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5-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6597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5-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免疫学5-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免疫学5-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免疫学5-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免疫学5-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5-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5-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固有免疫亦称非特异性免疫或天然免疫, 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一系列防御机制。 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参与对体内衰老损伤或畸变细胞的清除;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DC、 NK细胞、 NKT细胞、T细胞、B1细胞、中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等。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液中单核 细胞组织器官中 巨噬细胞定居的巨噬 细胞游走的巨 噬细胞定居的巨噬细胞:所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 游走的巨噬细胞:血液中单核细胞衍生而来 中性粒细胞: 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调理作用:IgG Fc受体补体C3b受体第一节第一节 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巨噬细

2、胞是体内执行非特异性免疫 的效应细胞,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 答的各个阶段也起重要作用。 巨噬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识别、清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 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 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等靶细胞的杀 伤作用 加工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 应答 免疫调节作用(一)识别、清除抗原类异物 对对抗原性异异物的识别识别 对对抗原性异异物的杀伤杀伤 消化与清与清 除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1.通过过表面模式识别识别受体PRR(非调调理性受体)直接识别结合病原体共同表达的;宿主衰老损伤细胞;凋亡细胞; 2. 通过IgG Fc受体和补补体受体(调调理性受体)识别摄识别摄取抗体或补补体结结合的病原体等抗原表面特定的分子结构对抗原

3、性异物的识别1.模式识别识别 受体及其作用模式识别受体为免疫系统细胞表达的,与病原微生物或细胞 应激相关的蛋白。可以被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的微生物特定分子 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包括细菌的碳水化合物(脂多 糖和甘露糖);革兰氏阳性菌的肽聚糖和脂磷壁酸,及真菌多糖 。根据其功能,可分为细胞内吞噬受体或信号受体。后者包括细胞膜连的Toll样受体及胞浆内NOD样受体。内吞噬受体促进 吞噬细胞对微生物的附着,吞噬和破坏,而不转导细胞信号。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可表达不同的PAMP,主要包括脂多糖、磷壁酸、肽聚糖、甘露糖、细菌DNA、双链RNA和葡聚糖等。(1)甘露糖受体 (2)清清道夫受体 (3)T

4、oll样样受体甘露糖受体(MR)有8个C型凝集素结结构域,借借此能与广泛表达于病原体细此能与广泛表达于病原体细 胞壁糖蛋白和糖脂分子末端胞壁糖蛋白和糖脂分子末端的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即的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即相应配体)结合,产生吞噬相应配体)结合,产生吞噬 作用。作用。清清道夫受体(SR)表达于巨噬细胞表面,可表达于巨噬细胞表面,可识别识别G-G-菌脂多糖、菌脂多糖、G+G+菌磷菌磷壁酸、乙酰化低密度脂蛋壁酸、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细胞膜内侧面翻转到白和细胞膜内侧面翻转到胞膜外侧面的胞膜外侧面的磷脂酰丝氨磷脂酰丝氨酸酸等,参与对某些病原体等,参与对某些病原体、丧失唾液酸的陈旧红细、丧失唾液酸的陈

5、旧红细胞、某些凋亡细胞的清除胞、某些凋亡细胞的清除。Toll样样受体(TLR)1.TLR家族:TLR1-10为型跨膜蛋白质,分为胞外 区、跨膜区和胞浆区。人TLR胞膜外区由550-980氨基 酸残基组成,不同TLR之间同源性 较差,但其中多有18-31个富含亮 氨酸的重复基序(LRR),可与协同 分子如CD14分子中的亮氨酸重复序 列结合,介导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 用。人TLRs胞浆区由200多个氨基 酸残基组成,与IL-1R家族成员胞 浆区高度同源,称为Toll/IL-1R同 源区(TIR)。TIR区域是TLR向下游 进行信号传导的核心元件,该区关 键位点的突变或序列缺失将阻断信 号向下传递。

6、 TLR1能在所有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多形核细胞、淋巴细胞、细胞中表达;TLR2、TLR4、TLR5主要表达在髓源性细胞,即表达于除T、B、NK细胞外的免疫细胞;TLR3表达在树突状细胞。TLR可根据分布特性如广泛性(TLR1)、限制性(TLR2、TLR4、TLR5)和特异性(TLR3)进行分类。TLR4还广泛分布于其他组织细胞,如心肌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肺巨噬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枯否氏细胞、脂肪细胞和肠上皮细胞;TLR2还分布在成纤维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TLR2、TLR4还分布于人类胚胎肾细胞(HEK293)、齿龈纤维母细胞、人表皮内皮细胞(HDMEC

