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用一种不耻下问的心态去和孩子交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66026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要用一种不耻下问的心态去和孩子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家长要用一种不耻下问的心态去和孩子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家长要用一种不耻下问的心态去和孩子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家长要用一种不耻下问的心态去和孩子交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家长要用一种不耻下问的心态去和孩子交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长要用一种不耻下问的心态去和孩子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要用一种不耻下问的心态去和孩子交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要用一种不耻下问的心态去和孩子交流中国网主持人:现在的孩子接触的现代传媒形式很多,包括电视、报纸、网络等,这些给这个时代的教育和家庭带来那些方面的影响?或者说带来哪些变革?张洁:我觉得现在传媒的发展速度可能每一个人都有切身体会,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在市场上看到新产品,电视机形式在不断变化。还有 MP3 、MP4 、MP5这些新东西在不断出现,所有这些传媒都有共同特点,就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信息量越来越大。传播内容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比如以前是看白纸黑字的东西,后来是图片, 现在图都不够了,都动起来了,然后是影像的一代。张洁:现代传媒方式给家庭带来的影响有这么几方面:首先,信息量大,每

2、个人都在接受各种新观念和新东西。以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现在可以说媒体已经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前学校教育是孩子学习最重要最系统的领域, 但是现在媒体比学校教育还重要。有一个时间统计,说一个孩子在上学以前看过的广告就多达18 万条, 这个数字还是好多年前的统计。现在一个孩子从06 岁来说, 上学前看过的广告多达百万条,这还只是广告。 实际上有专家指出,媒体已经成为孩子的第二套课程和第二个学校,而且这个“学校”甚至有取代学校的趋势。所以我觉得实际上媒体给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除了信息量大,就是速度快, 这些都使家庭教育削弱,使父母在孩子眼里变得老土和过时, 也使学校教育受到冲击。因此,现在媒

3、体已有取代家庭教育,取代学校教育的趋势。对于现在的家长来说,这个时代要做好家长很不容易。只是靠原来的生活经验或阅历来当父母已经远远不够了。在快速发展的媒体面前,家长要想有资格指导孩子,有内容指导孩子,就必须深入学习。在媒体面前,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新东西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而且孩子先天就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这对家长来说, 正在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时期。现在后代不听前代的了,家长的权威性, 对孩子的指导能力,无论是知识方面,还是心理上的地位,都受到了很大挑战。张洁:这个时代的家庭教育必须要变革。首先,家长心理要变革。应该认识到家长成员之间的平等。 家长不再是天生的权威,不再天生就有资格指导孩子,

4、有能力指导孩子,就必须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方面我们要转变,家长要承认在有的新东西方面不如孩子。家长要用一种不耻下问的心态去和孩子交流。拿代沟来说, 以前代沟是十年一代沟,现在可能是三年五年一个代沟,甚至两个月一个代沟都是有可能的。以前老说“80 后”怎样,现在“80后”被“ 90 后”看不起,被21 世纪新人类看不起。甚至有种说法,说21 世纪出生的孩子不是下一代人, 而是另外一种人,虽然外形跟我们长得一样,但处理信息的方式,感知方式已经和我们传统方式成长起来的人不一样了。现在的孩子的信息结构方式就不一样。读白纸黑字长大的人,是线性的思维,强调逻辑性。 但现在的孩子是从网络中长大,每一个网络链接

5、都是一个跳跃,经常变换主题。 对老师来说, 这就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他们是看活动的影像长大的,他们可能会形成新的认知模式。 有可能给孩子一个白纸黑字的东西,他们根本没有耐心看,也根本不会从头读到尾,他们大概看看标题就放下了。闵乐夫:纸质阅读我们现在仍然要反复强调,现在书写能力和阅读能力都在退化。我们非常有危机感,因为汉字的传承非常重要。精读,背诵,不理解不翻篇,这种执着专业的精神在孩子身上荡然无存了。如果只喜欢读漫画,只能读影视,那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很严重的浮躁环境。张洁:对,家长说孩子缺乏耐心,缺乏专注能力,其实不是他们愿意的,这是环境赋予的。 因此这方面要更强化,更要关注。所以这个时

