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建筑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501973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1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家建筑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客家建筑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客家建筑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客家建筑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客家建筑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客家建筑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家建筑研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客家建筑研究惠州中原顾问事业部 张裕苗 2015.08目录一、传统客家建筑分布特征 二、传统客家建筑表现形式 三、当代客家建筑元素运用壹传统客家建筑分布特征自然条件 人文特点客家民系主要分布区域主要聚居地位于福建西南部、江西东南部和广 东东北部,处于闽、赣、粤三省交界的岭南地区自然条件气候 亚热带气候,夏季气 温高,日照时间长, 广大地区夏长无冬日 春夏多雨的关系,空 气湿度大地形地貌 形态复杂,山脉、河 流、山地、丘陵、台 地及平原交错,且山 地居多自然资源 客属地区的黄土、山 石和木材等自然资源 丰富 赣江、汀江和梅江三 大河流和众多支流流 经此地,也为客家人 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1人文特点

2、客家人因战伐、不仕二 朝、逃军务、南下逃荒 等原因迁徙,早期的客 家建筑很保留了中原建 筑的风格; 客家人对居住空间提出 了很高的防御性要求客家民系作为南迁 的中原人,儒家文 化,在建筑布局及 装饰装修中都有所 体现; 同时也传播了佛教 和道教思想客家民系作为南迁的汉 民族,继承了“尊祖崇 古”的儒家思想形制; 客家文化是要求“整体 大于局部”的文化,家 族的利益永远高于个人 利益甚至家庭利益。自明末清初部分客家人 赴海外经商以来,有侨 居海外背景的客家人接 受了西方建筑文化,并 试图融入传统客家建筑 中,才有了客家侨乡特 有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 格社会政治的影响宗教信仰与礼制民俗与宗族观念外来

3、思潮影响2贰传统客家建筑表现形式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的使用 细节与色彩空间层次传统聚落的空间层次是指依据传统聚落的空间等级、分布、职能类型等对空间构成 进行的划分,依据聚落内中心的情况可以分为无中心(包括若中心)、单中心、多中 心三类。单中心布局多中心布局在同一区域内,若只有一个姓氏的族人居 住,聚落往往呈现出单中心的现象。建筑 的规模随着居住人数的增多扩大,具有可 增长性。如果有不同姓氏的人住在同一个区域内, 客家建筑聚落会呈现出多中心的分布。称 之为围团式布局,一般是按照姓氏宗族的 不同,三五成群的置于坡地或山脚。每个 群体都自成体系,互不干扰。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的使用 细节与色

4、彩1.1与山的结合台地处理纵向台地筑造法当地势的坡度较大时,对坡地 进行相应的改造,形成具有高 差的台地,建筑沿等高线布置当地势的坡度很大时,会采用 沿坡分层筑台法。在建造时基 地做迭级处理,房屋则在各层 台地上建造,当地势坡度很大 时屋面也会做分级处理。筑台法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的使用 细节与色彩1.2与山的结合坡地处理利用坡地建造。当地势的坡度较小时,建筑通常依坡而建,是客家围龙屋的常见做 法;此种做法也能够使建筑更好地满足采光、通风及排水要求。利用坡地建造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的使用 细节与色彩1.3与水的结合前塘后坡式布局半月池临水而居是中国传统营造观念中的重点之一,一则为了生活

5、和生产的方便;二则水 的存在可以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在美化建筑环境的同时还能起到调节局部 气候的作用。在客家围屋中,通常会在围屋前面建造半圆形池塘,俗称“半月池”形成“前塘后 坡”的传统建筑格局。半月池作为客家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常做养殖和灌溉之用 ,同时也是客家建筑的消防用水。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的使用 细节与色彩1.4注重风水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的使用 细节与色彩梅州桥乡村秋官第龙脊梅州客家围龙屋客家人信奉风水的观念对客家建筑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营造的第一步选址上,风水 观念是影响传统客家建筑聚落形态的主要元素之一。以风水理论来考察宅舍的具 体方法分为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四个步

6、骤。觅龙:龙即山脉,在平原就是岗陵之类。 察砂:砂即宅基四围的土石高路高地。 观水:因水主财,水界气,为生机财源所在。 点穴:穴有真有假,山水向为真,山水背是为 假。从聚落整体布局上看,风水是对“势” 的讲究,而依山而建的客家围龙屋便是 对风水术的体现,其布局起到“造势” 、“避凶”的作用1.5注重防御功能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的使用 细节与色彩2. 1客家聚居的地区往往是贫瘠的山区,自然环境险峻,同时又要应对原住民的侵扰 及宗族械斗,客家人必须要利用共同的力量才得以发展。因此,客家人选择聚族 而居的生活方式,建造对外攻击性较弱但具有极强防卫性的民居。门是整栋建筑防御方面最薄弱的环节 ,通常

