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系列评论《人民法院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50590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系列评论《人民法院报》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系列评论《人民法院报》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系列评论《人民法院报》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系列评论《人民法院报》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系列评论《人民法院报》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系列评论《人民法院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系列评论《人民法院报》(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把群众当亲人: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系列评论之一作者: 人民法院报编辑部发布时间: 2011-07-18 08:47:2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人民”一词用了次,平均每个字里就有一个, 充分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说明党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党同人民心连心。胡锦涛动情地说: “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 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 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把群众当亲人”, 是老一代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是凝固的历史音符, 也是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一)人民群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

2、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谁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纵观哲学发展史,对此问题,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唯心论者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是由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等人的思想、知识和意志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深刻地揭示了在社会生产力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关系体系的客观规律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在历史创造中具有首要意义。 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 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就是唯物者的认识,认为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作为物质生产主体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

3、造者,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2 马列经典及中国几代领导人从哲学等基础科学出发,根据各自时代的斗争和革命实践,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进行了精彩的论述。(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政党是群众运动的领导者,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19世纪 3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迅速蔓延。然而,没有先进正确的思想引导,便不会有革命的胜利。1845年,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合写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 神圣家族 。两位历史巨人提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这一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出,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 群众必然会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同少数统治

4、者的利益相冲突,必然会日益自觉地参加到社会的历史活动中来, 群众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群众队伍将不断扩大。1848年,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问世。宣言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关系,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领导者和推动力量,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政党实现领导功能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利益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 当然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无产阶级政党是群众运动的领导者,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 科学的哲思,光辉的论断,诞生了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三)只有

5、信任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机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3 列宁,这位俄国喀山大学法律系的学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在总结 1905 年俄国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时指出:“只有以一定的阶级为依靠的政党才是强有力的,才能在形势发生各种各样转变的时期安然无恙。公开的政治斗争迫使政党更紧密地联系群众,因为没有这种联系,政党就没有用处。”在十月革命胜利前夕, 列宁进一步强调: “只有信任人民的人, 只有投入生机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 在革命的实践中, 列宁把群众的概念与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执政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他说:“数以千百万

6、计的群众哪里有千百万人,哪里才是政治的起点;哪里有千百万人,而不是几千人,哪里才是真正的政治的起点。” (四)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20世纪前 50年,中国社会战乱动荡,风雨飘摇,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 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胜利来之不易, 毛泽东同志总结革命工作的“三大法宝”,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1943年,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毛泽东谈到:“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

7、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 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4 (五)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根本的一点就是脱离了人民群众。1979年 11月,邓小平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坚定提出,“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1981,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把群众路线确

8、定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一个方面,进一步强调,“我们党要坚持革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邓小平在回顾党史的时候曾深情地说:“我们党同广大群众的联系, 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是六十年的斗争历史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 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邓小平同志将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在一起,提出评价一切工作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其中一条便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在新时期的又一次继承和发展。(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与时

9、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节点,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时刻思考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的伟大历史使命。5 在建党 80 周年前夕,江泽民同志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们的利益, 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势、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

10、呈现出多样化、 动态化发展的趋势, 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实际情况出发, 在坚持工人、 农民、知识分子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的同时, 把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新社会阶层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大胆而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不仅为坚持、 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政治保证, 而且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反映了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但

11、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分配的不公也给社会带来新的不安定因素,人民群众对此多有建言。2002年 12月 6 日,上任之初,胡锦涛总书记便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他说:“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6 权为民所用,就是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 造福于人民。 情为民所系, 就是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利为民所谋, 就是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

12、维护好、 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透支了生态环境。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非一朝一夕之功, 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的发展?2003年 4 月,胡锦涛在广东考察时提出“全面的发展观”的概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次作为一个科学概念被提出。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 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3、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二五”规划,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民生情怀,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并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八)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列宁对群众观念的发展,再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7 一百多年来, 一代代共产党人, 一系列科学思想和理论, 阐述和丰富了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具体关系和血肉联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群众

14、路线。回顾百年既往, 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是党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 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 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 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 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党中央多次强调,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其中最重大的问题, 就是要通过走群众路线, 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 我们的各项事业就有了正确决策和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有了这种联系,我们就

15、有了创造和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来源:人民法院报鉴古知今,群众路线是制胜法宝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系列评论之二作者: 人民法院报编辑部发布时间: 2011-07-22 08:53:19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共产党人制

16、定一切纲领、 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 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正是一切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才战胜种种困难,创造出种种奇迹。在“学讲话、学党史、学理念”,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之际,回顾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到社会主义建设, 到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改革开放的辉煌。同样,没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也就没有人民司法事业的成长和发展。这是因为,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载体,是党通过司法手段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力量,是党通过司法途径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党通过司法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这是由党领导下的人民法院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也是由人民法院自身的发展要求决定的。人民法院工作一旦脱离群众甚至背离群众,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活力。(一)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检验理论是非得失的分水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