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重要论述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69153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贸易重要论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外贸易重要论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外贸易重要论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外贸易重要论述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外贸易重要论述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外贸易重要论述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贸易重要论述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吸引外资对我国经贸发展的影响?正面影响:1. 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国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的引进外资政策,随着外资大量流入,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易额迅猛增长,已经成为扩展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力量。2. 改善了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从初级品为主向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由低级化向高级化的改变。3. 影响了我国外贸竞争力: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把更高附加价值、更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转移到我国,对外国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4. 引起了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的变化:由一般贸易方式为主转变为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5. 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地区

2、分布: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港台和东盟。负面影响:1.技术溢出效应较低:外商投资企业往往严密控制其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扩散,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并没有很好的实现。 2.外资的大量流入导致了我国贸易摩擦的加剧: 3.外资的大量流入导致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4.外资的大量流入阻碍了国内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 企业走出去对我国经贸发展的积极影响?1.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2.构建和谐对外经贸关系 3.培育中国跨国公司三、 CEPA(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 ,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英文简称。 包括中

3、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中央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以及贸易投资便利化三个方面。是我国家主体与香港、澳门单独关税区之间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也是内地第一个全面实施的自由贸易协议。实施的意义:长远来看, CEPA的签订是中国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大中华经济圈的起点。CEPA 是两地经贸合作推动器催化剂。CEPA对两地经贸带来的三项主要影响。第一, CEPA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给予香港“早于世贸、优于东盟”的优惠,体现了 “一国” 的优势。 通过 CEPA实现优势

4、互补则是“两制” 的体现。 已经达成的 安排,始终以互惠互利为基本原则,既体现了内地对香港经济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又兼顾到了两地经济发展的不同要求,是“一国两制”方针的生动体现。第二, CEPA将进一步提高两地经贸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促进两地经济的融合,实现共同 发展、共同繁荣。两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将使双方共同受益。第三, CEPA是一个开放性的协议。双方将通过不断扩大相互间的开放,增加和充实CEPA的内容。 随着两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内地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内地会不断扩大对香港的开放, CEPA将增加新的内容。. 为我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与周边地区经济合作的对外开

5、放战略积累了成功经验。. 其意义首先在于原有关税界限的突破。. 有利于珠江三角洲的整体整合,为深圳、珠江三角洲以及内地提供了兑现世贸承诺前的适应期。 有利于香港深圳的经济发展与改革。对推动香港出口、香港对内地直接投资的全面增长有推动作用。. 为两岸人员来往创造良好条件。四我国在什么形势下会调整出口退税政策?. 由于出口退税任务大部分都是由中央财政来承担的, 这就给中央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为缓解 中央财政退税压力, 我国在 1995 年和 1996 年降低了出口货物退税率,调整为3% 、 6% 和 9% 三档 , 这是第一次调整。. 第三阶段 :1997 年-2003 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6、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 出口形势非常严峻, 为促进出口 , 我国在 1998 年后又提高了部分出口产品的退税率, 调整为 5% 、 13% 、15% 和 17% 四档 ,平均出口退税率高达15% 。这是出口退税政策的第二次调整。这次出口退税率的提高是在我国受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外贸出口增幅趋缓、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实施的。.第四阶段 :2004 年-2007 年。 由于 1998 年出口退税率的提高, 外贸出口连续大幅度、超计划增长 , 所以在 1999 年我国 财政出现欠退, 到 2002 年时 , 累计拖欠退税款已形成较大规模。无形中占用了企业资金,阻碍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也影响政

7、府形象和声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国家决定从2004 年 1月 1 日起改革出口退税机制, 同时降低出口退税率, 即调整为5% 、8% 、11% 、13% 和 17% 五档 , 这是第三次调整。2006 年和 2007 年我国又分期分批调低和取; 降低纺织品等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出口退税率 ; 提高重大技术装备、IT 产品、生物医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对机械运输设备、高科技产业、船舶等完全退税。此次调整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 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高污染、品的出口 , 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 减少贸易摩擦,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

8、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第五阶段 :2008以来 , 受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外贸出口下滑, 经济增长趋缓, 政府连续 7 次提高出口退税率, 希望以此扭转出口颓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国家产业结构的影响;国际环境的影响;国际市场的影响。五为什么中国出口商品频繁遭受反倾销?( 一) 自身原因1. 中国出口商品低价竞销。中国的出口商品与国外的同类商品相比其销售价格较低,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表现较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外贸企业经营权放开以后, 大多数的外贸企业都取得了出口经营权, 进入壁垒随之降低。 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 但缺乏约束协调机制, 各自从其自身的利益出发。加上出口企业目标市场单一化

9、, 使得出口企业只能在有限的目标市场内进行残酷的竞争。而对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一般都为标准化产品, 在品质上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 从而出口商之间主要开展的是价格战, 竞相降低商品的销售价格来争夺有限的市场,从而构成倾销。2. 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我国商品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出口市场集中。市场过于集中会引发两个问题。一是国内厂商相互压价竞销,国内同类商品企业为了争取有限的市场,往往采取价格竞争策略。同样的商品但愈来愈低的进口价格很容易被进口国作为认定倾销存在的依据。二是国外竞争对手的反击。大规模出口抢占少数几个市场, 势必挤压国外同行的市场空间,触犯他们原有的

