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语文意识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503874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味语文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语文味语文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语文味语文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语文味语文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语文味语文意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味语文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味语文意识(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要教出浓浓的 语文味-擦亮语言的眼睛唤醒教师的语文意识有人可能会说,如果能提“语文味 ”,那我们也可以提历史味、数学味 、科学味,为什么现在只提“语文味 ”而没有人提历史味、数学味、科学 味呢?当今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大量非 语文因素,语文教学迷失了本真和自 我,一个本应是最富有情趣的的教学 领域,变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努力把握“语文味”的内涵】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 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 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 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 、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 ,让人体验到的

2、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 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 由境界。值得强调的是:1、“语文味”是一种具有诗意美感和达到自由 境界的教学,文化味是“语文味”的重要元素; 2、“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给人的一种感觉或体 验,具有令人欢愉的、吸引人的魅力;3、具有 “语文味”的教学是渗透了师生生命体验的教学 ;4、“语文味”只有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 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形成;5、“语文味”主要通 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 手段来获得;6、“语文味”是文本、教师、学 生等教学要素在动态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整体美 ;7、“语文味”是教师的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和 谐统一。“语文味”的构成要素1、

3、文本个性-“语文味”的散发原点。文本是构 成“语文味”的重要基础,脱离了文本,语文就失 去了依托,其味也就断绝了气源。不同的课文由不同的侧重点,有的课文感情 浓烈,它适合于情感教育,比如慈母情深 秋天的怀念;有的课文形象生动,它适合于审 美熏陶,比如猫白鹅等;有的文本条理 分明,它适合于逻辑思维训练,比如只有一个 地球,有的文本语言丰富,它适合于语言品味 ,比如翠鸟火烧云等。文本是“语文味”的基础,一是不同的问题意味着不同的“ 语文味”。记叙文,重于叙述和描写,学习记叙文,就要 学习和运用这种表达方法,力求具体形象生动;说明文 侧重于解释和说明,学习说明文,就要学习和掌握这种 表达方法,力求简

4、洁、准确。二是相同的文体也有不同 的“语文味”。2、教学设计-“语文味”的实施路径虽然文本是“语文味”的散发源,但是,学习文本并不 等于课堂就充满“语文味”,还有一个如何散发,散发的 是否充分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了教学设计。只有合适的 设计和正确的引导,才是“语文味”的保证。例如去年的树的两个设计:设计一: 1、小鸟去寻找好朋友树,为什么找不到?(树被砍了) 2、没有找到后,它问了哪些东西?(树根、大门、火柴 、灯火) 3、他们有什么对话?(学生一一朗读对话) 4、从这些行为和对话中可以看出小鸟的什么品质?(对 友情的执着) 设计二 1、小鸟和好朋友树有什么约定?(小鸟答应明年再为树 唱歌) 2

5、、第二年,小鸟去的时候没有见到树,他问了哪些东西 ?(树根、大门、火柴、灯火) 3、它们有什么对话?(学生朗读对话) 4、想一想:找不到树,为什么还要去问树根、大门、火 柴、灯火?(说明小鸟对树有真情。) 5、再想一想:树根。大门、火柴、灯火与树有没有关系 ?它们与树的关系是越来越远还是越来越近?(有关系 ,越来越远)6、是的,灯火与树的关系已经非常远了,可是小鸟最 后为什么还要为灯火唱歌?(它不肯轻易放弃,有诚意 ,说话算数)7、它是怎么唱的?(唱前,它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 了一会儿;唱后,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8、它为什么要这样?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看出对 友情的忠贞,对承诺的执着)

6、可以看出,第二个设计“语文味”浓,它仅仅抓住文本 主题“友情与诚信”,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不 空泛,不粗略。而第一个设计,其实只是简单的情节梳 理和主题揭示,没有深入到语言内部,相当粗略。教学设计中“语文味”的体现要注意的几点:1、切入口要对准文本主题,不能远离或游离主题,像上 面设计一中的第一问:“小鸟去寻找还朋友树,为什么找 不到?(树被砍了)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因为树是怎么没 有的,与主题无关,而且还有可能使学生产生有关保护生 态方面的误导。而第二个设计中的第一问:”小鸟和好朋 友树有什么约定?“(小鸟答应明年再为树唱歌),这就 对准了主题,非常好。2、设计要凸显文本的表达个性,强