6、代家庭教育变革,首先就是家长要有意识转变,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要变换。第二,教育内容要变化。以前怎么教孩子认真读书不是很重要的部分,但就这个时代的孩子来说,这点要重要的多。第三,教育技巧和办法要变化,不要像以前一样我说你听。现在的孩子有很强的参与热情, 有很强的自主学习热情。而且现在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父母要告诉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么样。因此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家庭教育的变革,要从意识上、内容上、方法上进行整体变化。中国网主持人:前两天一个朋友的孩子,晚上为了去网吧上网,从家里二楼跳下去把腿摔断了。 我想通过这次事例也能看出现在的父母很难当,一个小孩能为了去上网,甚至不惜摔断腿,那

7、么,在这个网络时代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父母又该怎么做?张洁:关于网络对孩子的吸引,很多父母都感到很苦闷。实际上光恐慌是没有意义的,要深入研究网络的特点。我们深入考察了网络的特点,归纳起来大概有五个特点:第一,面对网络,不光是孩子,成年人都很容易迷失自我。网上有文字、图片、声音、图象,可以说你想要的任何东西网络上都有,网络比以前任何一个单一的传媒都更吸引人。第二,网络全天候24 小时“服务”,它不“下班”。比如说以前的年代,就拿看电视剧来说, 必须等到电视台播才能看到。其余的时间只能是自己找事干,就可以学习或者做别的。但现在只要孩子想看,不管是50 集还是 100 集的电视剧,他都可以下载

8、到电脑上,一次要看多少集, 要看多长时间, 这个决定权都在孩子自己,可以说这个决定权已经从媒体移交给了个人。 能不能管好自己实际上就变成网络时代给每个人的挑战,不光是孩子, 很多家长也迷恋网络, 为了上网忘记做饭,忘记接孩子的事经常发生。所以网络这个特点给现代人带来很大挑战, 能不能看好自己的时间,能不能抵御诱惑,这都是非常严峻的问题。我打开电脑时也会思想斗争,是玩一会呢?还是先干正事。网络时代给大家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要能管住自己。这个不能依赖政府,不能依赖电视台,政府也不可能规定几点可以看,几点不可以看。 如果古时候,原始人要生存,就要学会怎么采摘,怎么打猎,怎么辨别一个蘑菇有没有

9、毒,这个不能依赖别人。那么在网络时代,所有权力也交给我们每个人,你选择看什么,什么时候看都自己说了算。所以锻炼孩子的自制力和注意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第三,为什么网络会这么吸引人?就是因为它跟以前的信息结构方式不同,它是超直接的。 现在很多人看到一个下面有条线的标题,就会忍不住想点一下,因为这个背后往往隐藏的是另外一个东西。因此现在孩子也是跳跃式思维,很难集中注意力,这就跟信息结构方式转变有关。别说孩子,大人也一样,比如电脑上开着很多窗口,既想聊天,也想看邮件,还想查资料,还想写文章。其实大脑每切换一个任务,都需要花一些时间重新调整。同时做很多事就会降低做每件事情的效率。别说孩子,大人都会

10、有这种困惑。对着电脑一上午,结果却好像什么也没干。信息结构方式对我们是一种挑战。锻炼注意力, 会变成像练习吃饭一样重要的技能。第四,网络是天然自由开放的媒体,自由开放是它的本性。如果想靠政府监管或靠媒体自律来让网络世界没有苍蝇、没有洪水、没有猛兽,那是不可能的。这是天性,我们交朋友时要了解朋友性格。有的朋友开朗有的内向。而网络朋友则是自由开放的个性,你不可能依靠他来告诉你要做什么。第五,当所有决定权都交给你自己时,你是不是有能力去用好它,责任感也变得非常重要。 这个责任感说小是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说大就是对整个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比如你上一个论坛发言,你是灌点水,还是说点脏话,还是提点好意见,还是

11、发泄不满,这全部都是由你自己说了算。因此责任感的训练也是网络时代给予我们的。所以,对于网络的认识我们必须要分条、分批的跟孩子说,不能一味地指责和埋怨。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同时学习。张洁:网络时代做好父母,我觉得开放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孩子们已经变成某些领域的专家, 家长不得不不耻下问。而且像闵乐夫老师说的,还要有求着孩子教你的心态。家长学会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有感同身受的感觉。闵乐夫:当孩子在和电脑交流时,父母已经插不上话了,孩子会觉得你什么都不用说了,这儿什么都有,这时亲子交流就少了。这里有两个问题,孩子成长首先是需要传承的,我跟我孩子说不要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是在把我的价值观和选择暗示给