7、)及THP-1细胞。 TLR广泛分布各种细胞由TLR介导导的功 能 TLR是先天免疫模式识别的主要受体,通过识别病原相关模式分子,激 活固有免疫系统产生前炎症因子、抗微生物肽抵御病原所致损害,同时作为 预警信号,向抗原递呈细胞发出警报,启动固有疫。因此,对TLR研究是深 入认识固有免疫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 1 促进细胞因子合成与释放,引发炎症反应 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通过TLR感受入侵病原体的PAMP刺激后, 经由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最终由进入胞核内的活化NF-B启动核内相关基因 ,转导出相应的mRNA,从而合成IL-1、IL-6、IL-8、IL-12、TNF-及IFN- 等细胞因子并释

8、放到胞外,引起粒细胞、巨噬细胞趋化聚集,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高,淋巴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发挥早期免疫应答的效应。不同的TLR接受同一种PAMP刺激,所诱发产生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当 同一种病原体入侵时,其往往能活化体内多种TLR,从而使得由TLR诱发的天 然免疫应答具有多样性,促使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杀伤和清除是有效的。 2 促进免疫细胞的成熟和功能化 脂多糖(LPS)可经TLR2促进静止树突状细胞表达CD83、 MHC、CD80、CD86、CD54和CD58等膜分子,从而使DC拥有这些 处理和提呈抗原所必须的表面分子,进而使DC成熟。3 在抗病毒感染的作用 TLR4能促进机体对病毒的清除。4 调

9、节免疫应答作用 在一定的条件下,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可激活TLR2信号途径,产 生促凋亡蛋白和Caspase-8,导致表达TLR2的细胞发生凋亡,从而可降低过度的免疫应答,调控机体对入侵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在适度的水平。抗原识别受体和MyD88依赖的TLR家族协同作用可介导自身反应性B 细胞产生IgG类自身抗体,从而参与获得性免疫应答的调节。 5 诱导一氧化氮(NO)依赖性杀菌活性 6 TLR间的协同作用 现已发现有些TLR对PAMP的识别有协同或拮抗的作用。如TLR6 可增强TLR2对G+菌肽聚糖和表皮金葡菌来源的酚溶性调剂蛋白的反应,但不影响其对脂肽的识别。巨噬细胞Fc受体病原体2.巨噬

10、细胞表面的调理性受体及其作用(1)IgGFc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病原体抗原Fab Ig Fc巨噬细胞(2)补体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以补体激活后裂解产物C3b或C4b为桥梁,病原体氨基端 补体 羧基端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对抗原性异物的杀伤、消化、清除 1.氧氧依赖杀赖杀 菌系统统及其作用 2.氧氧非依赖杀赖杀 菌系统统及其作用 3.抗原性异异物的消化与清与清 除巨噬细细胞+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吞噬或吞饮饮 吞噬体+溶酶体吞噬溶酶体水解酶消化降解1.氧依赖杀菌系统及其作用(1)反应应性氧氧中间间物系统统(ROI) 呼吸爆发发 还还原性辅辅酶 分子氧氧 活化活性氧物质(超氧阴离子,游 离羟基,过氧化氢,单态

11、氧)(2)反应应性氮氮中间间物系统统(RNI)还原性辅酶 四氢生物蝶呤L-精氨氨酸NO,胍氨胍氨 酸诱导诱导 型一氧氧化 氮氮合成酶( iNOS)杀菌+氧氧分子杀菌2 .氧非依赖杀菌系统(1)酸性PH:吞吞噬体或溶酶体形成后,糖酵解导导致的乳酸堆积积(2)溶菌酶:酸性条条件下,破坏G菌肽肽聚糖(3)防御素:由阳阳离子蛋白和多肽组肽组 成。在菌细细胞脂质双层质双层 形成离子通道3.抗原性异物的消化与清除水解酶作用(脂酶、蛋白酶、核酸酶、磷酸酶)大片段具有免疫原性小分子片段胞吐作用形成抗原肽MHC复合物表达于巨噬细细胞表面,T细细胞识别识别,特异性免疫应应答(二)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 (1)细细胞因