7、化最鲜明的写作特色 ,不但要研究“写了什么”,还要引导学生研究是“怎么写 的”。3、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来落实,抓住关键性词句,不能 只在故事情节上打转。3、咀嚼词句-“语文味”的分子释放“语文味”是咀嚼出来的。就是咀嚼好词佳句。咀嚼词句,需要 教师对语言由独特的敏感。比如慈母情怀中的一小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 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跟我们平时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一是倒装,二是反复。这 “背直”,这“转身”,这“眼神” 既然说的都是母亲,作者为什么不写“我的母亲背直起 来了,转过身来了,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

8、” 这样写就像特写镜头,强化、突出了母亲的动作,学生 对母亲工作条件的恶劣、母亲为全家操劳的艰辛就有了 更深的体验。同时学生学到了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如:【课文】“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 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这是“快镜头”? 生:“立刻”。 师:四个“立刻”,谁来读出快镜头的感觉? 生一口气读完,读得受不了了。 师:你们读得都受不了了,但我的母亲却是这样工作的! 师:“立刻”是什么意思?找找近义词。 生:马上、立即、赶紧 师:梁晓声是作家,为什么用词这么贫乏?你们认为要不要换词? (学生换词比较读后) 师:从用词的角度,你认为哪句

9、话给你的感觉更单调、更枯燥、更 乏味?作者难道感觉不到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写?生:母亲的工作本身就是这么的单调,这么的枯燥。 学生再读这段话。 师:母亲啊,你为什么不喘口气而立刻坐了下去?生:因为我要多挣些钱养家糊口。 师:母亲啊,你为什么不伸个懒腰而立刻把背弯了下去? 生:因为我要抚养我的儿女。 师:母亲啊,你为什么不照顾一下自己而立刻把头俯了下去? 生略。 师:母亲啊,你为什么不好好将息一下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生略。 师:这就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就是这样挣钱的,我的鼻子怎能 不酸呢? 学生再次齐读这段话。老师紧紧抓住“立刻”这个词语:让学生说说“立刻” 的同义词,想一想这一连四次出现的“立

10、刻”,是否犯了 重复的毛病?换上“马上、迅速”等词可以让语言更丰富 一些,会不会比四个“立刻”更好,这些精彩,源于对语 言文字的咀嚼,对语言文字的细腻品味。4、教师语言-“语文味”的浓化剂一篇语言优美的的课文,完全有可能因教师的课堂语 言乏味而显得枯燥、单调,让人觉得没有“语文味”;反 之,一篇并不怎么优美的课文,也完全有可能因教师充满 魅力的课堂语言而“语文味”浓郁。请看执教月光曲老师的语言: A贝多芬听出了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依然热爱生活;虽 然家境贫寒,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他的心被 触动了。带着这份理解,我们再读一读盲姑娘与哥哥的对 话。 B知音难求啊!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

11、里遇到了自己 的知音。我相信,他和盲姑娘一样,内心十分激动。俞伯 牙摔琴谢知音,贝多芬再弹一曲为的也是知音。A段用两个“虽然但是”的转折句,构成一对 并列复句,读起来自然流畅,很有力度,“双目失 明”与“热爱生活”,“家境贫寒”与“没有放弃 对艺术的追求”,不但语言和文本相符,而且对称 工整,对比鲜明。B段把贝多芬和俞伯牙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从不同 表现行为中找到共同点,丰富了内涵,扩大了学生 视野。“语文味”的构成因素相当丰富,除了上面所属内 容,教师的板书、多媒体设计等都与之关联。例如 ,漂亮而得体的板书,就可以让课堂多一缕“语文 味”;而多媒体的滥用,则会严重冲淡“语文味” 。【需要厘清的

