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的大城市规划思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62118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鸡的大城市规划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宝鸡的大城市规划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宝鸡的大城市规划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宝鸡的大城市规划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宝鸡的大城市规划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鸡的大城市规划思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鸡的大城市规划思路中共宝鸡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毅( 2008 年 4月 26 日)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和发展问题。借此机会, 衷心感谢论坛主办单位为我们搭设了这样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感谢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宝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各界朋友!这里,我想从宝鸡未来发展的角度,重点和大家探讨 “关中天水经济区”次中心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问题。在编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我们认为对宝鸡市的发展定位应该是: 关中 -天水区经济区次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特大城市、 现代化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部重要物流与交通枢纽城市。实现关中 -天水区经济区次中心大城市发展

2、战略,形成对周边乃至西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已成为宝鸡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宝鸡的优势和基础具备成为经济区次中心城市的条件1、区位优势突出,具有明显的连接和辐射作用。宝鸡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处于西安与 天水的地理中心位置,是西北传统的商贸中心城市。同时,宝鸡地处陕甘川宁四省区结合部,陇海、 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公路网络四通八达,是连接中原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是欧亚大陆桥中国境内重要二类陆港。西安、成都、郑州、兰州、银川、西宁、太原等中心城市都在宝鸡一日交通圈范围之内。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优势,使宝鸡在发展现代物流和对中亚及欧洲贸易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 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

3、,也使宝鸡成为关中 -天水经济区内的关键性节点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传导和辐射作用。2、工业基础雄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宝鸡是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重要的工业布点城市,是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0 多户,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57 户,有 5 户上市公司,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能源化工、烟酒食品、新型建材五大产业集群,特别是重型汽车、数控机床和精密磨床、电子仪表、 石油钻采设备、桥梁和钛材等在全国乃至世界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在区内宝鸡工业整体实力仅次于西安,排名第二。 特别是宝鸡装备制造业比较优势突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

4、企业85 户,占陕西省装备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 宝鸡是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品牌城市,也是西部地区国家名优品牌最多的城市之一,被誉为中国的“钛城”。3、资源优势明显,具有与区内城市互补的条件。宝鸡是鄂尔多斯盆地战略能源基地中最好的地区之一,自然资源富集,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0 多种,其中铅锌矿储量居全国第三,煤炭储量可观, 麟北煤田探明储量30 亿吨以上, 远景储量50 到 100 亿吨, 宝鸡境内地热及水资源充沛,素有“关中的水龙头”之称。 此外, 宝鸡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动植物资源、 科技资源等, 资源的同构性和能源的互补性,使宝鸡与区内城市具有共同开发的巨大潜力。4、城市化水平

5、高,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宝鸡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辖3 区 9 县和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1.82 万平方公里,人口375 万,其中建城区面积67 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0 万。伴随着大城市建设,宝鸡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主要经济指标与经济区内城市相比增速较快,城镇化率达到40%,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5.7 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9 个县城为骨架,以86 个建制镇为基础的大城市骨架。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六连冠等荣誉称号,连续三次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位列第73 位,综合实力的不断增

6、强为提升宝鸡城市经济承载能力创造了条件。基于以上因素, 宝鸡作为特大城市迅速崛起,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核心支点和辐射带动作用 ,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次中心城市,已具有十分现实的条件与可能。二、加快宝鸡大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战略宝鸡市原来中心城区规模偏小,城市形态呈东西狭长带状分步,受南山、 北塬的地形条件限制, 城市发展的空间受到制约,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尤其特大城市建设目标不相适应。同时,随着全省“米”字型交通主骨架的逐步形成,宝鸡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优势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地位面临严峻挑战。还有宝鸡的城市化进程也相对滞后。根据国际对中心城市的划分标准,宝鸡仅是四级中心城市,40的城市化率

7、低与全国平均水平4 个百分点,这些都与建设经济区次中心的地位极不相称。面对宝鸡的未来发展需要,我们确立了宝鸡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交通网络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重点。一是拉大城市骨架。首先是加快实施城市的东扩、南移、 北上战略, 构建现代化大城市框架。着眼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向东推进沿渭河“一河两岸“的开发,特别是将新行政中心东迁 15 公里,由此产生强大的综合拉动作用,未来以新行政中心为城市中心,东经虢镇至蔡家坡, 城市半径将达到20 公里, 有效拉大了城市骨架。向南保护性开发秦岭北麓浅山区,带动渭河南岸新区建设,发展南部城市公园,进一步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向北加快城市北坡蟠龙原的规划和开发建设,规划

8、16 平方公里,引冯家山水库水源供蟠龙原用水,引石头河水供城市用水, 这样整体搬迁主城区之一的金台区,发展当前城市的外部新区,使宝鸡由原来的壁虎形城市形态改变为组团式方形城市结构,从而形成城市主体为东部行政和物流组团,南部高新产业组团,西部工业集聚组团,中部商住组团及北部城市新区等几大板块,进一步建设完善以特色鲜明的功能分区构成的城市架构。在做大城市过程中,加强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和载体功能,通过完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推动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市聚集。二是加快高新区扩容。宝鸡高新区是1992 年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开发区,目前一期8 平方公里已基本建设完成,

9、二期规划总面积达到21 平方公里,土地已全部征用到位,大量建设工作已或规划或初步建设完成。2007 年宝鸡高新区GDP 实现 132.57 亿元,增长42.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全国54 个国家级高新区前列,已成为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大高新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我们按照带状布局、组团结构的理念, 抓紧修编高新三期、千渭之会等片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对高新区进行了三期扩容规划后,高新区总面积将达到70 平方公里,实现西接市区、东接蔡家坡产业技术开发区,从而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使之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和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三是打造关中西部城镇群

