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美心理机制及特点的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69043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审美心理机制及特点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审美心理机制及特点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审美心理机制及特点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审美心理机制及特点的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审美心理机制及特点的分析(齐齐哈尔理工职业学院赵岩峰邮编161042)【摘要】美感是审美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交错的矛盾统一体。它们既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功能,又彼此依赖、相互诱发、相互渗透,形成合规律的自由运动,从而产生一种非概念认识所能表达或穷尽的自由感受。关键字:美感心理机制构成因素分析审美感受是审美反映形式的基础,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受审美主体的各种复杂的心理因素的制约,包括审美主体个性,如生活经验、世界观、心理特征的个性等等的制约,而不是对客观事物简单的、机械的复写和模拟。根据当前美学、心理学的发展水平,一般认为感觉、知觉、想象、

2、情感是审美感受中不可缺少的几种基本因素,下面分别加以考察。一、审美感觉感觉是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形成美感的基础。只有通过感觉,审美主体把握了审美对象的各种感性状貌,才能引起审美感受。审美活动具有不同于低级生理感觉的理性性质。一般来说,触、味、嗅觉感受的对象范围较小,往往引起直接的生理反应,更多的与感性认识有关。而视、听觉的感受的范围则更为广泛,有着更大概括的可能,从而更多地与理性认识有关,与人的高级心理、精神活动有关,它具有更多的理解功能,具有更明显的社会特点,更善于把握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以达到更深入的认识。因此,视觉、听觉就成为审美感受两种主要官能,形成为“ 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

3、式美的眼睛” 。当然其它的感官和分析器有时在审美中也有一定作用。如:欣赏自然风光时的嗅觉、温觉,也发生一定作用,但是,要有视、听觉的参与才可能成为审美感受。如对祖国大地的抚摸,对家乡泉水的品尝,都是在视、听觉和想象、理解的帮助下,得以产生的某种审美感受。二、审美知觉人的审美感受总要以知觉的形式反应客观事物,客观事物作为整体反映在审美主体意识之中。人们在从感觉到知觉的心理过程中,虽然产生了某些美感,但是这些美感还只不过是一种直观形式的认识,还不可能深刻和强烈。然而,既然已经产生了知觉,这就标志着审美者的大脑已对感觉材料进行了初步的加工。从而也就为自己进行审美的思维活动准备了条件,为获得深刻、强烈

4、的美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知觉是美感心理过程以感觉状态进入思维的联想、回忆、想象等状态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基础或环节上,审美者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直接生活经验和间接经验,进行一系列的审美心理活动。没有过去的经验,对客观对象的感觉便很难构成完整的知觉。主体的经验、知识、兴趣、需要,对知觉都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一个对象的知觉往往是不一样的。如:“ 青纱帐” ,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战争环境里与和平环境里对它的感知就不一定相同。因此,人的审美知觉不是对客观现象、对象被动的生理适应,而是对客观现象、对象的能动心理反映。审美中知觉的活动和特点,先是特别注意

5、选择感知对象的(形象的)特征,使知觉中的感觉因素得到高度兴奋,使对象的全部感性丰富性被感官所充分感受。其次,在审美活动中,知觉因素是受着想象制约的,想象以各种联想方式加工和改造着知觉材料。在审美感受心理活动过程中,一般是知觉先于想象,但两者互相作用,或者是特定的知觉引起特定的想象,或者是特定的想象促进了知觉的强度。三、审美联想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客观事物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便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联想是在审美感受中的一种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审美感受中的所谓见景生情,就是指曾被一定对象引起过感情反应的审美主体,在类似或相关条件刺激下,而回忆过去有关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这是

6、联想的一种表现形式。联想是人的大脑皮层把过去形成的暂时联系在当前刺激物的作用下的重新接通,艺术中常见的有以下两种。类比联想:就是由一件事物的感受引起和该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松的寿命长,想到苍劲古雅,孤傲不惧的姿态,比喻坚贞。荷花“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以及梅之清高,兰之幽容超逸,菊之傲骨凌霜等。艺术作品中用暴风雨比喻革命,用雄鹰比喻战士,都属类比联想。人们在暴风的摧枯拉朽的气势中看到了与革命的类似之处,所以,诗人用暴风雨象征革命,人们觉得是合适的。类比联想有着广阔的领域,客观事物、现象间各种微妙的类似都可以成为这种联想的基础。我们在对象的感性形态中不是被动地、简

7、单地,只感到事物的某种属性,而是通过类似,间接地看到了更多的东西,感到更多的意义和价值。对比联想:这是一种对某种事物的感受所引起的和它特点相反的事物的联想。它是对不同对象对立关系的概括。在艺术中,形象的反衬就是对比联想的运用。类比联想、对比联想,都已进入思维状态,并且必然会引起你的情感活动。这时,你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自己在以往的实践中所形成的情感为指导,表示你同情、憎恨谁等等情感态度。这种种联想,既是你的直接生活经验和间接生活经验在你的审美过程中的再现,也是你已有的情感对你的审美情感对你的审美实践发生反作用的过程。四、审美想象人在反映客观事物时,不仅感知当时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而且还能在头脑

8、中产生其他形象。这种特殊的心理能力,称为想象。审美中的想象的特征之一,是不带直接的功利目的,而伴随着爱或憎等等情感,并与情感互相作用着。它是审美反映的枢纽。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再造性想象是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出客观事物的表象。创造性想象则不只是再现现成事物,而是创造出新的形象。审美活动一般是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的结合和统一。艺术思维本质上则是创造性想象。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活动与他的教养、经验密切相关。没有联想和想象,便不能唤起特定的情感态度,也不能产生特定的审美感受。五、审美情感审美感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

9、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在人的情感中,有一种理性情感或理智性情感,它可以指导、支配、影响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取舍和评价。只有那些健康、高尚的理性或理智性情感,对于审美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审美中,审美对象引起的感觉、知觉、表象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情感因素,而在知觉、表象基础上进行的想象活动,更推动情感活动的自由地扩张和抒发。审美中“ 情” 与“ 景” 的关系,是古今衡量艺术作品艺术性的一条重要标准。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但感知着作品所描述的景物形象,而且感受着体现于景物形象中的艺术家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人的共鸣。不同的情感态度来自于不同审美对象的内容。悲剧引起的快感与

10、喜剧引起的快感不同,优美的抒情小调与雄壮的进行曲,其唤起的情感体验也有显著区别。在不同个人生活和教育形成的不同个性中,其情感表现形态各不相同。在审美感受中, 就是同一审美对象,对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们所唤起的情感态度,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这种情感只能在人的生理素质基础上,经过反复的社会实践,包括审美实践而逐步培养形成。人们的每一次审美活动和美感心理过程,对情感都会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强烈、深刻、健康的美感,是形成审美情感的重要因素。作者简介:赵岩峰, 1969 年出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理工职业学院教师,学士学位,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专业及电脑艺术造型设计。参考文献:1 耿鹏,审美心理学研究30 年,滨州学院学报,2011 年 01 期2我国 40 年来审美心理学研究概观,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0 年 06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