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龟虽寿》《白雪歌》.ppt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467494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龟虽寿》《白雪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绿》《龟虽寿》《白雪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绿》《龟虽寿》《白雪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绿》《龟虽寿》《白雪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绿》《龟虽寿》《白雪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龟虽寿》《白雪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龟虽寿》《白雪歌》.ppt(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艾青学习目标:1、学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自学提纲(3分钟):1、简介作者艾青和诗歌的写作 背景。2、逐节概括,力争简洁准确。3、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艾青,原名蒋海澄,成名作 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 了他诗歌上的基本艺术特征和在 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朴素 、凝练、想象丰富是艾青诗的一 贯特点。绿是诗人写于20世 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概括各节诗意第一节:写眼前铺满绿色。第二节:写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第三节:写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第四节:写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第五节:写绿色在风中飘动。齐读诗歌绿龟虽寿曹操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对祖国

2、古代文化 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自学提纲(5分钟):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赏析诗句。 3、理解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 作者简介v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 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 族人。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 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 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 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 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 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 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 魏武帝。 写作背景 v曹操当时击败袁

3、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 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首诗,抒写建功立 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 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曹操北征胜利,仍然任 重道远。因此龟虽寿抒发人生寿命与功业 的矛盾心情。朗读,赏析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 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 死亡化为灰尘。 这两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起兴,极言人的 寿命有限。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 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 一生。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神龟: 传说中的一种长寿龟 竟时: 终了的时候 腾蛇 :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驾雾的蛇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4、,壮心不已。 骥(j):良马,千里马 枥(l):马槽 烈士:这里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 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 年,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 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他的“志”,就是 要统一全国,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说明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 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认为 身心修养得法,就可以延年益寿。要有永不停息的理想 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 持思想上的青春。这四句呼应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 前提下,强调发挥人

5、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 盈,满,引申为“长”。 缩,亏,引申为“短” 。 养怡,调养身心使之和乐。永,长、久。 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和寿命不 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 积极奋发的乐观精神。3、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朗读背诵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并理解背诵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自学提纲(10分钟):1 1、简介作者。、简介作者。 2 2、了解什么是边塞诗、了解什么是边塞诗, ,并解题。并解题。3 3、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朗读

6、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4 4、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内容:重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 惨淡万里凝”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1、作者简介:岑参, 江陵人,唐代著名 “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 并称为“高岑”。其诗早年以 风格绮丽见长,后来历参戎幕 ,往来边陲,风格大变,诗中 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2、了解边塞诗v在唐代,战乱不断,于是就产生了以描写塞 外征战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这一类诗歌就叫 做边塞诗。v边塞特有的苍茫风光,展现出戍边将士的征 战生活,构成了唐代诗歌的壮丽画卷,为后 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7、 ),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 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 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 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给加点的字注音:狐 裘锦 衾阑 干掣瀚 海冷难 着qiqnlnhnchzhu 朗读欣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

8、飞雪。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 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 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 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雪景展开的联想: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 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 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 喻新颖贴切,既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飘入帐内的情景,

9、 一个“入”字,将视线从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的住所, “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 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绘出了 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万里凝”是夸张的 说法,极言奇寒。“愁”“惨”两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表现出诗 人因武判官的“归京”牵动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写送

10、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 “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扣诗题,三种乐器,以借代的 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一个“暮”字, 点明时间是在傍晚,“纷纷”极言雪之大,“冻 不翻”极言天之寒。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 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担忧。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 形,“不见”和“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 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我认为诗中一句写得好,原因是 。 小结吟雪(前10 句)春风 梨花雪大珠帘 狐裘角弓 铁衣瀚海 愁云天 寒置酒 胡琴暮雪 红旗东门 雪满山路 空留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描写艰辛的战地生活送 别(后8句)一首歌颂友情、描写征战生活的千古绝唱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