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59603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芜湖市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芜湖市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芜湖市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芜湖市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芜湖市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芜湖市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芜湖市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芜湖市 2015届高三 5 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5 月 30 (本试卷共五大题, 21 小题,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卷(阅读题共 66分) 一、(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及物”与当下诗歌的境遇 罗振亚 诗歌境遇逐渐好转是新世纪文坛一个不争的事实。仅仅是诗歌自身内在重构的 努力就足以令人兴奋,空前活跃的民刊、网络平台催生的书写与传播方式变革, 带来了自由和创造的品质。 诗人们大多数自觉回归诗歌本体,致力于各种艺术可 能性的挖掘和打造, 提升着诗歌的品位, 尤其是“及物”策略的明智选择,将诗 歌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调整到了相对理想的状态,甚至可以说,它是

2、促成新世纪新 诗境遇转换的最重要的动力之源。 说起“及物 ”,它的来路还颇为坎坷。 20世纪 80 年代中期之后,出于对意识 形态写作、宏大叙事的反感和规避, 许多先锋诗人将诗与现实的关系理解为过度 贴近现实、时代写作,会导致诗歌创作速荣速朽。所以在创作中迷恋纯诗,常有 意汰除社会层面的“非”诗因素,高蹈于优雅、 和谐的幻想和神性世界, 和现实 若即若离。这种追求强 化了诗意的纯粹及技巧的稔熟, 但过于玄奥超然的所指却 把一般的读者挡在门外 ,悬臵了诗与现实深度对话的可能。基于“不及物”诗歌 的诸多弊端,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个人化写作”则格外关注“此在”,表现日常 生活的处境和经验,

3、注重“及物”。 新世纪诗歌整体上延续了“及物”路线,但 是诗人们知道诗歌如果不去关涉人间烟火生,前途无从谈起, 并在创作中表现出 新的超越性品质。 诗人们虽不完全拒斥超验、 永恒的情思元素, 可是已注意讲究“及物”对象选 取的稳妥、恰切,在典型、多维的日常处境和经验的有效敞开中,更接地气地建 构诗歌的形象美学,与当代生活的联系更为广泛。不仅是琐碎细微的日常生活, 严肃重大的社会问题也走进了抒情空间,并且因为诗人直觉力的超拔和感受的深 入,很多作品穿越了对象的芜杂和表层,由灵性感悟的小聪明进入了事物的本质 根部,闪烁着智性之光。 但是,诗人们没将现实因子直接搬入诗中,而是依靠能动的主体精神和象征

4、思 维等艺术手段的支撑, 在呈象过程中充满灵性, 获得一定的精神提升, 甚至有时 还能提供出某种新的精神向度。 诗人们还始终坚守诗之为诗的原则,决不放弃艺术性的前提。他们清楚“及 物”说穿了只是解决了题材走向问题,文本要赢得读者的认同还需借助艺术技巧 的支撑,以完成日常经验向诗性经验的转换,所以在创作手段上各显神通。有人 摈弃直抒胸臆方式, 启用带有象征色彩的意象进行物态化抒情,有人尝试借鉴小 说、戏剧、散文的手段,把叙述作为维系诗和世界关系的基本手段 遗憾的是, 新世纪的“及物”诗歌在对象选择、精神提升、 艺术品质坚守诸方 面都存在着一个限度问题。 比如“及物”意识的无限泛化, 有时就模糊了

5、选择的 界限,做到“日常”化同时“审美”一维却被削弱了;有些诗艺术上态度散漫, 结构芜杂,叙事枝蔓啰嗦,“及物”诗歌或空洞,或矫情,很难引起读者共鸣。 诗歌境遇的真正转换虽然需要社会、读者、诗歌的“合力”作用, 但主要还得依 靠文本自身的良性运行, 从这个向度上说, 正因“及物”及其限度的存在,新世 纪诗歌的境遇获得了明显好转, 但距离真正的繁荣还任重道远。 在怎样的前提下和范围内“及物”,应以什么方式“及物”,“及物”过程中该避免哪些问题, 还需要诗人们慢慢思量。 (摘自 2015 年 4 月 13 日光明日报第13 版,有改动) 1下列关于文中“及物”的表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6、 A“及物”策略的选择,将诗歌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调整到了相对理想的状态, 可以说是促成新世纪新诗境遇转换的动力之源。 B“及物”策略是在对追求诗意纯粹及技巧稔熟、过度贴近现实和时代写作的 “不及物”诗歌的诸多弊端的反思之后提出的。 C“及物”要求与当代生活的联系更为广泛,及物的对象既可以是琐碎细微的 日常生活,也可是严肃重大的社会问题。 D“及物”强调诗歌创作中的现实因子,但不排斥各种艺术技巧的运用,并借 以完成从日常经验向诗性经验的转换。 1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理解)。 【解析】“过度贴近现实和时代写作的”不是“不及物”诗歌。 【答题技巧】

