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中蒙经贸关系发展的几点思考2015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69639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当前中蒙经贸关系发展的几点思考201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当前中蒙经贸关系发展的几点思考201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当前中蒙经贸关系发展的几点思考201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当前中蒙经贸关系发展的几点思考201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当前中蒙经贸关系发展的几点思考201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当前中蒙经贸关系发展的几点思考20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当前中蒙经贸关系发展的几点思考20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当前中蒙经贸关系发展的几点思考时间: 2015-05-13 来源:蒙古国投资咨询网中蒙两国山水相连、 人文相亲、 口岸相通, 地缘优势与经济互补性促进了中蒙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然而,一直以来, 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深受国内外经济及政治关系的制约, 这不仅影响了中蒙双方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也影响了中蒙双方经贸发展空间的拓展。 2014 年访蒙,两国元首全面规划了各领域务实合作,决定实施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 三位一体,统筹推进 ” 发展战略,确立了互联互通和大项目合作为两大优先方向,开启了中蒙合作关系的新篇章。但蒙古国经济发展低迷及中蒙两国面临的现实障碍,又为未来双方经贸关系的

2、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基于此,本文在对蒙古国经济发展形势及中蒙关系基本判定的基础上,对当前中蒙经贸关系发展提出一些思考。一、蒙古国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受煤炭、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蒙古国经济持续下滑,GDP从 2011 年的 17.3% , 下降到 2012 年的 12.3% , 2013 年的 11.7% , 特别是 2014年经济下滑更为严重, 2014 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仅为5.3%,全年估计为 6.3%。未来三年蒙古国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蒙古国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指标发展下滑,形势不容乐观。(一) 外商直接投资直线下滑蒙古国矿业资源丰富,其

3、经济发展对矿业依赖程度大,蒙古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预算收入的 40%、全国投资总额的 85%、出口收入的 90% 都来自于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出口,但矿业的发展离不开外商投资。上个世纪90 年代,蒙古国抓住有利的时机,不断加大开放的力度、 大力吸引外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据蒙古国外国投资局统计,1990-2012 年,在蒙古国共登记来自世界110 个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98.26 亿美元,设立外资企业11642 家,特别是 2011 年,蒙古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46 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促进了本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但自 2012 以来, 蒙古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不断萎缩, 2012 年当

4、年吸引外资 31.99亿美元,同比下降30%;2013 年下降 52% ;特别是 2014 年,在蒙古国的外国投资公司只有 340 家,是近十年来最低的年份 (最高年份是 2007 年,有 1607 家外国公司到蒙古国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额下降了约70%,接近 2008 年 6 亿美元的低水平。究其原因,除了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下跌外,另一主要原因就是2012 年 5 月蒙古政府颁布外国投资战略领域协调法,对外商进入采矿、银行等行业进行诸多行限制, 影响了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 虽然为了扭转外资增幅下降不利的局面,蒙古国在2013 年 9 月 10 日颁布了新的投资法,同时废止了旧的投资法, 但

5、由于外国投资者对蒙古国市场信心不足,新法颁布也没有阻止外国来蒙直接投资的下滑。(二) 对外贸易增长乏力对外贸易作为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蒙古国近四年的贸易发展数据表明,其对外贸易增长乏力(见下表)。2011 年对于蒙古国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不仅GDP 达到 17.3% 高速增长,其贸易额也在这一年突破了百亿美元大关,达到 114.2 亿美元,同比增长 85%。但 2011 年之后,其贸易发展整体不利,2012、2013 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虽然 2014 年的贸易额达到了 110 亿美元,同比增长3.5% ,但增长微弱,对其经济增长促进作用

6、不大。另外,贸易伙伴也不断减少,由2012 年的 146 个减少到 2013 年的 135 个、2014 年的 129 个,对其贸易整体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中国是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两国间的贸易额占蒙国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因此中蒙贸易的发展情况基本左右了蒙古国贸易发展的方向。从中蒙贸易发展的现状来看,2011 年-2013 年,增长速度缓慢, 2013 年还出现了些许的下降。 2014年受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 中蒙贸易突破了 70 亿美元,达到 7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7% ,其中出口 22.2 亿美元,同比下降9.5%,进口 50.9 亿美元,同比增长 45.1% 。中蒙贸易的发

