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综合防治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71237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9.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综合防治1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糖尿病综合防治1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糖尿病综合防治1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糖尿病综合防治1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糖尿病综合防治1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综合防治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综合防治1(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社区综合防治管理糖尿病北京市卫生局 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 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第一部分 糖尿病的预防 据国际糖尿病研究所(IDI)2003年报告,全世界现有糖 尿病(已经诊断)约1.94亿,到2025年将突破3.33亿.19952025年 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发展中国家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200%比 45%),21世纪DM 将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流行. 我国糖尿病患病情况T2DM患病率:1979:1.001996:3.212002:4.37 2004年北京、上海个别地区达10.0%。年增 0.1以上,全国约4000万每天新发现糖尿病3000人2006

2、年底糖尿病患者达5000万一、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纠正可控制的糖尿病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2、 二级预防: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 3、 三级预防:延缓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二、社区高危人群健康指导与干预 1、糖尿病高危人群界定标准:年龄40岁。肥胖:BMI 25和或腰围:男90厘米、女80厘米。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患糖尿病)。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者。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50mg/dl)者。有高血压(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儿者(出生体重4千克

3、)。二、社区高危人群健康指导与干预 尽管1型糖尿病还不能预防,但有越来越多的 证据表明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或至少延迟它的发生,主要通过防止肥胖的发生和加强体育 锻炼。 在普通人群中,能减少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干预措施包括:加强体育锻炼提倡健康饮食防止和减少超重和肥胖症Lifestyle 二、社区高危人群健康指导与干预 目前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5天,每天进行至少30时分钟的的中等强度运动。 所有成年人和5岁以上的儿童都应该鼓励进食含较低的脂肪和包括复合碳水化合物和充足的水果和蔬菜的饮食。第二部分糖尿病的检出与诊断一、糖尿病的定义和分型 (一)定义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

4、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糖尿病可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为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慢性高血糖可导致人体多器官组织损害,包括眼、肾、神经、周围血管及心脑血管,引起脏器功能障碍和功能衰竭。一、糖尿病的定义和分型 (二)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 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不足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因糖代谢相关基因异常的遗传性糖尿病 或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间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已有糖尿 病又合并妊娠者不包括在内。(二)糖尿病的分型临床上对1型和2型糖尿病可按以下主要

5、特点加以鉴别一般40岁发病 起病急 中度至重度症状 尿酮强阳性或酮症酸中毒 空腹及餐后C肽低下免疫标记物阳性(GAD抗体,ICA,IA-2)是 否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最多见:占糖尿病者中的90%左右 中、老年起病:近来青年人亦开始多见 肥胖者多见:常伴血脂紊乱及高血压 多数起病缓慢,半数无任何症状,在筛 查中发现 发病初大多数不需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区别1.发病机制(本质区别):1-DM:自身免疫反应 2-DM: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不足 2.发病年龄: 1-DM:幼年、青少年2-DM:中老年 但非绝对 3.发病特点: 1-DM:急性起病、症状突出、明显消瘦2-DM

6、:隐匿起病、可无症状、多为肥胖 4.酮症酸中毒倾向(重要区别):1-DM:自发倾向2-DM:无诱因不发生酮症酸中毒 5.胰岛素依赖:1-DM:绝对依赖2-DM:相对需要2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区别6.并发症:1-DM:主要为微血管并发症一般发生于糖尿病5年后主要危险因素:高血糖2-DM:大血管并发症突出诊断糖尿病时即可存在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7.死因:1-DM:肾脏病变2-DM:心脑血管病变二、糖尿病患者的发现与确诊 (一)发现渠道1、机会性筛查2、高危人群筛查3、健康体检4、其他 (二)进一步确诊对通过各种方式检测发现的血糖异常者, 应建议到综合性医院明确诊断。二、糖尿病患者

7、的发现与确诊 对有症状或体征的糖尿病病人进行鉴别许多糖尿病患者只有在专家对它们可能患有糖尿病保持警惕时才被诊断。二、糖尿病患者的发现与确诊 糖尿病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 口干加重 排尿增多,尤其在夜间(可导致儿童尿床和老年人尿失 禁) 非常疲劳和乏力 尽管进食量增多但体重减轻 外阴瘙痒 皮肤瘙痒起皮疹或伤口不易愈合 排尿不适或尿痛 视物模糊 脚、腿或手针刺感疼痛麻木 口腔溃疡或烧灼感二、糖尿病患者的发现与确诊 糖尿病的症状和体征 体征 长期或复发的感染,例如皮肤感染,口腔或生殖期真 菌感染,口腔溃疡和泌尿系感染 白内障 微血管并发症的体征, 例如眼科医生在常规眼睛检查 时发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8、足部破溃疡;下肢感觉丧 失;或阳萎(勃起功能障碍) 心血管疾病的体征,如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表现( 血脂异常 );例如 睑黄瘤(眼睑上的脂肪沉积物),足 背动脉搏动消失。 有提示糖尿病发生的症状和体征的人应该进行 诊断试验。二、糖尿病患者的发现与确诊 鉴别无症状糖尿病患者 以下人群应该随访并提供糖尿病的常规检查: 曾经出现葡萄糖调节受损的人 曾经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 在产后检查血糖正常,他们应该在产后1年 接受检查,然后每三年一次。对有多种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但检查结果阴 性的人,应该给予建议来减少这些危险,并告知糖 尿病早期的症状和体征。二、糖尿病患者的发现与确诊 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增加的人

