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柳教案设计[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91371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左公柳教案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左公柳教案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左公柳教案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左公柳教案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左公柳教案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左公柳教案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公柳教案设计[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左公柳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们”在参观游览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3、帮助学生会认“屹、戈”等8 个字,会写“廊、纤”等16 个生字,掌握“走廊、纤巧、戈壁、拱手相让”等词语。重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教具准备: ppt 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诱导试学一、

2、 导入(出示柳树图片)问:这是什么树?你能说一下它的样子吗?(婀娜多姿、长长的柳条随风摇摆等)师:对,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柳树,但是在我国的大西北,却有这样一种柳树,(出示图片)它高大挺拔、枝条刚劲有力,它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左公柳(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2课左公柳,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为什么叫左公柳?它有什么特别的来历吗?“左公柳”指的什么“(树?、人?)等。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你的问题读课文,别忘了把生字词解决一下。二、 生自学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流利,解决生字词。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3、检查自学。(1)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认读、同桌互读)(慷慨激昂、

3、走廊、纤巧、戈壁、拱手相让、腹地、疲惫、谋划、策略、携带、屹立、流淌、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2)生字变红,你认识哪个字了,怎么认的?多音字:纤(xi n)巧纤(qi n)夫字形:屹(右边不要写成“气“)立慷慨(右边是既)词义:读四个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哪些意思你弄懂了?或还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楚楚动人:形容样子娇美可爱。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充满正气。力排众议:尽力排除各种反对意见,以维护自己的正确的主张。马不停蹄:马不停下脚步,比喻一刻不停止,行动很急促。三、 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本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建设新疆的事迹。)3、

4、课文哪几个段落写了这些事?(413自然段)4、课文其他段落写了什么?给课文分段。过过渡:师:本文是写人还是写树的?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引导探学一、 学习第一部分1、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左公柳的样子)指导生画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它所生存的环境体会生命力的顽强,感受作者对它的赞美。)2、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到左公柳?读一读,(14 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同桌交流,指名说)3、出示句子: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生自读理解,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作者通过一句设问加反问,由树到人,歌颂了像左宗棠这样的爱国将士身上所具

5、有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师讲解:这种名为写树更为颂人的写法就是借物抒情。5、指导生读文中关于写柳树的段落。过渡:这种树为什么叫“左公柳”?文中主要写了左宗棠的那些事迹?下一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二课时:诱导试学一、导入:上一节,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引导探学二、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左宗棠的那些事迹呢?(力排众议、收复新疆、建设新疆)(一)学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部分。生默读“力排众议、主动请缨”部分,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根据生的回答,师相机指导。什么叫“偏颇”?(偏移某一方面,本文指大臣们只想到新疆的不足)大臣们又哪些偏颇的认识?他们为什么主张

6、放弃新疆?面对大臣的偏颇,左宗棠是怎样做的?挺身而出:“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开辟疆土的不易)感叹号,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坚决,毫不犹豫)慷慨激昂:教师引读: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激昂地反驳指名读(23)(指导学生慷慨激昂地读)断然指出:如果放弃了新疆(生)“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师:当时,左宗棠已经69 岁了,可是却依然一心想着国家,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齐读第七自

7、然段。师:是什么力量支持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呢?(爱国热忱)了解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师:我们写一个人,就要抓住人物的这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小结;是啊,据史料记载, 当时不仅新疆被入侵的外敌占领了10年,沙俄也时时觊觎着整个西北,如果没有左宗棠的“慷慨激昂”,新疆160 多万平方公里,占祖国近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就会消失,甚至整个大西北祖国三分之一的疆土就失去了。(二)学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部分。过渡:还写了左宗棠的哪些事迹?(总结,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师:左宗棠用了多少时间收复新疆?(两年)在这两年中

8、,肯定又许许多多的事,在战场上的血腥厮杀,与茫茫大漠相抗争等等,为什么写“抬棺出征”?(典型 少有)默读,画出感动你的句子,批注。(生交流感动自己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师:“抬棺出征”,古来能有几人?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左宗棠吗?他是怎样想的?(要么收复新疆、要么战死沙场,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有六万湖湘子弟兵、有一颗爱国之心、有新疆人民的支持,一定能取得胜利)建设新疆 ;(三)学习“植树造林,建设新疆”部分。师:第三件事怎样概括?(建设新疆)跟着老师读。引读:左宗棠不

