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压疮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471337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手术期压疮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围手术期压疮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围手术期压疮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围手术期压疮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围手术期压疮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围手术期压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手术期压疮(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压疮的定义n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 织溃烂和坏死。n术中压疮是指是指在手术的特殊情况下,患者 不能自主翻身,由手术体位导致身体局部组织 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 营养不良而致的组织破损和坏死。n手术中压疮患者的发生率3%-5%,其中外科手术 的患者压疮发生率更高,占手术室安全隐患的 第四位。压疮的分期(2007NPUAP)1: 期:红斑期(瘀血红润期 )2:期:水疱期(炎性浸润期 )3:期:溃疡期(浅度溃疡期 )4:期:坏死期(坏死溃疡期 )5: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的压疮6:不可分期的压疮123456压疮的

2、分期一期:通常在骨突部位的皮肤出现压之不变白的红斑,但皮肤是完整的。 深色色素沉着的皮肤可能没有明显的压之变白的现象,它的颜色不同于周围 皮肤组织。与邻近组织相比,该区域可能会有疼痛、僵硬、变软、皮温升高 或降低等表象。I期压疮可能在肤色较深的个体病人较难以发现,所以这类 人群是“风险人群”。 压疮的分期二期:部分真皮层缺失而出现的表浅的开放型溃疡,底部为无坏死组织 的、干燥或有光泽的粉红色创面;也可以表现为完整的皮肤或已破损的充 满血清的水疱。此期不能被用来描述会阴部皮炎、浸渍、抓痕等。压疮的分期三期:全层皮肤缺失,皮下脂肪层可见但是骨、肌腱或肌肉尚未暴露, 可有坏死组织但组织缺失的深度未知

3、,此期也可包括瘘管和隧道。三期压 力性溃疡的深度依解剖部位而异,如鼻子、耳朵、枕部、脚踝部因为没有 皮下组织故此部位的三期压疮很表浅;相反,脂肪肥厚的区域产生压疮时 往往发展为很深的溃疡。n 四期:全层组织缺失伴有骨、肌腱或肌肉的暴露,创面可布满坏死组织 和焦痂,通常存在瘘管和隧道,甚至溃疡深及肌肉和支持系统(如筋膜、 肌腱、关节囊等)而并发骨髓炎。四期压力性溃疡的深度依解剖部位而异 ,如鼻子、耳朵、枕部、脚踝部因为没有皮下组织故此部位的三期压疮很 表浅;相反,脂肪肥厚的区域产生压疮时往往发展为很深的溃疡。压疮的分期n 不可分期:缺损涉及组织全层,但溃疡的创面床上实际完全被坏死组织 或/和焦痂

4、(黄色、灰色、黑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所覆盖。除非彻底清除 坏死组织或/和焦痂以暴露出创面基底部,否则无法确定溃疡的深度和分期 。足跟部稳固的焦痂(干燥、附着紧密、完整无红肿或波动感)相当于机 体的“机体天然的(生物学的)保护屏障”,不应该被清除。压疮的分期深部组织损伤区:由于压力或和剪切力造成皮下软组织受损,在完整的皮肤上出现紫色或者褐红色的局部变色区域,或形成充血性水疱。与邻近 组织相比,该区域的组织可能会先出现疼痛,硬肿,糊状,潮湿,皮温较 冷或较热等表象。深部组织损伤可能在肤色较深的个体病人较难以发现。 此期也包括在灰色创面的形成的水疱,可能会发展为被一层薄的焦痂覆盖 ,即使接受最佳的治

5、疗也可能快速发展成为深层组织的破溃。 压疮的分期术中压疮的临床特点 发生的时间:术后几小时6天,13天常见。 最初的症状:受压部位在术后12 天内出现红斑,迅速转变为瘀斑,随着组织损伤的发展可出现皮肤水泡或皮肤剥脱。 典型的术中压疮先有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损伤, 随后累及真皮和表皮层, 这些压疮好发于骨隆突处, 术后15 天才有明显表现。 由于手术过程中无法通过改变手术患者体位而缓解局部组织压力,因此手术患者是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压疮的好发部位n压疮多发生在受压和 缺乏脂肪组织保护、 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 骨隆突处骶尾 部 55.6 %坐骨 结节 15%足跟部 11.2%肩胛部 7%n仰卧位时

6、压疮的多发部位枕骨隆突、肩胛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外踝压疮的好发部位n俯卧位压疮的多发部位耳廓、面颊部、肩部、乳房、男性生殖器、髂脊、膝部、脚趾压疮的好发部位n侧卧位压疮的多发部位面颊、耳部、肩峰、肘部、髋部、膝关节的 内外侧、内外踝压疮的好发部位压疮发生的机制1力学作用: 在手术中常见的力学作用有垂直压力( 重力),剪切力、摩擦力。主要是垂直的压力作用下可 使局部血管腔变窄,甚至消失,导致受压部位的组织缺血、缺氧。有资料表明,在70 mmHg压力下机体组织持 续受压超过2 h 以上,就能造成组织不可逆的损害(压 疮最主要的因素)。 2皮肤抵抗力的降低: 手术中皮肤很易潮湿,因为