10、利益。他们会以倾销造成商业损害为名要求政府商务部门对华商品采取反倾销等措施制裁,实行贸易保护。第二,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我国目前主要出口商品依然是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这些产业对于吸纳国内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非常敏感。 对于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为夕阳产业,从业人员一般而言是低收入群体。政府通过反倾销等措施保护落后的夕阳产业目的在于促进就业,提过国民的整体福利。在金融危机时期,反倾销很容易被政府当局作为转嫁国内矛盾的手段,用到其大的贸易伙伴中国身上。政府通过对进口的中国同类商品进行打压,不仅能保护本国产业来自外部的强烈竞争,扩大就业, 还有助于其争取时间,对国内工

11、业实施进口替代政策。3. 中国为 “非市场经济” 国家。 中国在加入WTO 时依然不是以市场经济的国家的身份加入, 而在确定是否存在倾销的问题上, 是以其出口商品在国外的销售价格是否低于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为标准。中国的出口商品的价格一般都是高于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 但是由于中国不被归于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 从而使得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与其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不具有可比性 ,而只能采用第三国的价格来进行比较。这对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衡量极为不利。进口国在提起诉讼时, 选定替代国的价格作为衡量标准, 而替代国价格的选定是有利于进口国而不利于出口国。当然替代国价格的选定也给被告提供了机会, 若替代国价格选择

12、不合理可以另行选定替代国作为衡量该商品的价格标准。但是要求被告的较短的时间内对替代国进行市场调研及发表评述, 欧盟规定要求被告在10 天内收集齐所有的证据和资料来说明其替代国的选择是不合理, 而在这个时限内要推翻原告花费了大量时间所选择的替代国的理由几乎是不可能。4 中国出口商品成本核算。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核算问题与国际相比,依然存在差距。国外成本核算精确、具体。由于我国企业、行业缺少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 在应诉反倾销调查时 , 现有的财务会计系统不能提供符合应诉反倾销所需要的产品成本资料。中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粗放 , 管理不科学 , 班组报喜不报忧, 对于所出的废品瞒报或者悄悄地计入成本, 没

13、有详细的记录。这些问题在应对国际反倾销诉讼时就反映得淋漓尽致。5 中国出口企业消极应诉。遭受反倾销诉讼后,中国的一部分企业采取消极应诉。其主要原因如下 : 其一是面对国外的反倾销没有胜诉的信心; 其二是高昂的应诉成本。对于一般企业而言 , 无法承担如此庞大的开支, 况且 , 一旦败诉将血本无归。其三是存在 “搭便车” 现象。因为只要同行业内其它企业应诉成功, 在不支付成本的情况下就可以分享其成果。其四是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政府都能给国内企业提供保护, 企业自身没有应诉的积极性。( 二) 外部原因1. 贸易不平衡是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的直接动因。近年来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存在持续的国际贸易

14、顺差。在他们看来 , 中国如此巨大的对美贸易顺差是绝不能忍受的,在中国进口美国产品不能大幅增长的情况下, 只有通过加大对华反倾销力度, 阻止中国产品更多地进入美国市场才是平衡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手段。2. 利益集团是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的推动者。各国利益集团众多, 在反倾销调查中 , 利益集团起了明显的推波助澜作用。各国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以为了保护本国劳工的利益为晃子来对政府施压, 要求政府限制商品的进口。而如果通过关税或非关税措施来限制进口是世贸组织规则所不允许的, 在这种情况下 , 只有通过对有利害关系的国家的出口商品提起反倾销诉, 进而征收反倾销税来限制商品的进品。3. 国

15、际经贸关系的变化决定了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的长期性。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 , 中国遭受反倾销诉讼的道路是漫长的且任务是艰巨的。今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 2003 年各国贸易壁垒报告中, 再次将日本、中国和欧盟列在了这份清单中的前几位。贸易歧视;政府功能;国际保护主义;世界经济环境因素;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机制不完善六入世后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变化: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出口收汇核销等政策的调整:为适应 WTO 的新形势,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调整出口收汇核销和外汇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相关细则,改进现行出口收汇核销结算账户管理有关政策,并于 2002 年 12

16、 月 1 日起实行。第一 , 关于出口收汇核销方面的调整:简化出口收汇核销的手段;取消企业收汇前到外汇管理局的交单环节;允许企业按月集中办理出口收汇核销;延长出口收汇核销单的适用期限;放宽出口核销单的发放数量;实行出口收汇差额核销制度。第二,关于开立外汇账户方面的调整:降低中资企业外汇结算账户开立标准:将标准调整为年度出口收汇额在等值200 万美元以上,且年度外汇支出额为等值20 万美元以上,享有进出口经营权,财务状况良好,没有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行为。中资企业外汇结算账户采取限额管理:限额为企业上年度出口收汇累计额或外汇支出累计额较小额的25% 。2.2005 年 7 月 21 日下午,人行宣布从即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水平进行调整;3.2007 年强制结售汇向自愿结售汇过渡:2007 年 8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取消了境内机构保留经常项目外汇的最高限额。07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境内个人年度购汇总额由以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