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初中语文十)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467414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初中语文十)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初中语文十)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初中语文十)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初中语文十)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初中语文十)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初中语文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初中语文十)(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填空题(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本大 题 4 小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1语文教学方法设计要遵循多样性原则、 、等原则。2讲授法又称为评点法、串讲法、讲述法、 、讲演法、阅读法。是教师通过,向学生 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陶冶学 生性情的活动方式。这是我国古代的在语 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发展。3板书图示的主要内容有文章结构提纲、 、写作方法提纲、景物描写提纲、知识 讲解提纲、训练要求提纲。4语调有四种类型:、上扬调、下降调、 。第二部分语文专业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 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答案写在题干后的括号中。本大题共

2、 15 小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 同的一组是()A肄业 酒肆 两讫 巍然屹立B证券 倦怠 箴言 缄默不言C炽热 旗帜 嗔怪 瞋目而视D竭诚 碑碣 慑服 蹑手蹑脚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鞭苔 虎视耽耽 媲美 推本朔 源 B霰雪 削足适履 罪愆 持才傲 物 C弹劾 插科打浑 斫伤 街头巷 隅 D拖沓 歃血为盟 诤友 觥筹交 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 项是()A假设我们要拿着“一个主义”的尺度来 衡量人才,那我就敬谢不敏,实在连一打 也找不到B李白与杜甫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真有 天

3、壤之别C这一伙侵吞巨额财产、破坏党纪国法的 硕鼠被押进法庭时,人人侧目而视,嗤之 以鼻D战地记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使我们感同 身受,我们对伊拉克人民遭受的苦难寄予 深深的同情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 密相联。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 我以为是无须设问的。B出版社在 2004 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 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 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 购的书名、册数)。C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 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D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还是其中别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 是积极主动

4、地去做些什么。5下列短语为偏正结构的是()A火车 B提高 C管家 D年轻6被誉为“花间鼻祖”的词人是()A李清照 B温庭筠 C柳永 D辛弃疾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诗句?()A乌衣巷 B虞美人 C西河金陵怀古 D兰陵王柳8下列作家和作品对应正确的是()A青春之歌林道静 B子夜史铁生 C边城沈从文 D关汉卿夏衍9战争与和平的时代背景是()A俄法战争 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日俄战争10下列对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A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与考狄利 娅真诚相爱B奥赛罗唯一的主题就是爱情与嫉妒 的主题C李尔王中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 里根赢

5、其宠信而瓜分国土D麦克白讲述的是英格兰国王邓肯的 表弟麦克白将军的悲惨故事11下列作家处于 19 世纪的是()A拉伯雷 B席勒 C塞万提斯 D契诃夫12对下列外国作家描述错误的是()A但丁、拉伯雷和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早期 的文学“三杰”B哈姆雷特被视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 文学创作的顶峰C作为文学潮流,古典主义一直延续到 19 世纪浪漫主义兴起D莫里哀是法国 17 世纪著名的喜剧作家13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音乐性 B形象性 C含蓄性 D真实性14联合复句不包括()A转折复句 B选择复句 C承接复句 D并列复句 15下列句子中,“乎”字表达疑问语气 的有()A天下事有难易乎?B学而时习之,不

6、亦说乎? C食饮得无衰乎?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 乎?二、填空题(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大题 2 小题,共 10 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16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国著名作家的 作品,也是该国第一部在国际上发生巨大 影响的作品。该作品为体小说,一方面鞭 挞了封建伦理道德和,另一方面歌颂了大 自然、天才和。17标点符号包括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叹号 3 种。句 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4 种。三、阅读古诗,回答问题(5 分)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8(1)有人说

7、,一个“香”字用得极佳。 请你说说“佳”在何处?(2 分)(2)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 其作用。(3 分)四、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9 分)19巴洛克文学20新青年21正误与反误五、现代文阅读(每题 2 分,共 8 分)现在的人喜欢讲中心,不大讲边。其实边 上大有文章可作,没有边,何来中心?中 心是从边上量出来的。 有空间的边,例如边疆。这些地方是中外 文化接触的前哨,也是出现并传播新文化 的枢纽,有特殊气息。从这一角度着眼的 作品并不多,猎奇、叫苦、挑战还不足以 说明矛盾冲突。 有时间的边。那是新旧交替的边缘。个人 和群体都有,抓得住这一点的好作品不多。 平面直叙,直线抒说,

