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475138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 EMAIL: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湖北郧西土门中学 胡先艳 内容摘要 本文将从朗读、注重落实教学过 程、语言、背诵四个方面浅谈新课程标准 下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关键词 朗读、注重落实教学过程、语言、 背诵在新课程标准下,文言文的考查深度虽有 所降低但基本知识的考查得到进一步加强, 有些学生、教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 里教师是关键。教师要上好每堂文言文课, 渗透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双基打牢。怎样 做好文言文教学?本人在教学实践上有以 下几点体会。一、注重朗读教学苏东坡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 思于自知” 。从这点上看,东坡先生明明白 白的告诉我们要反复诵读,何况“读书百

2、遍,其义自见” 。优秀散文需要读,小说需 要读,诗词需要读,文言文更需要读,在 教学中更应注重朗读教学。读中有感,读 中有悟。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 人物形象的感悟,对人物情感的领会。怎 样读?把自读和范读相结合,把齐读与个 读相结合,把讲前读与讲后读相结合,把 朗读和背诵相结合。把这四结合落实到位, 对文言文内容的把握可以说已完成了一半。 同时我们在听范读时一定要让学生听正确 的、流利的、有节奏的、有感情的、有语 气语势的朗读,可适当配录音带。在听的 基础上要求让学生自由的、大声的朗读, 力求课堂上书声琅琅,这样学生就能在朗 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 切记在文言文教学中一

3、定要把朗读教学落 到实处。二、注重落实教学课堂过程无论教师怎样讲,学生怎样做,最终体现 在“落实”上。我平时从以下两点着手:(1)落实手段灵活多样学习文言文弄清文言文的字词句是正确理 解全文的关键。对于单个的字词,学生通 过注释、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提示,往往都 能正确把握,但对于句子仅从表象理解是 不够的。要在重点落实的前提下能通过灵 活运用使文言文课堂学习活起来。醉翁亭记中有“负者歌于途,行者休 于树”这句话一般情况下,负者背着东西 走累了,需要休息一下,行者在走路时侯 被美丽的景色陶醉了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来, 那么原文能否改为“负者休于树,行者歌 于途”?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极 大兴趣。

4、学生踊跃讨论,各抒其见 ,最后达成共识-不论改,因为被美景陶醉了, 于是负者忘记了劳累,行者坐下来赏景。 学生在讨论中激发了兴趣,学生的潜能得 到了发挥,更重要的是加深对此句的理解, 此句的落实在轻松中完成了。又如在木 兰诗中有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 归” ,少数学生理解有偏差,有疑问,为什 么作战中将军都死了,壮士都回来了?学 生自觉讨论加上老师引导,让学生明确这 是互文的修辞,理解需要上下交错理解。 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因此在文言文 教学中,不能孤立的去解释句子的含义, 而应把句子的理解与内容的把握,人物情 感,人物形象结合起来,不是照本宣科, 而是通过设疑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加之教师

5、 适当的引导,这不是让课堂热闹起来了吗?(2)落实在运用在文言文字词句落实上必须要打破一味 死记硬背的模式,应着眼在运用上,体现在阅读实践中的运用。在教学文言文时, 一般采用“注重字词,标记疑点;课堂质 疑,师生释疑;联系旧知,推求词义;归 类整理,练习巩固”的方法都是行之有效 的。曾经出现过的字词教师要引导学生回 忆联系、比较、整理。如虚词“之” “其” “而”等字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 学生分类整理,这样有助于词语的积累。 把这些东西专门积累在触手可及的本子上, 而且还记忆在大脑中。长此以来就会积少 成多,同时要辅以练习,真正把文言文字 词句落到运

6、用中。循序渐进定能提高文言 文学习效率。做好了,即使是课外阅读又 有什么可怕?三、注重语言教学文言文的教学实际是传播、培育、弘扬 民族精神,塑造未来灵魂。在文言文教学 中师生通过对文言文的鉴赏,可以在细微 之处体味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艺术表现力的熏陶。在教 学文言文时,大多采用“疏通字词-归纳 段意-板书结构-理解主旨-总结特色” 是的套路。在现行新课标中已不适应了。 应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应注重语言教学, 让学生在语言中得到熏陶,得到教育,要 欣赏文章的语言。(1)赏言辞之美古人的语言风格首先追求自然与简朴。 自然,就是合乎事物本来的不做作的语言。 简朴,就是简洁明了而朴

7、实的语言。如 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朴实的语言 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尤其是“力尽不 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句把劳动者的美德 和无奈刻画的淋漓尽致,让人顿生同情之 感。其中“尽” “惜”等字值得回味。其次 精炼与含蓄。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的欧阳修十分注重语言的精炼,如醉翁 亭记中“还滁皆山也”的改稿就被千古美谈。第三、好的言辞还讲究形象鲜明与 生动。这主要表现在比喻、排比、夸张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如木兰诗中“东 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 市买长鞭” ,排比修辞的运用刻画出木兰出 征前井然有序的忙碌着。又如“万里赴戎 机,关山度若

8、飞” ,此句运用夸张手法刻画 了木兰矫健的身姿。第四、还注意音乐美 与声韵美。 醉翁亭记中叠用 21 个“也” 字以声传情,一唱三叹,音节匀称,声调 和谐,迂徐舒缓,余味无穷,正是古代音 乐美的精彩体现。(2)赏句式之美。古代散文的句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 整齐美,二是:参差美。整齐美在骈文、 赋文中表现突出,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运用句式对仗工整,平仄相间,有一种整 齐和谐的美。 木兰诗中五字整齐读来朗 朗上口。 “参差美”指语言形式上有规则的 错落,从而造成美感,主要体现在姘散结合的文章中。(3)赏结构之美这类结构美体现较多在古代优秀论说文中, 如孟子的文章。在孟子的文章中论说文结 构非常典范,同时大量使用排比造成文章 的一种气势美。四、注重背诵教学文言文读懂感悟理解赏析毕了,还要进行 背诵教学,因为背诵是对文章内容的巩固, 内容的落实的一个必要的补充。学生不仅 要背更重要检查,真正让文言文教学落到 实处,让学生在背诵中再进行一次升华。当然语文教学之路漫漫长,吾将上下而求 索!主要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邮政编码 442613 136362135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