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标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463379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标一、国民经济活动总量指标国民经济活动总量指标是综合性指标,一般以货币表示,即国民经济 活动成果的总价值量。既包括物质产品总量,也包括非物质产品即劳务总 量,从而形成一整套总量指标体系。1.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在SNA核算体系中,包括商品和劳务在内的总产出,其价值构成构成 为C+V+M,其实物构成为包括劳务在内的全部生产资料和全部消费资料。 一般的总产出就是指社会总产品。2.社会净产值在SNA核算体系中,社会净产值称为国民生产净值,其价值构成为 V+M,其实物构成包括服务在内的全部消费资料和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3.社会最终产品和社会最终产值所谓最终产品,是指本期生

2、产,本期不再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 使用的产品,其全部价值为社会最终价值,等于社会新创造价值加上折旧 费,即C1+V+M表示,其中C1代表劳动手段的转移价值,相当于应提折旧费。二、产值指标计算的计算原则产值指标的计算原则主要指产值以什么为主体进行计算, 主体不同,结果不同。从宏观看主要有:国土原则和国民原则国土原则(经济领土原则)就是以本国经济领土作为计算范围,凡发生在本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的 生产活动,不论有谁经营,归谁所有,都需计入本国的产值;反之,超过 本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即使为本国所有,也不予计算。以领土原则计算的 总产值,一般叫做社会总产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原则国民指(1)不论住在国

3、内或国外的本国公民;(2)常驻本国但未加 入本国国籍的居民。本国国民经营的生产活动,不论在国内或在国外,都要计入本国产 值;相反,外国国民在本国的经营其生产成果要从本国产值中扣除,加到 外国产值统计中,按这一原则计算的产值,叫做国民生产总值。二、产值指标计算的计算原则常驻单位指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一国经济领土是由该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组成 的,在该领土上,该国公民及货物和资本皆可自由流动。如果一经济单位在一国的经济领土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 所(住宅、厂房、或其它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 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年),那么该单位在该国经济领土 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资

4、格。常驻单位是对国土原则的领土范围和国民原则的国民主体 的进一步界定。如果以“地理范围”来确定交易主体的范围有什 么问题?如果以“国籍”来确定又有什么问题? 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DP)是一国所有常驻单位在核算期内生 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它的价值构成是 C1+V+M,实物构成包括劳务消费在内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 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关系是: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常驻居民从非常驻单位获得 的劳动报酬与非常住居民从常驻单位获得的劳动报酬相抵后的 余额。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常驻单位从非常驻单

5、位获得 的财产收入与非常单位从常驻单位获得的财产收入相抵后的 余额。GNP=GDP+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净额)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2.国民(内)生产总值的计算(1)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角度计算的一种方法,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即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计算公式为生产法以机构单位或基层单位作为统计单位,按生产者价格进行计算总产出: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总价值 之和,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各部门的总产出计算如下:农业、工业、建筑业总产出:产品销售收入+库存变动或产品产量产 品单价。前一个公式对库存的计价往往是以成本价计算

6、,后一个公式对所 有产品(包括库存)都以出厂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对产品的估价是按照 产出时的市场价格进行估价,产品库存属于产出的一部分,应按入库时的 市场价格进行估价。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总产出:按照实现的营业收入总额计算;商业单位的总产出:按其实现的商品购销差额(毛利)计算;金融、保险单位的总产出:其收入一方面来源于资金的存贷利息差和保 险费的收支差;另一方面来源于业务服务费收入。总产出计算为:金融单位总产出=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利用自有资金获得的利息收入+ 服务费收入保险单位总产出=保险收入+投资收入+利息收入+追偿收入-到期索赔+ 服务费收入

7、-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其它服务部门的总产出:一是经营性单位,其业务收入能够弥补自身经 营活动成本的服务单位,总产出一般按照实现的营业收入总额计算;二是 非经营性单位,其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和赞助,或虽有部分营业收入,但 仍无法弥补自身经营活动成本,如行政单位、机关团体等,这类单位的总 产出一般按照业务活动成本进行计算,不计算营业盈余。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中间投入: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物质产品和服务而 消耗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反映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 的转移价值。计入中间投入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必须具备:一、与总产出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本期一次性使用。 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2)

8、收入法收入法指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如 下: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 税、社会保险税; 利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要剔除 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 也应归入其中。 或者固定资产损耗是核算期内生产中因耗用固定资产而磨损的价值。按 SNA的要求, 应按固定资产重估价的价值和使用年限计算,我国限于条 件,暂以固定资产折旧代替。固定资产损耗虽然也是在生产过程中损耗与 转移的价值,但它是社会最终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这是与中间投入不相同的。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