7、手 术中常发生血液、体液或冲洗液的溢出,术中患者易出 汗等所致。当皮肤潮湿使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降低, 导致局部皮肤水肿,有害物质易于入侵,并有利于微生 物生长繁殖,当因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缺氧、缺血时极易发生压疮。 3组织再灌注障碍: 当手术结束后,在手术中受压部 位由缺血、缺氧状态突然转为快速血液再灌注,即导致 组织的产生灌注受损,这时若受到挤压很容易发生压疮 。压疮的发生机制-三力作用垂直 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内源性外源性手术室特异性围 手 术 期 压 疮 的 风 险 因 素压疮发生的影响因素压疮发生的影响因素压疮发生的影响因素内源性: 1、年龄:大于70岁老人术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增加了

8、2倍。 2、伴发病:血容量不足、贫血、瘫痪、心血管疾病、肾功 能衰竭、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其中糖尿病患者发生压 疮的危险性比非糖尿病者约高3倍。3、皮质类固醇:特别是在伴有蛋白质缺乏的情况下,因其 可妨碍毛细血管再生和胶元合成。 4、营养状况与体型:血清白蛋白35g/L是压疮的高危因 素。体重过轻与过重均是压疮发生的风险因素。 5、吸烟者足跟压疮发生率是非吸烟者的4倍。6、麻醉后有躁动的患者。压疮发生的影响因素外源性n1、压力:超过正常毛细血管界面压(23-32mmHg)的外 源性压力可引起毛细血管血流闭塞和组织缺血。n2、剪切力:引起相邻物体向相反方向滑动的力,主要 产生于坐位或半坐卧位。n

9、3、摩擦力:两个互相作用的物体在接触面上运动时, 阻碍两物体运动的力,作用于上皮细胞 如皱褶的床单 位、使用约束带、搬动病人等压疮发生的机制 。压疮发生的影响因素手术室特异性危险因素:n1、手术时间因素:手术时间大于2H易发生压疮,大于 4H时发生率21.2% 。n2、麻醉因素:血管扩张,血流减慢失去正常的血液 血环;骨骼肌松弛,知觉消失,肌张力减弱,暂时丧失 对不适的反应。n3、手术体位:强迫体位。n4、温度变化及湿度的刺激:体温增高,耗氧增加;体 温降低,末梢血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n5、其它:体位摆放、搬运病人(拖、拉、拽、扯),消毒液灼伤,床垫的因素,手术过程中不必要的压力。 典型手

10、术压疮案例患者男25岁,肝移植术后 发生头部压疮典型手术压疮案例肝移植术后,手术时间小时,在出现左右踝关节上部发生压疮,骶尾部大面积压疮典型手术压疮案例典型手术压疮案例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术前护理措施 : 1、术前访视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伴随疾 病、营养状况,以便评估病人将在手术中 发生压疮的概率 。 2、病人入室前巡回护士检查皮肤是否完整 ,及时做好记录 。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合理放置手术体位 俯卧位时因骶尾部和足跟部是人体承受压力最大的部位,所以在放置体位时要着重注意这些体位的合理放置,避免局部受压。同 时放置体位时要符合人体力学原理,避免发生在俯卧位时耳廓放置不当造成压疮等不正确的体位放置方

11、法,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合理放置衬垫和支撑物 安置体位时应着重注意各种衬垫和支撑物的放置位置,支撑点、着力点和固定点要满足手术和患者的需要及保证术中液体通畅、呼吸循环、 神经系统的功能不受损害的同时,保证着力点在增加接触面积的情况下将压力降至最低,减少压疮的发生。 护理操作规范,避免损伤皮肤 在摆放体位和其它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特别是受压部位,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造成皮肤表皮的损伤,同时还应避免受压部位的意外损伤。 创造良好的术中环境,保持患者正常的手术体温 为避免患者体温降低后,引起躯体的血液循环不良,使受压部位表皮温度降低程度增加,从而增加手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在手术中将室温 控制在22-25度,使用棉被等遮盖物保持患者体温,冲洗液使用温热冲洗液,术中输血时尽量复温后再输注,输入液体时尽量使用温箱 内液体输注,以避免降低患者体温。预防压疮的措施1、术前物品准备齐全,与术者做好沟通,避免浪费时间。2、消毒时不过多倒碘酒、酒精,使用纱布不可过湿。3、正确使用电钻、铣刀,减少不必要的压力。4、术中冲洗时避免溅湿伤口以外。5、术前正确备皮,长期卧床病人应用气垫床。6、正确摆放手术体位。预防压疮的措施7、正确包扎伤口,使用绷带不可过紧。8、换头圈,应用更能保护头部的头圈。9、中注意调节手术间的温湿度。10、正确的铺单,避免身体下手术巾的褶皱。11、手术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