12、问题】1、“语文味”随着年级的递升而变化。例如,小学低年级 的“语文味”,侧重于识字写字和正确朗读,如果在小学 一二年级的课堂中,也大讲特讲主题思想与深刻含义, 那就是错位的“语文味”;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味”,在继 续巩固字词的基础上,侧重于句段的理解和阅读分析, 侧重于写作知识的渗透与能力的启蒙性实践;高年级的“ 语文味”,侧重于深入的阅读理解和课外阅读的扩大,领 会作者的表达方式,侧重于兴趣培养与写作能力的进一 步提高。2、“语文味”与课型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一篇精读课文如果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往往着眼于基础知识和文本概 况,以外在的、浅显性为主;第二节课往往着眼于文本的深入理解,以内在的

13、、深层次为主。 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要求不同课型的“语文味 ”。3、“语文味”不时纯粹的语言文字训练。有 些教师认为,课堂中若以语言文字训练为 主,那“语文味”肯定就足;反之,“语文味 肯定不足。这种认识有失偏颇。语言文字 训练只是体现”语文味“的一种形式-虽然 是一种重要的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 能体现”语文味“的,还由其他很多种形式 ,比如情感熏陶、想象力培养。4、”语文味“不是纯粹的文学鉴赏。文学鉴赏虽 然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对一般小学生来说不是 最重要的部分。文学鉴赏强调的是文本的文学性, 而“语文味”强调的是语文性,“语”字当头,“ 文”在其后,“语”就是语言,“文”既可指文字 ,也

14、可指“文学”5、要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核心是用语文独 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化和磁化语文教学过 程。(1)要教(学)出语文独特的情感,以此来培养 学生的善良和悲悯情怀。(2)要教(学)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来,要让学 生体会到语文的语言美、意象美、思路美、个性美 、幽默美与文化美。(3)要教(学)出语感。当然,“语文味”最重要的还是 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其一,语文教 师要爱语文。其二,语文教师要有 书卷气。一个不读书或着读书很少 的老师,肯定难以让自己的课堂“ 语文味”浓郁。其三,要注意“因长 施教”。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 长并不断突出、强化它,逐步教出 有独特“味道”的语文课。一、什么是

15、文本细读?1、慢慢读,欣赏。首先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急不 躁,不温不火,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咀嚼,慢慢欣赏 ,这样才能读出味道来。2、在汉语中出生入死;沉入词语;穿行在多重话语之 间;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 。敏感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在字里行间阅读 。字里行间就是空白,你在空白处阅读,能够读出言外 之意,弦外之音,这就叫文本细读。二、文本细读,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弊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四大缺憾:1、钻研、吃透教材被严重地轻视了。不少教师备课,读不了几遍,就匆匆忙忙设计教法,设计课件;有的则是 上网搜集名师、特级教师现成的教案,进行拼凑组合,因 而在教学中出现了

16、肤浅不到位,甚至有偏差;到位不深刻 ,没有独到之处;深刻不全面,三维目标缺失。2、杂味泛滥,语文味被冲淡。就阅读教学而言,它的语 文味应体现在语文的思想内容、情感与语言表达的特点、 作用、效果的统一上,即文意兼得。然而,我们常常看到 “得意忘言”,浓浓的思品味、历史味、科学味、情感味等 掩盖、冲淡了或取代了“语文味”。第一个,舍语文讲人文 。我们来回忆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 问题设计:同学们,这篇文章什么地方让你很感动,为什 么?还有,课文中哪一句你体会最深,把你体会到的告诉 大家。这样的问题设计在课堂上是经常听到。于是,我们 的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所以像这种非语文,换语文的现 象在咱们的语文课堂应该说是比比皆是。第二个,也是一种误区,以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活动就是 学语文。在文本空白的地方让学生想象,精彩的句子让学 生读一读,承认这是在学语文。但是,我必须要思考的是 ,怎样的听说读写活动才是真正的、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 第三点,教学目标多指向于内容。新课程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