12、子对对巨噬细细胞的趋趋化 (2)分泌趋趋化性细细胞因子(MIP-1,M CP-1,IL -8) (3)分泌促炎细细胞因子(IL-1,IL-6,TNF- )炎症介质质,补补体 (4)分泌IFN-、,胞外酶(三)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 (1) LPS、IFN-、GM-CSF的激活 (2) 表面调调理/非调调理受体表达达增加 (3) 溶酶体数数目,ROI,RNI,水解膜浓浓度提高,释释放到胞外,产产生效应应 (4) 分泌TNF- (5) ADCC效应应(四)加工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1)形成MHC/抗原肽复肽复 合物,供 CD4+/CD8+T细细胞识别识别 ;TCR-CD3- CD4/

13、CD8辅辅助受体分子 MHC/抗原肽复肽复 合物 第一信号号 (2)巨噬细细胞B7、ICAM-1与与T细细胞表面 CD28和LFA-1结结合 共刺激信号号,第 二信号号T细细胞活化,启动启动 特异异 性免疫应应答(五)免疫调节 (1)IL-1:T、B细细胞活化、增殖、分化;造血 干细细胞增殖分化 (2)TNF-:促进细进细 胞毒性T淋巴细细胞 (CTL)功 能 (3)IL-6:B细细胞增殖、分化、分泌抗体;T细细 胞分化;造血干细细胞增殖 (4)IL-1,IL-18:促进进T细细胞、NK细细胞功能 (5)IL-10:抑制单单核巨噬细细胞活化及抗原呈递递第二第二节节节节 树树树树突突状细状细状细

14、状细 胞(胞(DCDC) 广泛分布于脑脑以外的全身组织组织 和脏脏器,数数量较较少 ,仅仅占外周血单个单个 核细细胞的1。 成熟DC的表面特征性标标志为为CD1a、CD11c、 CD83,可高表达达MHC/类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 ( B7、ICAM-1)。 功能: 1.专职专职 抗原提呈细细胞,摄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启启 动动特异异性免疫应应答。 2.免疫调节调节 :IL-12、IL-10、TGF、型IFN第三第三节节节节 自然自然杀伤细杀伤细杀伤细杀伤细 胞胞 NK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不同于T、B淋巴 细胞的一类淋巴样细胞。其不须抗原预先致敏,就 能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靶细

15、胞。 将将CD3-、 CD16+ 、 CD56+淋巴样细样细 胞认认定为为 NK细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淋巴结结和其他 组织组织 中有少量。 目前常用于检测检测 人类类NK细细胞的表面标标志有: CD16和CD56。 NK细细胞具有两种两种 不同的受体。一种种是能激发发NK 细细胞杀伤杀伤 作用的受体杀伤细杀伤细 胞活化受体;另一 种种是能够够抑制NK细细胞杀伤杀伤 作用的受体杀伤细杀伤细 胞抑制受体。 两种两种 受体对对NK细细胞杀伤杀伤 作用的调节调节 NK细细胞通过过表面杀伤杀伤 活化受体与与自身组组织细织细 胞、病毒感染细细胞和某些肿肿瘤细细胞表面 相应应糖类类配体结结合,可经经

16、活化受体信号转号转 导导途径径,产产生杀伤杀伤 作用;通过过表面杀伤杀伤 抑制受体与细与细 胞表面MHC-I类类分子结结合,可产产生杀伤杀伤 抑制信号号,该该 信号号在胞内内起主导导作用,能阻断杀伤断杀伤 活化信 号号的传递传递 。识别HLA类分子受体1.KIR(杀伤细杀伤细 胞免疫球 蛋白样样受体) 根据胞膜外Ig样数样数 目: KIR2D、KIR3D 根据作用:KIRDL(胞浆浆 区氨区氨 基酸序列较长较长 ,含 免疫受体酪氨氨酸抑制基序 )抑制性R; KIRDS(胞浆区氨浆区氨 基酸序列较较短,无信号转导号转导 功能)活化性R受体酪氨酸 活化基序赖赖 +天冬 -2.KLR(杀伤细杀伤细胞凝 集素样样受体) CD94与NKG2A(都 为为C型凝集素家族成 员员)通过过二硫键键组组 成的异二聚体CD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