9、仅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而且(生读)当时,有一位将军去新疆巡视时,看到在茫茫沙漠中,两边绿荫成行,触景生情,写下了(出示)“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对比“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这两种景象是什么样子?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文中哪些部分写了“左公柳”?都写了什么?读一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一、三部分,写了左公柳的样子)出示句子: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生自读理解,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作者通过一句设问加反问, 由树到人, 歌颂了像左宗棠这样的爱国将士身

10、上所具有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左宗棠的精神品质。开导活学左公虽去,柳树尚在。 “左公柳 “,已不单是一种自然景物,一种百年古树,它还继承和延续了左公的爱国精神,正因为如此,它成为诗人们吟咏的对象,成了艺术家们审美的对象,也成了改造西北自然环境的象征,成为精神的丰碑。学了这一课你又什么收获?生谈一谈。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上网搜索有关左宗棠的爱国事迹,互相交流。板书设计:22 左公柳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爱 国 热 忱)反思:在读了教材之后,我就深深地为左宗棠折服,就想,一定在课堂这个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也同我一样,感动于主人公,

11、在教学时,我抓住主人公的事迹及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层层剖析他的精神品质,由树及人,使学生认识到左的伟大。学生通过分析、讨论,从认识到理解左公的爱国精神,最后再让学生谈收获,升华文章的中心。当然,本节课的遗憾也有,在教学时,由于我偏重于人物品质的学习,对课文的写作特点没有进行过多的叙述,其实本文的写作特点也十分值得学生借鉴,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及语言、动作等描写,由树及人,又由人及树,体现人物的伟大。但是我在课堂上却没有强调指出,只是简单提了一下,其实,语文教学就是为习作服务的,这种顾此失彼的做法以后一定要避免。左公柳教学设计石嘴山市第十六小学朱玉洁教学目标:1、认识“戈壁、纤巧、疲惫、携带、屹立

12、、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能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围绕左宗棠写了几件事。3、通过学习左宗棠带棺出征感受他不屈不挠的精神,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4、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会积累词语。教学重点:理解文章重点词句,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围绕左宗棠写了几件事。教学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学习左宗棠带棺出征感受他不屈不挠的精神,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多

13、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美国的新闻周刊在2000年的时候评出了最近一千年全世界的 40 位智慧名人。这其中,中国有三位:一位是毛泽东,再一位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左宗棠。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左宗棠有关(板书课题:左公柳)齐读课题。2检查预习:出示词语认读。二、教学过程1走近柳树,感受特点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13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左公柳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出示训练一。(略)2走进人物,感悟品质(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列出小标题,学生反馈,师相机板书。(力排众议,带棺出征,建设新疆)(2)学习“带棺出征”带棺出征这个爱国举动, 感动了全国人民。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

14、分,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一会儿以朗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a 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评读。b 重点指导体会: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 仍信心百倍。临出发时, 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 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 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从这些词语中尼感受到什么?带着感受读一读。(左宗棠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随堂训练思维训练 1:左宗棠出征前说: “ 六十许人,岂尚有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担者,此心天可鉴之。” 你能读懂他的心吗?这是颗心里满含的是什么?思维训练 2:看图,此时此刻,看到这口黑漆漆的棺材

15、,西征的战士们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在这口棺材面前,官兵们纷纷发誓一定为国奋勇杀敌,保卫国土,让父老亲人放心。在强敌面前,他们个个勇往直前,决不后退,如下山的猛虎,杀得敌人片甲不留。)伴着战马的嘶鸣、伴着这响彻云霄的喊杀声,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西征大军的身旁,亲眼目睹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壮举。齐读。(3)学生自学“力排众议”“植树造林”出示学习方法:a 画出令你感动的语句,再读一读。b 小组合作交流体会。全班交流反馈。重点指导:“力排众议”:教师引读: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激昂地反驳指名读( 23)(指导学生慷慨激昂地读)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指名读( 23

16、)(指导学生读出果断、坚决)“植树造林”:画出带令你感动的语句。指导朗读。课件出示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4)学习第三部分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而它仅仅是一棵普通的柳树吗?齐读最后一段。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 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爱国情、赤子心)3总结升华(1)词语积累训练:朝堂之上,他(),();西征路上他(),();戈壁摊上,他(),()。这位()的老将军,怀着()之心、()之情,为()新疆,()新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知道为什么用左公柳做课题了吗?(介绍写法:一语双关)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2)课文学完了,左宗棠那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却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中,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变现人物的呢,留待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三、作业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板书设计:左公柳力排众议左宗棠带棺出征保卫新疆精神之树不屈不挠植树造林建设新疆刚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