7、客家建筑中对外出口只有一个 ,为加强防御甚至营建双重门客家土楼外墙窗洞客家建筑双重门多层的客家建筑中底层通常不设置窗洞,随着 建筑层数的增高,其窗口随之增大向心性平面布局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的使用 细节与色彩2. 2在客家建筑中,无论哪种类型的布置,礼制厅堂都是建筑的核心部分,是客家 文化的象征。以祖堂为核心的空间构成构成客家建筑的向心性平面布局,祖堂 是整栋建筑的视觉焦点。以厅堂为中心的建筑布局祖堂位置中轴对称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的使用 细节与色彩2. 3客家围屋中轴线空间排列传统客家建筑中,基本 表现出了严格的中轴对 称性; 客家建筑将所有的公共 空间集中在中轴线上, 并通过对建筑

8、与庭院空 间的规格、尺度、秩序 等方面的精心组织,将 各种严密的礼教仪规演 绎为沿中轴线严谨的空 间序列门厅三层次空间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的使用 细节与色彩2. 4第一层次空间:公共空间, 早期是作为客家的生产用空 间,在后来的演变中,禾坪 逐渐成为举行民俗活动、共 享宗族信息的场所,相当于 现代广场的原始交往空间。第二层次空间:是建筑内外 的转换空间,是建筑外部空 间向建筑内部空间过渡的枢 纽。第三层次空间:是建筑空间 的核心部分,也是建筑内部 进行群体活动的主要场所, 具有明显的礼制建筑特征。半月池禾坪大门中堂祖堂第一层次空间 第二层次空间 第三层次空间强中私密性由弱至强弱通风采光排水

9、的设置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的使用 细节与色彩2. 5院落、天井空间天井是建筑的进风口,弥补了建筑外 围封闭、开窗少和开窗小的不足,为 建筑提供更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环 境。客家聚居地区多雨,因此客家人往往用外通 廊连接建筑各个部分,为其提供避雨空间的 同时也起到了遮阳的作用外通廊的布置池池的设置可以减少雨水反溅对墙体的侵害,同时防止积水现象的发生。新旧建筑的衔接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的使用 细节与色彩2. 6传统建筑在营造的过程中受居住者的财力和居住人口等问题的影响,建设周期一 般较长,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基本做法是利用庭院进行新旧建筑连接。用院落空间作为媒介,不仅解决了新旧建筑衔接的矛盾

10、,还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 的活动空间,增加了公共空间的层次。材料种类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使用 细节与色彩3. 1土粘土与砂石组成筑造夯土墙的主要 材料土坯砖利用粘土烧制而成,防水性较 差,一般用于内隔墙或与青砖 形成“金包银”做法石材常用石材砌筑墙基及柱础,以 防止墙体与柱子受雨水和潮气 的侵害木材在建筑中作为承重结构及装饰 材料使用材料的拼接使用3. 2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使用 细节与色彩中国传统建筑营造观念中,向来不注重不同材料之间的拼接,木构架与砖石的 碰撞比比皆是,这种营造方式在传统客家建筑中也得以体现。石材土坯砖石础木柱建筑细节门4. 1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使用 细节与色彩

11、直棂门窗槅扇门窗脚门防御大门客家建筑的门窗形式很大程度上受岭南建筑的影响。传统客家建筑除大门外, 门窗多采用直棂门窗、槅扇门窗和脚门三种形式,增加通风采光效果。 为了增强大门的防御能力,客家人在大门外侧加立杆,在门厅内设有机关控制 其开合控制机关控制机关建筑细节窗4. 2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使用 细节与色彩位置功能形式外墙防御(枪眼 )圆形枪眼矩形枪眼葫芦形枪眼转角枪眼通风、装饰直棂石窗万字石窗双喜石窗圆形石窗内部采光、通风直棂门窗槅扇门窗建筑装饰4. 3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使用 细节与色彩地面拼花大门装饰屋脊流云纹梁架木雕建筑色彩4. 4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使用 细节与色彩粘土黄

