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征及其启示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471280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征及其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征及其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征及其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征及其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征及其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征及其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征及其启示(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面 向南中国海,为珠江出口处,毗邻港澳, 是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地区,素有“鱼 米之乡”之称。1994 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正 式宣布建立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包 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 江门共 7 个省辖市,以及惠州市区和所属 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端州区、 鼎湖区和四会、高要两县,面积 4.16 万平 方公里,人口 2262 余万人。它是我国第一 个打破行政区划,按照经济区划原则建立 的经济区,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商品经济最 活跃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改革 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因开放程度大、 经济发展快、收入水平高而成为全国改

2、革 开放的一个样板。以 2000 年珠江三角洲的 主要综合经济指标为例,人口约占广东省 30%的珠江三角洲,其主要经济指标占广东 省的份额均是人口比重的 23 倍以上,是 广东省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在全国的地位也很突出,人口只 占全国的 1.82%,第三产值增加值占全国的 11.09%,而外贸出口额占全国的 34.01%, 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 21.13%,是全国对 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事实上,长 期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 在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一直保持着重 要的地位。无疑,由于珠江经济的迅猛发 展,其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快速实现工业 化发展的模式,开辟了

3、一条具有中国特色 的沿海地区新工业化道路,对促进珠江三 角洲产业结构由农业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迅 速转变,推动经济起飞并为增强我国综合 实力做出贡献起了很大作用,成为我国较 早实践邓小平理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典范之一。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特点1、珠江三角洲的地貌类型呈现多样化 的特点,它的中部是珠江三角洲平原,平 原上散布着丘陵、地和残丘,在其东、西、北面边缘分布着成片的低山。珠江三角洲 大部分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 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 均气温 21.9?c,1 月平均气温 13.0?c,7 月 平均气温 28.3?c,年均降雨量 1776 毫米。 但夏秋多台

4、风和暴雨,仍有洪涝威胁。2、珠江三角洲历来是广东社会经济发 展的先行地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珠 江三角洲具有十分突出的农业资源优势, 土地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农作物可全年 生长。良好的水热组合和丰富的土地资源 相结合,加上充裕的劳力资源和广阔的市 场,使本区成为广东省稻米、甘蔗、蚕桑、 塘鱼和水果集中产地之一。珠江三角洲濒 临南海,海岸线长达 1060 多公里,滩涂面 积 715.51 多平方公里,对围垦和发展海水、 淡水养殖及捕捞十分有利。3、珠江三角洲交通发达,到 2000 年 底,公路通车里程达 29029 公里,公路网 密度达 0.70 公里/平方公里。珠江有八大口入海,河网水系发

5、达,港口众多,水上交 通极为便利。京广、京九、广九、广茂和 广梅汕铁路贯穿并交汇于三角洲内,还有 广深准高速铁路。目前,以广州为中心以 及珠江三角洲各中心城市为中心的高速公 路网正逐步形成。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 核心的珠三角航空港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 和众多国际城市通航。1997 年、1999 年香 港、澳门分别回归祖国,珠江三角洲与港 澳形成的大珠三角将成为我国交通最发达 的区域。4、珠江三角洲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是我国著名的侨乡。 中国有约 500 万海外华人,大约拥有 2 万 亿美元的资产,其中 70%集中在东南亚地 区,而在东南亚华人中,65%以上的祖籍为 珠江三角洲

6、地区。因此具有发展外向型经 济先天的人缘优势。5、珠江三角洲为我国最早成功推行改 革开放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 20 年来,珠江三角洲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和外 向型经济体系。珠江三角洲人思想解放, 改革开放的思想深入人心,从而最早形成 了思想意识和经济体制的优势。二、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 因素1、地缘区位与政策组合的比较优势在珠江三角洲过去近 20 年赖以高速发 展的各项竞争优势中,最值得强调的,莫 过于其毗邻港澳的地缘区位优势和改革开 放先行带来的体制、政策优势。事实上,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最接近港澳,也是 开放最早、最彻底的区域,深圳、珠海两 个特区分别直接与港、澳相连,沿海开

7、放 城市广州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与香港 鼎足而立,穗港发展轴与穗澳发展轴分别 纵贯珠江三角洲东、西两部,而经广州南 沙虎门的轮渡以及大桥连通了东西两轴, 更使穗、港、澳成了“铁三角”。就地缘区位而言,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土地、 气候、物产资源等条件是基本不变的,而 真正要发挥其毗邻港澳的比较优势则取决 于是否实行改革开放这个政策条件。改革 开放前,同样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没能发 挥毗邻港澳的优势形成竞争力,这也说明 了珠江三角洲过去所受到的政策以及体制 上的约束是很大的。只是由于实行了改革 开放政策,才让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利用 自身的地理区位、土地、劳动力等条件, 大规模地引进港澳的资金、技

8、术、管理和 市场,两者的结合就转换成珠江三角洲经 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相对于内地,珠江三 角洲地区首先就有“先行一步”的特殊政策, 使其地缘区位得以发挥作用;而相对于沿 海其他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又有着优越 的地缘区位,在同样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 情况下,其地缘区位就成为政策得以发挥 更大作用的前提条件。等到改革开放成为 全国普遍实行的政策时,珠江三角洲地区 已经通过在先行阶段由比较优势所引致的 发展模式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从而又得以继续保持其领先于其他区域的比较优势。2、产业发展基础的优势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因素构成。首先是珠江 三角洲地区在先行改革开放时,相对发达