7、 论述类文本的考察重在概念的考查、句子的含义以及对文章内容的 理解。在做题时首先通读文章, 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把题目选项放在文章中进行 比对,找出不同。细心和耐心是不可缺少的。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段首先点明新世纪文坛诗歌境遇逐渐好转及其原因,然后提出“及物”策 略对于新世纪诗歌境遇转换的重大意义,自然引出本文话题。 B段阐述“及物”的坎坷来路,从“意识形态”写作,到“纯诗”写作,再 到“及物”诗歌。诗人们在“及物”创作中表现出新的超越性品质。 C段分别阐释了“及物”对象的选取,现实因子在诗中获得精神提升, 不放弃艺术性原则等方面的超越性表现,三段之间形成

8、递进关系。 D段指出新世纪的“及物”诗歌在对象选择、精神提升、艺术品质坚守诸方 面存在的问题,新世纪诗歌距真正的繁荣还任重道远。 2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C级(分 析综合)。 【解析】三段是并列关系。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自身内在重构的努力,空前活跃的民刊、网络平台催生的书写与传播方 式变革都为新世纪文坛中的诗人带来了自由和创造的品质。 B正因为新世纪诗人们直觉力的超拔和感受的深人,闪烁着智性之光,才使得 琐碎细微的日常生活和严肃重大的社会问题走进了抒情空间。 C新世纪诗歌的境遇虽获得明显好转,但实现真正转换需要

9、社会、读者、诗歌 的“合力”作用,也需要依靠文本自身的良性运行。 D只有进一步清楚了“及物”的前提、范围和“及物”的方式,以及“及物” 过程中该避免的问题,新世纪诗歌才能真正的繁荣。 3D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次是 C级(分析 综合)。【解析】 A项,“都”说法错误,范围扩大;B项,因果关系不对应; C项,原 文不是并列关系。 【举一反三】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 念类注意“答非所问”“内涵、 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 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 理”等错误。答

10、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二、( 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戴震,字东原,休宁人。读书好深湛之思, 少时塾师授以说文, 三年尽得其节目。 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 永为之骇叹。永精礼经及推步、钟律、音声、文字之学,惟震能得其全。 性特介,家屡空,而学日进。北方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 钱大昕、王鸣盛,余姚卢文弨,青浦王昶,皆折节与交。 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徵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 总裁荐震充纂修。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 院庶

11、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震亦思 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经进图籍,论次精审。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 尤精核。又于永乐大典内得九章、五曹算经七种,皆王锡阐、梅文鼎所未见。震 正譌补脱以进,得旨刊行。四十二年,卒于官,年五十有五。 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 必求之于古经。 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 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 古训明则古经明, 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义理非他,存乎典 章制度者也。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 震为学大约有三:曰小学,曰测算,曰典章制度。震卒后

12、,其小学,则高邮王念 孙、金坛段玉裁传之;测算之学,曲阜孔广森传之;典章制度之学,则兴化任大 椿传之:皆其弟子也。后十余年,高宗以震所校水经注问南书房诸臣曰:“戴震 尚在否?”对曰:“已死。”上惋惜久之。 (选自清史稿儒林传,有删改) 先生是年(震十岁)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 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 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 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 “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 “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 公何

13、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节选每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鲫一项是()(3 分) A震出所学质之永质:问 B征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司:掌管 C皆折节与交折节:降低身份 D就傅读书,过目成诵就:完成 4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理解)。 【解析】就:靠近,跟随。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家屡空,而学日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古训明则古经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上惋惜久之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先生是年乃能言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5C 【命题立意】本题考

14、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级(理解)。 【解析】 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B项,连词,表承接,就;连词, 表转折,却。 C项,均为音节助词。 D项,副词,才;连词,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戴震少时聪明乐学。读书过目能背,日背数千言都不肯停下来。在私塾学习 说文,三年便掌握了全部内容。 B戴震读书深思精研。他既注重研究各种注疏文字,讲究实事求是,又敢于质 疑前辈大家,且不囿于一家之说。 C戴震才学颇受赏识。南北学者都愿与他交往,四库全书总裁荐他为编修,皇 上特命他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 D戴震为学颇有建树。他承继

15、了江永的所有学说,在小学、测算、典章制度方 面有突出成就,强调义理的重要。 6D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 级(分析综合)。 【解析】“强调义理的重要”错,根据原文,应该是强调“古训”的重要。 7把文中画横线的甸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4 分) (2)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3 分) (3)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3 分) 7(1)戴震凭文章学问得到礼遇,出入于朝廷负责编撰的机构。四库馆有了奇 文和疑惑,总是向他咨询请教。(2)那些人分开了古字古义和圣贤之

16、道,把它 们当作是(独立的) 两个方面,这是(认为)古字古义不是用来阐明圣贤之道呀。 (3)老师没有办法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理解)。 【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 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注意字句的落实。(1) “文学”“受 知”“辄”各 1 分,句子通顺 1 分;(2)“二”“明”各1 分,句子通顺 1 分; (3)“无以”“非常”各1 分,句子通顺 1 分。 【参考译文】 戴震,宇东原,安徽休宁人。读书时喜欢深入思考,年少时塾师拿说文教授 他,三年间他全部掌握了说文的条目。十六七岁时,精研各种注疏文字,实 事求是,不以一家之说为主。 跟着婺源的江永求学, 戴震以自己的学问向江永求 问,江永为之惊叹;江永精通礼经济推步、钟律、音声、文字等学问,只有戴震 能获得其全部。他性格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