9、 曾经出现葡萄糖调节受损的人(糖耐量受损和/或 空腹血糖受损) 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但在产后检查血糖正 常 超过40岁的的人伴有: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 超重(BMI 24kg/m2); 久坐的生活方式; 患有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 外周血管疾病或高血压 存在多囊卵巢综合症且肥胖的妇女二、糖尿病患者的发现与确诊 对有糖尿病多危险因素的人 进行糖尿病机会性筛查会发现一些不知道自 己已患有糖尿病的人。 对有2个或更多糖尿病危险因子的人 应该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糖尿病筛查,最合 适的筛查试验是: 查静脉空腹血糖,尽管会有20-30%的漏诊 率。 查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

10、断具有重要的法律和医学意义,因此诊断时要慎重。糖尿病诊断必需取静脉血样在可靠的实验室进行血糖检测来确定。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WHO(1999)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 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 7.0mmol/l(126mg/dl)或 OGTT试验中,2小时PG水平 11.1mmol/l(200ng/dl)需注意如下问题: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 OGTT中2小时血糖值。空腹OGTT静脉血浆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症状不典型者,必须在另一日按标准再次检查核实。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 口服葡萄糖耐量

11、试验(OGTT)标准方法晨7-9时开始,受试者空腹(禁食8-14小时)取血。口服溶于200-300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克(如为含1分子水的葡萄糖则为83g)。糖水在五分钟之内服完。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取血。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克。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取血后应尽早将标本送检。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苯妥英钠等3-7天。 糖尿病前期 葡萄糖耐量减低 (IGT)空腹静脉血糖 IGT IFG2003年11月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建议 IFG界限值由6.1(110)降至

12、5.6(100) IFG:5.6-6.9 mmol/L DM:7.0mmol/L-(100mg/dl) (126mg/dl)再次强调: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目前尚不可治愈。一旦诊断即为 终身性,诊断应规范。典型的的糖尿病症状为“三多一少”表 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但多 数2型糖尿病并无以上典型症状。再次强调:糖尿病的诊断依据血糖唯一的指标,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糖.不能根据症状或尿糖诊断但症状与尿糖通常是发现糖尿病的线索指血血糖(快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用于监测糖尿病病情,但不能用于诊 断。在作出糖尿病诊断时,应注意:是否符合诊断标准糖尿病分类或分型有无并发症第三部分 糖

13、尿病的评估与治疗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的初始评估对当前情况进行评估以决定他们是否需 要咨询专家或转诊。 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年轻人(年龄小于30岁)消瘦,难以分型 成年人: 2型糖尿病症状突出,血糖过高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的初始评估评估目前是否存在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眼底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检查 足:动脉搏动神经检查 心电图检查糖尿病的治疗原则规范化的综合治疗全面的代谢控制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更多的糖尿病知识监测 :代谢监测与并发症监测饮食:科学合理的饮食运动:合适有效的体力活动药物:规范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控制目标见表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亚洲-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 项目 理想 良好

14、 差 血糖(mmol/L)空腹4.4- 6.1 7.0 7.0非空腹4.4- 8.0 10.0 10.0 HbA1 c(%) 6.5 6.5- 7.5 7.5 血压(mmHg) 130/80 130/80-140/9 140/90 BMI(kg/m2)男性 25 27 27 女性 24 26 26 TC(mmol/L) 4.5 4.5 6.0 TG(mmol/L) 1.5 1.5- 2.2 2.2 HDL-C(mmol/L) 1.1 1.1- 0.9 0.9 LDL-C(mmol/L) 2.6 2.6- 3.3 3.3第四部分 糖尿病的并发症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低血糖 hypoglyce

15、mia 酮症酸中毒 (DKA)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NHDC) 乳酸酸中毒糖尿病并发症慢性并发症血管病变 : 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所特有眼、肾、神经大血管病变:非糖尿病所特有心、脑、周围血管微血管病变 眼 肾 神经大血管病变 心 脑 下肢足糖尿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血管病变与主要靶器官损伤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IGT Clinical Diabetes Volume 18, Number 2, 2000Over diabetes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2 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NGT1. UKPDS 6. Diabetes Res 1990; 13: 111.1. UKPDS 6. Diabetes Res 1990; 13: 111. 2. The Hypertension 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