位)之间存在 着物

13、流关系、非物流关系两种关系。物流关系可以用物流 强度来表示两个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非物流关 系无法定量表示,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加以区分。221、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的绘制(1)划分物流强度等级由于直接分析大量物流数据比较 困难,而且也没必要,因此,SLP中将物流强度转化为5个等级 ,分别用符号A、E、I、O、U表示。当产品品种少时用工艺过程图进行物流分析;产品品种多时 ,用从至表或多工艺过程表对实际设施间的物流量进行统计。23液压转向器物流强度分析表 (由从至表得出)24(2)构造作业物流相关表(示例)252、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表的构造:基本思路根据经验确定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密切程

14、度后,利用与物流相关表相同的表格形式,建立非物流相互关系表。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工作流程 (2)作业性质 (3)使用设备情况 (4)使用场地情况 (5)监督和管理 (6)安全、卫生 (7)联系频繁程度 (8)躁声、振动 (9)公用设施相同 (10)文件信息往来情况26(1)确定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2)列出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理由(示例)27(3)建立非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示例)283、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工厂中,作业单位之间物流相互关系与非物流相互关 系往往并不一致,为了确定各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 系密切程度,须将两个表进行合并。求出合成的相互关 系综合作业

15、相互关系,然后从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综 合相互关系出发,实现各作业单位的合理布置。 (1)确定物流(m)与非物流(n)相互关系的相对 重要性(加权取值)一般地m:n不应超过1:3或3 :1,当比值大于3:1时,说明物流关系占主导地位, 工厂布置时只需考虑物流相互关系的影响。(2)综合相互关系计算根据作业单位对之间物流 与非物流关系等级的高低进行量化,并加权求和,求出 综合相互关系。 (3)综合相互关系的等级划分综合计算得出的是 量值,须经过等级划分,才能建立与物流相互关系表相 似的综合相互关系表。29示例:液压转向器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示例中须计算55对作业单位,计算分数在18之间,由此得综合相 互等级划分表如下:30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示例)31三、作业单位位置相互关系分析在SLP中,设施布置并不直接去考虑各作业单位的占地面积和几 何形状,而是从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出发,安排各作业 单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密切等级高的作业单位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