9、 的农业已经为农村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使 非农产业即二、三产业的发展具备了必要 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也就是说,其经济 发展的起点比国内其他地区相对要高。其 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相对低廉的土地和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后者不仅包括当地的 农村剩余劳动力,更主要的是由于珠江三 角洲先行开放的效应所吸引的,内地大量 的打工族使得珠江三角洲地区似乎有着可 以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资源。可以说,我国 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在此地几乎 发挥到了极至。再次是港澳、台湾等对珠 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不仅带 来了资金、技术、管理以及市场等外来资源,还引入了符合市场竞争原则的经济组 织形式,诱致并激励了珠江三角洲

10、地区原 有经济组织的创新,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工业形成了以面向出口的中小企业为中心, 以劳动密集型的电子、机电、食品、纺织、 成衣、玩具、鞋类和建筑装饰材料等行业 为主构成的新型加工工业体系,大量生产 主要出口同时也面向巨大的国内市场的富 有竞争力的产品。进入 90 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世界信息产业革命的 兴起,国际市场的变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加工工业也随之升级换代,虽然珠江三 角洲的土地、劳动力成本已较十多年前有 所提高,但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低工资 的劳动力,尤其是其中的技术人才,仍然 是我国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比较优势。 故除了港澳台商继续投资外,日本、韩国 和欧美等国也

11、陆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 了劳动密集型出口组装据点,使家电和通 信设备产业在当地发展起来,特别是电子 工业的零部件加工和组装企业,珠江三角 洲地区已成为世界性的电子零部件和电机组装的产品集约地。3、体制改革先行的比较优势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中央赋予广东“特殊 政策、灵活措施”的作用下,率先进行了以 “放开价格”为核心的体制改革,较早地在 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基本架构。当国内其他地区还在探索改 革方向的时候,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市场体系,培育了市场 主体,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从而使中央给予广东改革先行的政策,在 珠江三角洲地区转换成为体制创新的比

12、较 优势,大大地增强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 的竞争力。尤其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 场主体的培育上,基本形成了以非国有为 主的混合经济形式。由于非国有经济的迅 速发展,打破了过去国有、集体企业一统 天下的局面,从而使市场竞争十分活跃而 且激烈,竞争的结果,是有效率的企业得 到壮大发展,形成了较强的企业竞争力。二是完善的市场体系建设,使珠江三角洲 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从市场体系方面看,已经建立和培育了包 括生产资料、资金、人才、劳动力、技术、 房地产以至企业产权在内的各种要素市场。 事实上,珠江三角洲比较早地改革劳动用 工制度、金融体制和实行生产资料商品化、 市场化,还率先进行了

13、土地制度的改革, 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与 此同时,还相应发展了各类市场建设,从 农贸集市市场开始,逐步拓展到各种大商 场、专业市场和大型百货商店,以至现代 化的购物中心,从而形成了整个珠江三角 洲地区星罗棋布的市场流通网络,使市场 机制成为连结企业与市场的桥梁,能够较 好地发挥其调节社会化大生产的功能。因 此,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结构以及企业产 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 进和吸收,以至企业产权的改革或企业的 兼并买卖等,都是依据市场的需求,为提 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按经济效益的原 则来进行的。三是政企关系的改革调整,既调动了企业和企业家的积极性,也为地 方政府转换职能

14、、更好地发挥管理社会事 务的作用提供了前提条件。地方政府主导 经济是中国近 20 年来经济发展的普遍特征, 也是中央与地方行政性分权及中国渐进式 改革进程的一个必然结果,珠江三角洲地 区不过是做得最早和比较好一些而已。但 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能够在以产权为核心 的制度创新中先走一步,从而形成了新一 轮发展的比较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是同 这一地区先行改革开放,较早进入了市场 经济运行轨道,从而成为国内经济发达地 区分不开的。三、几点启迪1、加工贸易是工业化初期发展外向经 济的有效途径发展外向型经济是珠江三角洲各地市 经济发展中最普遍的特征,其发展外向型 经济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的,籍此推动工业化,

15、改变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发展 以劳动密集产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就可以 充分利用我国资源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 因此,改革开放正是道德通过加工贸易打 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上,自动了我国东南 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工贸易的收入构 成了沿海地区生产资金的积累源泉,成为 居民消费的开支来源,构成了启动区域经 济发展的投资资金和产品的消费基金。这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改革开放后不久, 就建立起双重的贸易机制,即既有传统的 一般贸易机制,又有出口加工(或出口促 进)机制,也就是加工贸易机制。前者是 仍受国家统制的(正在逐步改革) ,后者是 非常开放的,大部门外资企业和部分出口 倾向的国内企业参加这一机制。90

16、 年代以 来,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迅速,已占我国总 出口的一半以上,广东的比例就更高, 1999 年全部出口中加工贸易部分则占 77.8%, 珠江三角洲地区更高达 86.1%以上。 “三来一 补”不仅引进了设备、技术,而且通过出口 加工生产,培训了大批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劳动力,学会了经营和管理,珠江三角洲 的成功实践,证明了通过加工贸易这一新 的、开放的机制,引入外资发展外向型经 济,有利于我们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调整 产业结构、外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 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国拥有大量低成本 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从而提供经济竞 争力。2、机制灵活有利于培育经济竞争力传统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是片面强 调“一大二公”,但传统国有、集体经济的 僵硬机制,几乎完成窒息了地区经济发展 的活力。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鼓励非公 有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国有、集体一统天 下的局面,激活了原来的僵硬机制,形成 了混合经济发展的灵活机制,从而最终能 够增强地区经济的竞争力。例如,南海经 济发展的特征是所谓“六个轮子一起转”, 即“三大产业齐发展、六个层次一起上”。 三大产业即指一、二、三产业,六个层次原指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