7、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蒙古国贸易的整体发展。但中蒙贸易额总体来说太少,与中蒙两国边境毗邻、经济互补的特点不匹配。(三) 宏观经济指标不断恶化受国际市场低迷、经济发展乏力,国际市场上铁矿石、铜矿、煤炭等矿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者放缓了投资蒙古的步伐。同时蒙古国外债压力加大,外债余额不断增多,已从2010 年 16.05 亿美元增加到 2013 年的 189 亿美元。由于货币不断贬值、财政赤字不断加大,蒙古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减少。截止到2014 年 5 月底外汇储备已减止16 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剧减,使银行操纵外汇市场的能力在下降, 导致本币贬值的势头无法控制,同时因为本币的贬值, 导致通货膨

8、胀加剧、货币购买力下降、 物价上扬,企业经营困难重重, 破产企业增加,失业压力加大。 基于蒙古国严竣的国内经济形势,一些评级机构下调了对蒙古国的评级,比如美国穆迪公司就认为, 蒙古国近几年发生外汇危机的几率增加,而通胀水平和贷款规模增长也对银行系统稳定和收支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该公司 2014 年 5 月就将蒙古评级由 “ 稳定” 下调至 “ 负面” ,政府债券评级为 B1,蒙开发银行评级为 “ 负面 ” ,使投资者对蒙古国市场的信心进一步下降,使蒙古国国内经济形势更加严竣。二、中蒙经贸发展面临的现实障碍(一) 蒙古国对中国的信任有保留中蒙间地缘优势既是两国间经贸发展的基础,也可能成为双方

9、经贸关系深入发展的障碍。从中蒙间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来看,蒙古国对中国有很大的保留,比如在矿产资源的投资、劳务输入等方面,包括在总统大选中往往总是拿中国说事。究其原因,中蒙间的曲折历史、 蒙古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西方国家背后的支持等都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蒙古国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多支点、不结盟的第三邻国的外交政策, 转变的不只是外交政策一种形式, 还是其保持独立思维的一种体现,更是其善于运用自身的优势,博取最大经济政治利益的一种体现。历史经验告诉这个国度, 不能完全依附于任何一个国家, 要依托自身的战略位置优势、丰富的能源资源优势, 游走于各大邻国及第三邻国间,获取最大的政治经济利益。而

10、中蒙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间的关系发展可以佐证这一点。在蒙古国国内经济形势低迷的背景下,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 年 8 月 21 日对蒙古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取得很大成功, 不仅将两国关系上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且制定了未来双方关系发展的主要方面,给中蒙双方带来了许多期许。但笔者认为, 尽管如此, 蒙古国政府政权更迭频繁, 一个领导人下台有可能导致其在位期间所有签署的协议的废除,因此,未来中蒙经贸关系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的不确定。(二) 运输通道不便、物流不畅物流与通道是毗邻国家经贸发展的关键因素,但一直以来,中蒙间虽然共有4710公里的边境线、 若干个对接的口岸, 但通道不便与物流不畅问题始终

11、是制约两国经贸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人为因素。蒙古国经济发展落后, 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国内基本的交通设施都不完善, 许多路都是自然生态, 特别是蒙古国依托能源矿产资源开采与出口维持其经济的运营, 运输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其出口的成本的大小。但作为内陆国的蒙古国, 铁路设施奇缺, 其唯一的一条贯通中俄蒙的中央铁路不仅年久失修,已是超负荷运行,且许多矿产资源密集区至今无铁路可通。事实上,蒙古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不仅处于中俄间, 又位于东北亚经济圈, 完全可依托其地理位置,发展其转口贸易,但无奈其经济落后,国内资金短缺,无力进行运输设施建设的投资, 使其不仅不能