10、。实施关中- 天水区经济区发展战略,必须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强大承载能力的城市群。在宝鸡境内就是以实施突破蔡家坡战略为龙头,集中打造沿陇海线城镇群。蔡家坡是西安与宝鸡之间的一个工业重镇,1992 年设立开发区,1995 年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 由于宝鸡市地域川道狭长,铁路、 公路及重要的工业发展基础都处在原下。在这样一个狭长的川道地区,要推进工业化、 城镇化,靠宝鸡市的中心城市带动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决定把蔡家坡作为宝鸡的副中心来建设,解决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向大城市聚集,城市压力大 ,工业布局难的问题。当前对蔡家坡的远景概念规划是要建成一个地处西安、宝鸡之间,人口50 万,面积110 平方公

11、里,以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工业基地为特征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这样在宝鸡到绛帐接杨凌地区的城镇群中,要推动城市化进程,有蔡家坡这样一个支撑在中间的中等城市,可以解决生产要素向大城市流动问题,把产业聚集在蔡家坡,在关中产业带中实现工业发展。同时,还要加快推进凤翔、岐山、扶风撤县建市工作步伐,加快推进以市区为中心,蔡家坡为副中心,县城和汤峪、法门、绛帐等重点建制镇为支撑,大中小结合, 功能互补, 各具特色的关中西部城镇群加速崛起,使宝鸡率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四是构建立体大交通网络。宝鸡是国家规划的陇海线3 个交通枢纽和省规划的5 个公路运输枢纽之一,我们按照进一步巩固提升宝鸡交通枢纽地位的目标,全面构

12、建铁路、公路、航空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在铁路建设方面,继西宝动车开通之后,今年将开工建设西宝快客专线, 同步立项建设宝鸡铁路编组站和南客站,并抓好西安到成都快客专线途经宝鸡的争取工作。 我们还计划建设与西宝快客并行的宝鸡到蔡家坡近期货运、远期货运, 与城际轻轨并用的铁路专线, 彻底解决宝鸡工业运力问题。在公路建设方面,规划建设沿南山、北坡的绕城高速环线, 打通县际快速通道,形成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网。加快宝天高速工程建设,争取宝平、宝汉高速公路列入国家高速路网规划,开工建设宝平高速和西宝高速加宽改造工程,形成高速公路十字骨架,形成辐射天水、 平凉、 汉中不超过三小时的经济圈。在市区全面构建“四横十

13、纵一环”主干道组成的网格形城市交通主骨架,还将启动麟北煤田运煤公路和铁路专线建设, 积极争取支线机场建设,切实把宝鸡建成西部重要的立体交通枢纽,使之成为国家构建大交通网的战略节点。三、关中 - 天水经济区次中心城市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一) 认可经济区次中心的城市发展定位。宝鸡在全国经济布局上具有“承东启西、南连北进、以线串点”的重要作用。宝鸡良好的区位优势,既可成为生产要素的首选承接地,又可以成为生产要素向西部地区转移的中转站。已有的工业基础、较强的科技实力以及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宝鸡的发展对于全省乃至西部地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建议国家和省上在编制关中-天

14、水经济区规划中把宝鸡的发展定位确定为关中 -天水经济区次中心城市、陕、甘、宁、川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特大城市,作为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的空间,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使宝鸡成为西北继西安、兰州、 乌鲁木齐之后一个新兴特大城市。(二)批准对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目前的城市总体规划于20012002 年编制,经省政府 2003 年 10 月批准实施。规划目标是到2020 年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建城区面积87平方公里,规划的土地、路网、空间、产业等要素都与建设特大城市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为此, 宝鸡将按照建设特大城市要求对原规划进行修编,在现有五个功能区的基础上,向北新增蟠龙塬新区、千河

15、工业园区、周塬新区三个功能区;向南在确保连霍高速公路过境、西宝快客等交通通道的基础上,保护性开发秦岭北麓台塬地;向东扩展实施高新三期开发建设。希望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能尽早得到批准。(三)支持解决城市发展用地问题。目前,宝鸡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尽合理,市区和重点城镇建设用地严重不足。1997 年以来实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与实际需求很不适应,建设预留地空间布局不合理,基本农田占耕地的94, 严重制约了特大城市建设和园区经济发展。同时, 土地利用率还不够高,按照建设特大城市规模要求,宝鸡需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0 万亩,目前,省上已把宝鸡市作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

16、体规划修编试点城市,希望省上和有关方面在规划、用地计划、土地整理项目、耕地占补平衡等方面予以倾斜,为宝鸡特大城市建设和“两区多园” 开发建设预留足够的空间。(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加大重大基础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支持2008 年开工建设西安至宝鸡客运专线,同步建设宝鸡南客站,并启动宝成复线建设前期工作。将宝九高速(宝鸡至九寨沟旅游专线),西安至天水、西安至成都铁路客运专线等跨区域交通线路建设列入国家建设规划,解决宝鸡东西不畅的问题。将宝平、宝汉高速公路提前到2008 年建设,解决宝鸡南北不通的问题。希望省上有关方面能从交通网络构建、大城市规划建设、工业项目布局、县域经济发展、金融等方面服务入手,把宝鸡发展亟需的项目、资金纳入规划,切实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五) 实施重点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既有资金扶持,又有税收优惠。 税收方面核心是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税赋。增值税转型试点从2004 年开始在东北三省实行,去年 5 月又扩大到中部六省的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宝鸡作为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