12、他,当然,家长千万不要耳提面命,不要正襟危坐。但孩子并不是在说教中体验,他在外面体验,他要交友,他要去尝试了解各种实物,他要这个那个,家长挡不住。活动和体验都是孩子需要的,但是体验的过程中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有可能受到网络影响,被吸引到里面去了。但家长能怎么样呢?孩子在体验过程中经历的失败、成功、挫折、被冷落等等,这都是一种成长经历,所以网络本身也就是一个双刃剑。张洁:是,所以我觉得中国家庭教育问题中出现问题和困惑,是因为家长的承受能力太差, 实际上不是孩子受不了。受不了孩子有一点点挫折的其实是家长,不是孩子。中国有太多的家长都活在自己的想象恐惧中,当危险还没发生时,自己就已经恐惧得不得了,

13、然后就把社会想得无比危险。首先,父母要明白自己的角色是和孩子共同成长和学习。第二,锻炼自己的控制能力。包括克服过度恐惧和担心的能力。现在很多孩子长不大,是因为父母不愿意精神“断奶”。第三,要科学引导孩子学习知识,父母在这方面自己就要非常专业,能让孩子心服口服。第四,网络对于人的挑战不是单对孩子,对大人同样也是挑战。很多父母不能以身作则,他们不让孩子玩游戏但自己玩得比谁都多。他们不让孩子看电视,但自己没正事干天天看电视。很多孩子也跟我投诉父母,说爸爸妈妈一回家就上网,一上网就玩游戏,为什么他们可以,我就不能,孩子不是傻子,他也有判断力。闵乐夫:孩子一回家,妈妈在看电视,爸爸在玩游戏,自己却要进小

14、屋做作业。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家里最辛苦的人,还戏称自己是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张洁:所以要想让孩子合理使用网络,家长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我们的孩子要求公平。闵乐夫:我们也希望政府对网络信息要有筛选,特别是对未成年人。张洁:对青少年来说,如果把选择权利适当交给他们,他们会更自信。如果对信息筛选过多,他们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这个时代有句名言: “你想要什么东西流行就禁止它吧!”我觉得政府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控制能力上, 应该以提高人的能力为重点,而不是以监管为重点。当然,网络内容方面,行业自律、媒体自律、内容分级,都应该有规则和规定,但我个人认为更有效的方法是提升能力

15、。闵乐夫:对,这点我们肯定。每个人都要自律,每个独立自主的人必须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对自己成长和生存负责任的态度。张洁:比如一个人营养不良,有可能是他吃的东西不好,但也有可能是营养摄入不均衡。就算花大力气把网络弄得一点负面都没有,一点不好的东西都没有。但还是存在一个选择的问题,如果不会选择,选择能力上“偏食”,同样也是不好的。闵乐夫:我认为,我们要多给孩子提供一些绿色的好内容,比如建立专业的网上家长学校, 建立专业教育网等,比如说像中国网这样的国家级网站,就要努力多给孩子做好的内容,提供更多积极向上的信息。中国网主持人: 这些迷失在网络的孩子究竟缺少了哪些东西?为什么有的孩子有网瘾,有的就没有

16、?张洁:即便现在网络十分普及,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严重的网络依赖。我们发现怎样的家庭,孩子对上网有依赖呢?归纳起来就是这几种类型:一是父母做得不好的家庭。比如有的孩子家长,要么不在家,要么一在家就是在玩网络游戏,这样的父母,不能以身作则,自然孩子也不会做到。二是父母过于繁忙的家庭。有的父母跟孩子甚至是常年不见面,隔辈抚养,托付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抚养。通常情况下,老人都是电脑盲,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对网络的使用既没有人指导,也没人监管,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三是孩子没有其他选择,只能选择网络。中国的孩子都被圈在屋里,他们没有场所和同龄人交流。大城市孩子被送到辅导班,中小城市的孩子,因为安全问题,多数被家长锁到屋里。 户外场所的缺失也使得他们不得不选择网络,有的孩子其实也挺想和小朋友玩,但是没有让他们可以放心和安心玩的场所。张洁: 2009 年的时候我和联合国基金会合作,和一些老师一起走访了沈阳、杭州、湖北、武汉、上海和北京这五个城市,我们在这五个城市做了一个亲子访问。我们选取小学16 年级的学生,在每个年级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每个孩子都带上自己的家长。其中一般让男孩带妈妈, 女儿带爸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