12、依托其区位优势发展转口贸易,拉动国内经济的发展,且国内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也因为运输设施的不完善,提高了其成本, 降低了其竞争能力。另外,人为因素也是造成中蒙间通道不便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中蒙间铁路轨距的不同。 因历史原因, 蒙古国对中国有极强的防备心理,其现有的铁路都是按着俄罗斯的宽轨标准修建的, 而中国的铁路的修建都是采用国际标准轨距,导致凡是出入二连浩特和满洲里火车,都需要底盘换装或货物重新装卸,而由此导致每吨货物将增加成本2-4 美元。据蒙古国日报 2014 年 5 月 26 日报道:因蒙方连接中国的铁路采用宽轨,近3 年来蒙各煤炭企业因此多支出了1 万亿图 (约合 34.5 亿元人民

13、币 )运输费, 收入损失 4000 亿图(约合 13.8 亿元)。 而通道不畅、运输成本提高, 不仅限制了中蒙间贸易的发展, 也降低了蒙古国能源矿产资源整体的竞争能力。(三) 中蒙合作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受地缘及经济互补性的优势条件的影响,中国连续多年成为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及投资来源国。 但纵观中蒙间经贸发展的现实, 投资与贸易基本都围绕着蒙古国能源矿产资源而展开,不仅合作形式及合作内容单一,合作模式也缺乏创新,导致中蒙间经贸发展的不仅后劲不足,且易引起蒙古国的反感, 常遭到蒙古国抵制与反对。因此,中蒙应借助于当前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及共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 在合作模式上要大胆创新, 在

14、合作内容上不仅要加强在通道建设中合作、重视产业合作, 更要依托共有边境、 重要的对接口岸加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使其成为未来支撑中蒙经贸深入发展的重要依托。三、当前中蒙经贸关系发展的几点思考(一)着眼于蒙古国资源富聚的特点, 突破通道不便、 物流不畅对中蒙经贸关系发展的制约,实现两国真正的互联互通。蒙古国是一个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其出口收入的90%都来源于能源矿产资源的出口,因此,中蒙间经贸关系的发展也离不开矿产资源领域。但目前,对于中蒙矿产资源贸易而言, 最大的障碍就是来自于两国间的运输成本及物流成本过高。基于此,未来中蒙双方要从以下三方面不断加强合作:一是加强中蒙两国的协调,打消蒙古

15、国的顾虑,使中蒙间的所有轨道都能对接;二是要构建完善的交通设施, 加强公路、 铁路的互联互通, 特别是要增加蒙古国国内及与中蒙对接铁路的建设, 降低中蒙间运输成本; 三是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推进报关和运输的便利化, 促进过境运输合作, 以便在贸易发展的各个环节上降低贸易成本, 从根本上解决中蒙间通道不便、物流不畅的问题, 实现中蒙间真正的互联互通。值得欣喜的是, 2014 年 10 月 24 日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 (议会)通过决议案,在关于保障国家铁路运输政策实施的若干意见决议案中规定,塔温陶勒盖-嘎顺苏海图、霍特 -毕其格图新铁路轨将修建标轨,其中,嘎顺苏海图与中国甘其毛都口岸接壤, 毕其

16、格图与中国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接壤。这虽然只是用煤专用线的标准轨的建设, 但对于中蒙间的铁路运输已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将规避多年来因轨距不同所增加的不必要的运输成本。(二)立足于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的背景,搭建中蒙经贸合作的平台, 凝聚政、商、经、研的力量,实现中蒙全方位的合作。2014 年访蒙,蒙方提出了中蒙共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与 2013 年提出的 “ 一路一带 ” 战略构想相吻合,而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不仅是经济带的构建, 而是涉及到通道建设、 产业合作及贸易发展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因此,中蒙两国应立足于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这个平台,在产业合作与经贸发展方面取得突破。产业合作是中蒙经贸发展的基础。中蒙两国既有文化渊源、 风俗习惯等共性, 又有要素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收入等方面的差异性,而这正是两国产业合作的基础,主要表现在资源能源的勘探与开采、农业种植、畜牧业养殖、轻工业发展及工业制造等多方面。 产业合作既是贸易发展的有效支撑,又是通道构建的基础;没有产业合作,贸易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经贸关系是中蒙关系发展中的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