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会考复习一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503881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一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会考复习一(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05/22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a/b)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c)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的统一(a/b)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a/b)秦朝的“三公”及其职责(a/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汉朝州刺史的设置(a/a) 唐朝三省六部制(a/a)元朝的行省制度(a/b)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c/d)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a/a)清朝的军机处(a/c)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c/d)西周分封和等级示意图宗法与分封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平 民士卿大夫诸侯天子嫡长子继承鲁齐燕卫宋晋

2、(1)该图描述了中国哪个时期的什么政治制度?(2)根据图,请你解释一下宗法制与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二者 之间有什么关系?(3)你能否从这两个制度中分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分封制3.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 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注重血缘关系,强调嫡长子继承制度 ,形成庞大的宗族网络。通过层层分封,构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维护了政权稳定和各级贵族的统治秩序。1.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西周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 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 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2.宗法制: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

3、力,其余诸子 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 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 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 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 ,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 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c)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 动和商代的占卜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 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 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

4、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 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试题演练1、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 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2、山东省被人们称为齐鲁大地,这起源于A、大汶口文化 B、西周分封 C、甲骨文记载 D、商朝政治3、“亲情是缘,孝敬长辈”,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下列中国古代 制度中,与这种传统道德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 上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5、成语”问

5、鼎中原“的典故这样记载:左传:”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 在洛阳西南),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 之大小轻重焉。“晋书:”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楚庄王问鼎反映出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A、神权与王权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中央集权的加强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秦的统一(a/b) 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a/b) 秦朝的“三公”及其职责(a/a)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汉朝州刺史的设置(a/a) 唐朝三省六部制(a/a) 元朝的行省制度(a/b)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

6、度演变的特点(c/d) 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a/a) 清朝的军机处(a/c)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c/d)请你根据这些考点,找到教材中相关的知识 ,并针对这些知识设计一个知识结构图。1、秦的统一(a/b) 2、郡县制的建立(a/b) 3、汉朝州刺史的设置(a/a) 4、元朝的行省制度(a/b)1、皇帝制度的建立(a/b) 2、秦朝的“三公”及其职责 (a/a) 3、唐朝三省六部制(a/a) 4、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a/a) 5、清朝的军机处(a/c)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权力不 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权与相权关系:皇权不 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7、。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c/d)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c/d)知识架构知识分析1、秦的统一(a/b)统一的过程: 统一的影响: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 赵、燕、魏、楚、齐,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 业。公元前215年蒙恬率秦军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 区,次年渡河攻占阴山地区等边境军事要地;公元前 220年屠睢统兵征讨岭南,于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 置郡实施军事、行政管理;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交 通路线,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 面。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 一

8、体格局的形成。 试题演练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1、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结束的标志是( )A、秦统一六国 B、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C、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 D、秦朝郡县制度推广到全国2、“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这句话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知识链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领土及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 (1)上图反映了秦朝的哪些政治制度?(2)请解释各个制度的内容特

9、点、及影响? 试题演练1、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A、郡县制的建立 B、皇帝制的建立 C、行省制的建立 D、军机处的设立2、下列有关秦朝”三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B、在责、权方面相互牵制C、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D、郡守与三公地位相同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 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 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4、秦朝”三公“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5、

10、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是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形成了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A、 B、 C、 D、6、唐朝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 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汉、元时期为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又采取了哪些 政治制度?2、请你解释制度的内容与意义?汉:刺史制度元:行省制度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a a) 时间:西汉汉 武帝时期。设置:全国划分 为十三个监察区 域,称十三州部 ,每州设

11、刺史一 人。职责与作用:监 察地方政治,加 强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a b)行省的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 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即陕西、甘肃、辽 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 省。次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 ”)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 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 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央诏旨,行政 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 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

12、 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 加以控制。行省制度的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具有重要意义。试题演练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地方监察制 度,这个地方监察制度就是A、州刺史制 B、察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为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元政府决定A、确立郡县制 B、分封诸侯 C、设置理藩院 D、推行行省制度3、汉朝至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C、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 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吏吏户

13、户礼礼兵兵刑刑工工皇帝皇帝中中 书书尚尚 书书门门 下下(1)该图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什么政治制度?(2)请解释该制度的内容、特点及作用?(3)它对今天中国政治制度建设有何意义?内容: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唐初 ,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特点和作用:三省分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 权。三省六部职责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能 ,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借鉴意义:中央机构之间通过权力的制约与平 衡来提高办事效率,值得借鉴。 唐朝三省六部制(a a) 试题演练1、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 于 (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

14、、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C、加强了皇权 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2、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 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3、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 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他颁布前审批 时需要通过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皇帝( ) A B C D皇帝皇帝殿阁殿阁厂卫厂卫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吏吏户户礼礼兵兵刑刑工工全国 军队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

15、书中曾这样描述中 90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 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 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 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1、明朝时期,宰相制度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带来了什么问题?2、面对所带来的问题,设立了什么制度?3、请你解释该制度的内容?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该制度的设立说明了什么?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 (a a)设立: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明 永乐帝为解决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带来丛杂政务缠身的 弊端而设立内阁制。职权:内阁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起初以 官位较低的官员入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 逐渐提高。为防止内阁演变为事实上的丞相,以司礼监 的太监予以牵制,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时 期名 称职 权特 点明太祖设立殿阁 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 兼协理章奏 品秩较低, 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设立 内阁 参与军国大事 的商讨 地位逐渐上 升,有专门 的衙署和属 官 明中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