9、移支付+折旧GDP = 固定资产损耗 +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 营业盈余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形式的 报酬,包括工费、福利费及实物报酬。个体劳动者通过生产经营获得的纯 收入也列入此项。生产税净额是指各部门间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部门支付的 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生产税是政府向各部门征收的有关生产、销售、 购买、使用货物和服务的税金,包括各种利前税。生产补贴是政府为控制 价格又要扶持生产而支付给生产部门的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和亏损补贴。 实行增值税后,生产税中还包括本期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是指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

10、动者报酬、 生 产税净额后的剩余部分, 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所得到的盈余。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3)支出法支出法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 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个方面支出的总和。其中,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 费品(如食物、衣物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 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出。投资I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 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与存货投资的总和。 资本产品和 中间产品都是用于生产别的产品,有什么区别?G为政府购买 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不计入。X-M为净出口,可正可 负。GDP=C+I+G+(X-M)生产产顺顺金物质

11、质生非物质质生使用顺顺金产产服 序额额产产部门门产产部门门序额额品务务号123号456一、总产总产 出1 一、总总支出11 二、中间间投入2 二、中间间支出12 1.物质产质产 品投入3 1.物质质生产产部门门使用13 2.服务务投入4 2.非物质质生产产部门门使用14 三、国内生产总值产总值5 三、国内生产总值产总值15 (5=1-2) (15=16+19+22-23) 1.固定资产资产 折旧6 1.总总消费费16 (1)居民消费费17 (2)社会消费费18 2.劳动劳动 者报报酬7 2.总总投资资19 (1)库库存资产资产 形成20 (2)库库存增加21 3.生产产税净净增8 3.出口22

12、 4.营业营业 余额额9 4.进进口23 四、物质产质产 品净值净值10 四、物质产质产 品净值净值 使用24 (第2栏栏10=5+4-6) (第5栏栏24=15+14-第2栏栏6) 4.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生产方面: 生产法:GDP(5.1)=总产出(1.1) 中间投入(2.1);物质产品净值(10.2)= 总产出(1.2)-物质产品投入(3.2) 。 收入法:GDP(5.1)=固定资产折旧(6.1)+劳动报酬(7.1)+生产税净额(8.1)+营业盈余(9.1);物质产品净值(10.2)=劳动报酬(7.2)+生产净税额(8.2)+营业盈余(9.2)+服务收入(4.2) 转换公式:物质产品

13、净值(10.2)=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5.2)+服务收入(4.2)-固定资产折旧(6.2)生产产顺顺金物质质生非物质质生使用顺顺金产产服 序额额产产部门门产产部门门序额额品务务号123号456一、总产总产 出1 一、总总支出11 二、中间间投入2 二、中间间支出12 1.物质产质产 品投入3 1.物质质生产产部门门使用13 2.服务务投入4 2.非物质质生产产部门门使用14 三、国内生产总值产总值5 三、国内生产总值产总值15 (5=1-2) (15=16+19+22-23) 1.固定资产资产 折旧6 1.总总消费费16 (1)居民消费费17 (2)社会消费费18 2.劳动劳动 者报报酬7 2

14、.总总投资资19 (1)库库存资产资产 形成20 (2)库库存增加21 3.生产产税净净增8 3.出口22 4.营业营业 余额额9 4.进进口23 四、物质产质产 品净值净值10 四、物质产质产 品净值净值 使用24 (第2栏栏10=5+4-6) (第5栏栏24=15+14-第2栏栏6) 4.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使用方面:支出法:GDP(15.4)=总消费(16.4)+总投资(19.4)+出口(22.4)-进口(23.4)物质产品净值使用(24.5)=16.5+14.5+19.5+6.2+22.5+22.6-统计误差 以下指标关系从理论上说是相等的总产出(1.1)=总支出(11.4);中间

15、投入(2.1)=中间支出(12.4); 国内生产总值(5.1)=国内生产总值使用(15.4);物质产品净值(10.2)=物质产品净值使用(24.5)三、SNA的主要总量指标生 产顺序号金额使 用顺序号金额 一、总产值125663一、总支出825663 二、中间投入214239二、中间使用914239 三、国内生产总值311424三、国内生产总值1011424 1固定资产损 耗4 1202 1总消费1172732劳动 者报酬55888(1)居民消费125943 3生产税净额6801(2)社会消费131330 4营业 盈余735332总投资144373(1)固定资产 形成153803(2)库存增加

16、165703出口1715714减:进口1817895统计误 差19-4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 单位: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首先:从生产法角度可以分析效益比较情况,如中间消耗/增加值; 其次:从收入法角度可以分析收益分配关系,如个体、集体、国家的分配关系; 最后:从支出法角度可以分析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重大比例关系,如积累与消费、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总投资中固定资产形成与库存增加等比例关系。四、SNA的总量指标体系(1)国内生产总值(GDP)(2)国内生产净值(NDP)NDP=GDP-折旧(3)国民收入(NI)NI=NDP-企业间接税(扣除政府津贴)(4)个人收入(PI)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 润)+政府或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注:利息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