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城市惠城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99363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5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城市惠城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省惠城市惠城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省惠城市惠城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省惠城市惠城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省惠城市惠城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城市惠城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城市惠城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广东省惠城市惠城区2015-2016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50 分钟,总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题,每题 3 分,共 75 分。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最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表中。)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1右图中人物被称为民族英雄,最主要是因为他A领导了著名的虎门销烟 B 最先开始了睁眼看世界C发奋编著了海国图志D大力推动清朝政府改革2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 全

2、仗 ,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其中“全仗”是指A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1881 年的某一天,英、法、美等国的各大权威报纸均载文评论说:“中国的天才外交官曾纪泽创造了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他迫使大俄帝国把已经吞进口里的土地又吐了出来。这是俄国立国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这个“奇迹”指的是在1881 年A中国收回了香港 B. 中国收回了伊犁 C 中国收回了台湾 D 中国收回了澳门4九年级学生在复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的 ABCD 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A A 处战争发生的根源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B B处战争

3、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C处战争使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圆明园被毁D处战争所签的条约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5. “ 19 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A雅克萨之战和戊戌变法B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6.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是那样惨,条约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4、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 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陈洋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绘制了下列表格,你认为此表格的主题是A军事工业的兴起 B 政治体制的变革1861 年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1898 年光绪帝定国是诏1915 年陈独秀青年杂志2 C民主思想的传播 D 近代化道路探索8一百年前的某一天,申报记者老费前去采访大生纱厂的创办人-一个主张实业救国的晚清状元。这位状元实业家是A林则徐 B张謇 C 周学熙 D李鸿章9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中华民国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礼仪风俗的简洁

5、化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10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11对于维新变法的历史作用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针对“成功之处”四位同学展开了讨论,最符合题意的说法是哪位同学?A小芳 B小明 C 小娟D小慧12“1903-1908 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 家,平均每年约44 家。1912-1921 年注册的公司有794 家,平均每年约80 家。资本在10 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

6、 年有 169 家,1915 年增至 206 家。”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结束了封建帝制C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3右图为中国19021904 年翻译的西方各类书籍种类所占比例示意图,由此示意图可知,这一阶段的翻译著作A重点关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 B 重点关注西方自然科学技术C重点宣传实业救国经济思想 D 重点关注西方社会奇闻异事14.“从 18 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 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了五四运动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C

7、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5.20 16 年 7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诞生95 周年。下列选项,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是A南湖游船开天辟地启航程 B. 井冈星火点燃革命燎原势C遵义小楼生死攸关明方向 D北京天安门开国大典定乾坤16 1926 年,在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的新闻是A蒋介石开始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 B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C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 D八一南昌起义爆发17“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这是歌颂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歌谣。此“根据地”是A鄂豫皖根据地 B闽浙赣根据地 C中央

8、根据地D井冈山根据地挽救了民族危机促进了思想启蒙推翻了君主专制促进经济极大发展3 18有一段发言是这样写的:“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 30 万亡灵的冤魂 , ”这段发言应放置在A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B淮海战役纪念馆门前C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门前 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门前19.“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这首歌词描述的是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红军长征20今年 88 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年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 这篇习作写

9、于A北伐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21.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中华民 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2. 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能再现历史。下图反映出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是毛泽东等赴重庆前延安机场合影 在抗战胜利后,各群众在平毁碉堡 1946 年上海群众举行反内战游行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驱除驱虏,恢复中华”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和平、民主”23经受抗日战争考验的人民军队已掌握了多种作战方式,在解放战争初期为

10、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主要作战方法是A.防御战 B.阵地战 C.攻坚战 D.运动战24右图是惠州实验学校九(1)班同学准备策划一次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右图应归人下列哪一栏目A逐鹿中原出奇兵 B决战淮海显英姿C力挽狂澜倡改革 D千秋伟业话回归25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国民党政权覆灭综合题(本大题共2 小题,第26 题 13 分,第 27 题 12 分,共 25 分。)活动探究: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

11、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设计了以下示意图。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请回答:(1)A段中“开始是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源于什么历史事件?(2 分)请说出前一个历史事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3 分)4 (2)图中 B段,中华民族进行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探索,请说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最重大斗争,并说明其历史功绩。(3 分)从 B段转为 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2 分)(4)C 段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重大胜利。请说出标志着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

12、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性历史事件,该胜利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3 分)29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右下图材料二: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材料三:右面是年月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要求“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材料四: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发起的哪一军事行动?(2 分)(2) 材料二中

13、毛泽东所说“打了三个战役”是指哪三个战役?(3 分 ) 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2 分)(3)材料三中,人民解放军接到命令后发起了哪一军事行动?(1 分)此军事行动有何作用?( 2 分)民工担架大小推车牲畜船只筹粮挑子543 万人30.5 成副88 万辆76.7 万8500 只9.6 亿斤20 万副5 (4)材料四表中数据说明人民解放军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原因之一是什么?(1 分)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1 分)惠城区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题,每题 3 分,共 75 分。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14、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最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表中。)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A A B D C C D B A C B A A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C A B D C D C C D D B A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 小题,第26 题 13 分,第 27 题 12 分,共 25 分。)26 题(1)(1840 年)鸦片战争的爆发(1 分);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1 分);鸦 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 分)(2)1911 年领导辛亥革命( 1 分);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中华民国。( 2 分)(3)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2 分)(4)抗日战争的胜利(1 分);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2 分)27 题(1)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2 分)(2)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律战役(3 分)意义: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 分)(3)渡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