8、定点抒发,还不够。 写下多少万字好比写论文堆积资料,怎么 那么费劲呢?画龙而忘点睛不行,花多少 笔墨只描一只眼也不行。写少要不能多时, 写多要不能少时。总之,“时变”的边上 锋芒写得不够,所以缺警策之笔,少活蹦 乱跳之人。不仅文学,电视电影中也是影 子太多,好像一张张剪纸。要抓住边,特 点往往是在边上显示出来,范进中举而疯, 这就是边。个人的小边之外还有时代的大 边。 就创作说,怎么抓中心?抓边。中心是从边上显出来的,怎么抓边?抓全面、整体。 搜集资料,“体验”生活,选择主题,布 置情节,安排人物,琢磨词句等不过是颜 料和画布,还不是画。中国画讲究线条, 那就是边。 以上的话只说了边的一半,是

9、老生常谈。 另一半也许更重要,也更难讲。那是现象 和意义之间的边,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边, 演员和观众之间的边。看起来这是评价者 的事,实际也是创作者的事。创作离不开 自己的评论。要删,要改,要重写,就是 自己当读者、评论者。评论也是创作,也 许是更高一层的创作。作品是对时代、地 域、人物、事件的评论。评论是经历这些 评论以后的再创作。署名“巴人”的阿 Q 正传在北京还未发表完,署名“郎损” 的沈雁冰在上海就说那是中国的“奥勃罗 摩夫”了。他在阅读时心中也创作,所以 知得深,评得切,只用一句话就说出了全 局。从这一点说,读诗者也必定是诗人。 生活中的真人不是艺术中的活人,反过来 也一样,这里边有个

10、交界处,也就是边,抓住了这个艺术和真实之间的边大概就可 以无往而不利。2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龙”指论文资料,“睛”指论文中心B“剪纸”比喻脱离生活的艺术形象C“画”指艺术家的构思D“评论”指作品的创作过程23对文中划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作时用简笔时就不能多写,用繁笔时 就不能少写B写作时用简笔的前提是“不能多”,用 繁笔的前提是“不能少”C写作时既要善于用简笔,也要善于用繁 笔,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D写作时写不出时不硬写,写得出时才多 写24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没有“边”就没有“中心”, 有了“边”就有了“中心”,因此艺术创 作要在“

11、边”上下工夫B文中引沈雁冰对阿 Q 正传的评论, 意在证明评论时要进行再创作C作者认为要创作出好作品关键在善于抓 “边”,而不在文字的多少D本文的“中心”与“边”是对诸多创作 问题归纳、提炼的抽象概念,本文议论的 并非单一问题,而是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 艺术观点等问题25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 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文中所说的“时代的 大边”B“葛朗台临死抓镀金十字架”、“林教 头风雪山神庙”是文中所说的“时间的边”C演员自己同时又是观众,既在角色之内, 又在角色之外D艺术中的活人并不来源于生活中的真, 而是虚构的艺术形象六、文言文阅读(每题 2 分,共 8 分)胡建,字子

12、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 守军正丞,贪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 所以尉藉走卒,甚得其心。 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 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 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 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 皇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因上堂 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 ”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 斩监御史。 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臣闻军法,立 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 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 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 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 曰

13、: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 奸人者杀!臣谨按军法曰:正亡属将 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 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 昧死以闻。” 制曰:“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 军容不入国。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 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 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 志也。建又何疑焉?”建由是显名。 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 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相善。 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 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 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 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劾 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建报亡它坐。

14、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门, 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大将军霍 光寝其奏。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 捕建,建自杀。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 祠。2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A守军正丞(守:担任)B三王或誓于 军中(誓:誓言)C建报亡它坐(坐:犯罪)D大将 军霍光寝其奏(寝:扣压)2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 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所以尉藉走卒 B于是当选士马日C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 D国容 不入军,军容不入国2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组是()A乃约其走卒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B诛恶以禁邪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C欲民先成其

15、虑也又欲肆其西封D或将交刃而誓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 从29下列对原文叙述、分析,有误的一项 是()A胡建发现监军御史违反军法,私自做买 卖从中获利,影响很坏,于是当机立断, 计划周密地斩杀了监军御史B对于斩杀监军御史一事,皇上下诏,认 为应该听取文吏的意见,又举了三王的事 例,表示支持胡建的做法C从渭城令胡建与帝姊盖主等皇亲国戚的 斗争中,可以看出胡建具有不畏权贵、敢 于同恶势力斗争的精神D为非作歹的贵戚相互勾结,反诬良臣; 大将军霍光一病,权力由贵戚掌握,这一 切构成了胡建自杀的原因七、应用题(运用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到 的知识,完成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的任 务。本题 15 分)30写一篇年度教学总结。八、作文(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