12、色主要是建筑夯土墙色彩,有的在外 墙施以白色抹灰灰色经过烧制的粘土砖及屋顶的青瓦呈 现灰色甚至黑色石材灰色因石质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 明度及色彩倾向,总体呈现出灰色木材褐色因木质及建造年代的不同,颜色多 有不同倾向,通常呈现出黄褐色或 者红褐色小结聚落形态 空间布局 材料使用 细节与色彩客家文化表现在建筑上的独特性对客家人有强烈的认同感,对非客家民系的人来 说,又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尊祖崇古”是其思想的核 心。其强烈向心、轴线对称的 空间布局正是对宗族礼制的反 映客家人在选址、空间布局甚至 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建筑细节 的处理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他 们生态营造的观

13、念。客家人在建房时充分注重通风、遮 阳、避雨等空间的营造。其建筑内 部的院落、天井、通廊等空间都是 对自然条件的应对。客家文化历史经历多次大的动荡, 在变迁过程中逐渐增强居住空间的 防御功能。顺应 自然宗族观 念强注重风 水防御性 强就地取 材叁当代客家建筑元素运用广州万科万汇楼土楼公舍 哥本哈根大学“Tietgenkollegiet”学生宿舍 惠州十字水生态度假村广州万科万汇楼土楼公舍案例一客家土楼是将居住、祭祀、娱乐、生产等功能集中在一个体量里的建筑形式,万汇 楼正是借鉴了传统客家土楼这一理念,为低收入者打造了一个集公寓、食堂、商 店、旅店、图书馆和运动场地于一体的复合型廉租公共社区。万汇

14、楼位于广州金沙洲万科四季花城,毗邻广佛高速,高六层,直径72米,外 圆内方。广州万科万汇楼空间分布案例一该地域虽交通发达,但是高速公路和高架桥以及地块东部的工厂对地块造成了 较为严重的噪音影响,设计师利用客家土楼对外的封闭性特征成功的将周边的 噪音环境予以屏蔽,在内部打造了一个温馨的开放性生活交流空间。广州万科万汇楼土楼公舍案例广州万科万汇楼土楼公舍案例一传统客家土楼的居住房间沿庭院均匀布置,力求每个房间都做到均等。但是在 万汇楼中,设计师则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划分成了不同面积的居室空间,可供 不同人群进行多样化的选择。既有适合单身青年居住的单间,也有满足家庭居 住的一房一厅甚至两房一厅。哥本哈

15、根大学“Tietgenkollegiet”学生宿舍案例二它与广州的万汇楼有异曲同工之妙,虽地域背景和服务人群不同,但是设计师 的灵感却都源自于传统客家土楼,借鉴其内部开放性布局的设计理念,目的都 是为居住者打造一个方便其相互交流的邻里空间。哥本哈根大学“Tietgenkollegiet”学生宿舍案例二圆形庭院宿舍 公共活动空间 连廊 交流平台(出入口)建筑内部构筑了一个圆形的共享活动庭院,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的交流。与传统 客家土楼不同的是,设计师为此栋学生宿舍设置了五个出入口,将其划分成五个 大段落但彼此又可以相互连通,用来连通的部分则是每层的室外交流平台。哥本哈根大学“Tietgenkoll

16、egiet”学生宿舍案例二宿舍阳台空间 底层辅助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内部公共活动空间惠州十字水生态度假村案例三惠州南昆山十字水生态度假村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推介的全球五十大生态度假 村之一,中国传统客家夯土墙结合了国际顶级竹子建筑工艺,建筑与自然在这 里充分和谐。惠州十字水生态度假村案例三惠州十字水生态度假村的成功不仅 在于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更源自于 它对传统客家建筑文化的继承。度 假村在布局上借鉴客家民居布局方 式的同时,也对其传统的生态观和 传统的应用进行了当代演绎,使其 既满足当代建筑的功能需求又能够 体现传统客家建筑文化。十字水生态度假村总平面十字水生态度假村鸟瞰图惠州十字水生态度假村案例三石头+砖拼接天井吉祥寓意的卵石地面拼花夯土院墙架空结构,竹结构做为地基小结结合新客家设计理念生态营造与当代建筑功能、材料、 构造方式糅合打破封闭式,更强的参与 性客家建筑元素提炼空间形态构造方式整体造型具象符号总结成功新客家建筑借鉴部分综合考虑周围环境包括山势、水势、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布局 负阴抱阳、以人为本的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