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71452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一测地理第题总结发言稿- 1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河南省实验中学的时慧芳, 下面我谨代表高三一测地理评卷组第七组和第八组老师对第44 题的情况汇报如下。 我汇报的标题是:第 44 题阅卷后的总结与反思。一、学生答题汇报(1)得分情况:整体得分比预想得要低。(2)失分的原因:1、区域定位不缜密。依据题目给出的等高线地形图,有部分学生只看到等高线的特征,不能正确参考图中的经纬度范围和水系特征,误判成云贵高原的较多。反映出判读等高线图和区域定位的基本技能较差。2、基本概念、理论不清彻。第(1)问:地形类型 -地势、植被(案例:地形类型:西北高东南低;草原)地貌特征 -

2、地形、地势、自然带、景观(案例:地貌特征:中高周低,森林广布;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质作用 -地质构造、构造地貌、生态问题的成因、(案例:地质作用(生态问题的成因):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地质条件不稳定;地质作用(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挤压出现褶皱;高三一测地理第题总结发言稿- 2 - 地质作用:断层,地堑中上升的一侧)第(2)问:城市分布特点 -城市形态、城市区位分析(案例:城市分布特点:围绕河流主航道,呈条状或带状、条带状、点状、线状、斑点状、放射状等。 )沿河谷分布 -河流中下游、 两侧、边缘、边沿、附近、主干道、主航道、河岸等第(4)问:苹果的区位优势:光热丰富-光照、水热、热量、阳光

3、3、答案取舍不得要领。主要表现为思路混乱,罗列答案。特别是第(1)问,罗列各种地形和各种地质作用,第()问,泛泛陈述各种区位条件,在答卷时不能结合图中对应的区域, 取舍出符合题意的有含金量的答案。可以看出学生对区域特征的分析思路还不够清晰和完整,另一方面在答题技巧上还待提高。、卷面文字不过关第()问至少有份试卷涂改答案,把答案写在该题规划的区域外,改卷人不得不绕到第题的区域内寻找答案。错别字较多:沟改成土字边;壑不会写;还有流水侵蚀的蚀;地形崎岖的岖;分布写成分部(部落) ;灌溉写成灌盖(盖子) 。二、试题反思优:、本题综合性强,从地形图切入,综合考察了自然地理和高三一测地理第题总结发言稿-

4、3 - 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 ,对双基的考察效果良好 .。反思:依据学生的答卷情况, 我们反思了以下问题, 意在通过我们老师层面对问卷的反思和完善,使我们的考试评价更完美,更有效 ,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导:、第()问设问后半句: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其”指的是谁?有一部分同学误认为是分析地形的成因,一部分同学认为是分析地貌的成因 ;还有同学回答顺序颠倒,从而造成因为设问的不严密影响到了该题测评的效度. 、地质作用前应加上“主导的” 。因为多种地质作用在一个区域是同时在进行的,而且它们的影响可能叠加增强也可能相反。、黄土高原的成因和黄土层的成因以及黄土的原因应该是三个不同的问题。风力沉积讲

5、的是黄土层的成因,而不是高原的成因。4、答案的制订是否有弹性更好。本图中渭河平原在图幅中占了一定的比重,因而在答案中应该体现出它的分析结果,作为参考。三、第二轮复习的建议第二轮复习中讲评课比重较大。那么,在讲评过程中,关注:1、课下精心选题, 研究题目的审题方法、 破题关键和答题技巧,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如概念、理论或迁移上),以便在课堂中能有效地引导学生。2、利用第一轮复习时学生架构的知识网络和练习过的各级题目经验,激发学生对一图或一题充分发散和拓宽知识点,延伸知识链。高三一测地理第题总结发言稿- 4 - 比如,在讲评第题时,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该区的以下现实性问题:不同地形(塬、梁、峁、缓坡、陡坡、干沟、支沟)在等高线图中的的判定和合理利用, 从而更细节地考察等高线技能、区域问题分析和解决, 体现因地制宜布局和发展原则;通过本区延伸考察能源地区或矿业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合理发展问题,考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工业部门的判定, 考察工业布局的合理性, 综合考察工业(经济)理论知识,并加固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三门峡水库对渭河上游的影响, 分析和评价人类水利工程利和弊,并进一步理解水库“蓄清排浑” 的运作原理。让学生认识合理决策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