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月考测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88790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月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月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月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月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月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月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月考测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7 页)第一单元十月月考测试题样卷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70 分)1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这一继承制度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使政权趋向严密C有利于社会稳定D易导致权力纷争2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 “夏有乱政, 而作禹刑” ( 左传 昭公六年) “鲧作城郭” ( 世本作篇 ) 。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B早期国家诞生 C王的出现D世袭制的确立

2、3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4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5右图是我国古代某时期政治制度示意图。下列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A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B诸侯割据不利于政治秩序的稳定C至今仍体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之中D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6 (美

3、)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量的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直接派人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中国古代出现类似现象的时候,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7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 ,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 )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A起源于明朝中期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D受宗法制的影响8战国以前, “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

4、,“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9有学者认为:不能为了强调伦理型文化的优越面去过度推崇宗法制。这是因为宗法制保障的是贵族垄断的特权政治建立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强化了血缘世袭的观念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AB CD10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 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第 2 页(共 7 页)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5、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11有学者认为 “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 对秦始皇来说, 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12历史学家钱穆说: “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且能维持此大一统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作者肯定了A分封制度B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13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6、到了秦朝, 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 。从中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 14 史记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君权神授C收藏玉玺,皇帝喜好 D皇帝防范丞相擅权15 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 使秦无尺土 之封,不立子弟为王、 功臣为诸侯者, 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 A秦王采纳了李斯提出的逐客建议 B肯定秦朝废除分封制

7、的作用 C秦朝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制度 D指出了秦朝灭亡的根源所在16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 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17秦王嬴政遣老将王翦击楚,王翦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句中“不得封侯”的原因是A秦国的武将不得封侯B秦国不再裂土封侯C秦王的地位不足以封侯D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已废除18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朝及统治者:“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

8、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D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19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20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21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9、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22汉代中央机构中的九卿更多是办理皇室内廷事务的家务官,到了唐代, 六部尚书明显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这种变化反映了第 3 页(共 7 页)A皇权的显著削弱B中央集权的强化C政治制度的成熟D选官制度的成熟23元朝赵天麟说: “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24 “天下之士群趋而奔向之。上意所向,风俗随之,人才高下、士风之醇漓,率由是出。”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

10、D科举制25东汉太守杨震为官清廉,其徒王密携金夜往拜谒,遭拒绝。密曰:是为夜,无人知。震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无知?密愧,后世为震建“四知堂”。这段材料说明A东汉时太守的主要职责是主管廉政工作B东汉政府重视廉政风气建设C清正廉洁是社会所崇尚的风气D东汉是廉政建设的最好时期26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材料主张建立A分封制B郡县制C内外朝制D监察制27下面是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表(部分),从表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姓名离职原因任职时间姓名离职原因任职时间窦婴免职1 年又 2 月李蔡畏罪自杀3 年公孙弘去世2 年又 4 月赵周下狱死2

11、 年又 7 月许昌免职3 年又 8 月刘屈氂下狱腰斩1 年又 2 月A丞相在位时间较短B中央统治力量加强C君主专制加强D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有所改变28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 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 ”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A背景:汉承秦制,加强中央集权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历史传统C结果:尾大不掉,导致七国之乱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29“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 往往自择将吏, 号为

12、留后, 以邀命于朝。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封国势力对朝廷构成威胁B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C节度使发展成为割据势力D地方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大权30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有鉴于此,宋朝为此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A抑制兼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C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31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 年畅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 2000 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明太祖站起来说: “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

13、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你认为他们的言论与史实相符的有几位A1 B 2 C3 D4 32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 于这类官员的有第 4 页(共 7 页)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33在清宫廷剧步步惊心中,女主人公若曦从现代穿越到了清朝的雍正年间,她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皇帝与宰相共商国是B行省官员向皇帝述职C军机大臣跪见皇上D地方大员密折奏事34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3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

14、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计 30 分。36 (3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一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 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

15、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6 分)材料二东汉时期的民谣说: “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 “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4 分)材料三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 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 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 强调 “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 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 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3)据材料一概括秦至西魏、北周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