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来县一中、揭东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99341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来县一中、揭东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惠来县一中、揭东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惠来县一中、揭东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省惠来县一中、揭东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省惠来县一中、揭东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来县一中、揭东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来县一中、揭东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注:本卷总分100 分,考试用时80 分钟。一 选择题( 每小题 2分, 共 50分, 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 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仅是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论者意在说明 A皇权加强了 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C皇权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制约 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 2. 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 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体耕作 3.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

2、(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 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A儒家、道家 B 儒家、墨家 C 法家、墨家 D 墨家、道家 4. “自宋以来,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 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5.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 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下面不能说明材料观点的是A格

3、物致知客观上有利于求科学之真B重义轻利阻碍商品经济的转型发展 C理学取代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D官方哲学左右知识分子的治学态度6. 有学者认为, 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 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 学方法相一致。这说明A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B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C古代科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D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7.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 “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代 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

4、“宋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A彩陶画与汉赋 B话本与小说C唐诗与风俗画 D楚辞与文人画 8. 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 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 ”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 权的威胁下, 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 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 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 9. 孙中山曾于五权宪法中指出:“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 峻法执行, 无论试诗赋、 策论、 八股文,

5、 人才辈出; 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以下对此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A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有利于人才的选拔B门阀举荐制度被推翻,是因为考试制度执行不力 C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有存在的必要性D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因为考试内容不能与时俱进2 10. 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 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 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 。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B史学家

6、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11.1863 年 3 月 7 日, 上海新报上刊登了如下的启事:本行印照上等小像,上午十点钟起至晚三点钟为止,金钱甚为公道, 本行地点在头查礼查后隔壁,如有贵商欲印小照者请至 本行可也。此布。森泰照相馆启。由此可见A近代中国的照相业获得快速发展 B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C通商口岸的生活发生一些变化 D上海居民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12.“1840 年的鸦片战争, 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

7、、后发的, 更是因为中国 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 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C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D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遇 13. 申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其标题分别是:“宋教仁上海遇刺身亡”、 “世 界大战中的华工” “还我青岛”、 “公共汽车开始运行” 。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晚清时期 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4.1961 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 个,1962 年为 38666

8、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 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A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 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C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D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15.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 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 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绝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 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他认为当时中国 A与美关系全面缓和B开始放弃一边倒方针 C急于改善中美关系D国际地位在逐步提高 16. 格罗特的 希腊史

9、 中记载:“我们只要读读阿提卡演说家所遗留下来的在陪审法庭上 发表的演说, 就可以知道其中有许多都是鼓舌如簧的欺骗,离开本题的诳语,以及诉之于同情、愤恨和偏见的各种各样的说词。”作者的观点是 A演说在审判中具有决定作用 B演说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C雅典陪审制度存在缺陷 D雅典民主程序上的不足 17.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新加尔文教(新教派 之一 ) 的火刑架上,这说明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18. 卢梭

10、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 明他主张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C天赋人权 D主权在民 19.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 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 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下列选项 与恩格斯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信仰得救” D“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3 20. 某学者写道: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

11、相去甚远的概念:一 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16 世纪的意大利来说, , 在外部因素 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21. 从 19 世纪 90 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 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 0.9%的 3 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 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 家巨型企业几乎占 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直接体现了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生产能源的相对集

12、中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22.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 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 理论。 ”关于“这一发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揭示了时空的属性,弥补了经典力学的不足 B它打开了认识微观世界的大门,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C它解决了热辐射理论的疑点,有助于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D它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23. 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中,批评罗斯福, “他采取了一系列 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

13、影响。 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民主制度遭破坏 B.金融市场被扰乱C. 失业人口增多 D.政府财政赤字加剧24. 美国人蛤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 23 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购买了100 万美元的 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他81 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之一。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 史时期分别是 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C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14、25.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 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 体系的消失。 ,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 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D “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二. 非选择题 ( 其中 26 题 24 分,27 题 26 分,共 50 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 16101695) ,其父黄尊素系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受酷刑而死。黄宗 羲在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对阉官的斗争,中年又出

15、生入死地进行抗清的武装斗争。在他的主 要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开篇便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建立一种开 明的君主政体, 即设置掌实权的宰相或政府首脑,与天子共议朝政。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系于 法之存亡。 他反对残苛的非常之法,主张贤人本着宽简之法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公平,即古代所谓的贤人政治。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 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材料二孟德斯鸠( 16891755) ,出身贵族世家。1716 年,孟德斯鸠继承了其伯父在波尔 多议会议长的职务。其著作论法的精神完成于1748 年,在该书中,他鲜明地表达了对英国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形式的欣赏和认可。他认为,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生杀豪夺,为4 所欲为,反复无常;人民无任何规则可遵循,所以,专制政体的原则只能是恐怖。他主张法 治,反对人治, 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是 一个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该书被称为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之后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