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区域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58970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4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江区域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皖江区域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皖江区域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皖江区域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皖江区域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江区域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江区域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皖江区域示范高中2016 届高三摸底联考语 文 学 科 试 题(本卷满分 150 分,限时 150 分钟) 命题人:胡礼湘(襄安中学)审核人:翟小豹(襄安中学)第卷(阅读题共 66 分)一、(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学术共同体, 是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学科内部持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的学术集团, 是学术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它的形成与发展, 往往能够将一个时代的学术推向高峰。考察两宋时代的学术发展,两宋士人学术共同体的昌盛便不可忽视。因宋代道学发达,或可名其为道学共同体。道学共同体是由宋代部分持共同价值观、道德立场和学术取向的儒家形成的团体。道学家与汉唐儒家不

2、同。汉唐儒家多致力于寻章摘句、解释经典,虽然在整理与保存儒家经典方面贡献颇多,但在学术与思想方面颇为缺乏创造性。而宋代道学家以继三代绝学,挽日下世风,兴仁义道德,正己心人心,开万世太平为己任,穷究天理人性,讲求修身之道。道学家与宋代其他儒家亦有三个明显区别。就仕途而言,道学家往往两栖于学堂与官场,存庙堂之志,而以学堂为主;游离于政治,而对政治不忘。因此,他们与身居庙堂之儒有不同的立场与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价值取向而言,道学家更趋向向内追求和终极追求。他们对己追求居敬,自诚致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他们的终极追求则希望实现道德完满,以及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圣贤境界,并因这种追求而不与现实妥协

3、。就理论而言,道学家更趋于哲学化。这与他们的价值取向相关联。在向内的追求影响下,他们从事学术探索时都从诚意正心、居敬持正出发, 不求闻达, 潜心求索;而在终极关怀的影响下,他们都试图构建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这也是两宋道学大家都是哲学大家的原因。道学共同体是在宋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方面,“隋、唐外竞虽力,而风俗日即于奢淫,士习日趋于卑陋”,故而收拾人心,修齐治平,成为儒家知识分子的共识。制度方面,北宋自太祖起便重视文治,政治一般出于有学术涵养、有理想抱负的士大夫之手,宽松的政治制度,也为道学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条件。文化方面,官办和私立书院得到很大发展,自由讲学的风气一时盛行。如二

4、程、朱子等道学大家,都曾讲学、辩论于书院,书院也因而成为道学共同体发展的依托。宋代道学共同体,据宋史记载,仅包括北宋五子、程氏门人、朱熹、张栻和朱氏门人。这种界定固然有些狭窄,但他们身上确实更突出地体现了两宋道学家的特色。他们虽然出身各有所本,性格各异,仕途经历不同,为学风格与理论内容亦各具特色,然而正是这些道学家形成了道学传统的核心,他们之间各具特色的传承、交流和争论促成了道学共同体的发展。北宋五子虽没有构建学术共同体的自觉, 但在南宋朱熹等人的自觉构建下,事实上形成了发端于北宋并对后代思想文化具有重大影响的道学共同体。道学家作为这个共同体的核心人物,承担着传承道统的重任,在具备当时学术精英

5、的共同特征之余,更有自身特色。那就是,包容创新的魄力、经世济民的抱负,以及对人格圆满的追求、对格物致知的理性思考。(选自罗旻宋代道学共同体的形成及其特征,有删改)1. 下列关于“道学共同体”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道学共同体是两宋时期一部分具有共同的儒学理论基础,在价值观、道德立场和学术取向等方面一致的人所形成的学术集团。B宋代道学共同体的核心人物是道学家,他们在学术与思想方面比汉唐时的儒家具有创造性,但是不太注重整理与保存儒家经典。C隋唐日益奢淫、卑鄙的风气是道学共同体形成的社会背景,朝廷对文治的重视与自由的学术风气为它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D宋代道学共同体并不十分庞

6、大,有的道学家虽然并没有构建学术共同体的主观意识,但在客观上却促使了道学共同体的形成。2.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道学家不满足于对经典的解释、整理与保存,而是以儒学匡正世风、振兴道德、正人心、求太平,对儒家学术与思想多有创新。B道学家往往既在朝廷做官又在学堂讲学,对学问潜心求索,这使他们与只是在朝廷做官的儒家有不同的立场与思考问题的角度。C道学家在价值取向上既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向内追求,又有实现道德完满的终级追求,而宋代其他儒家则不然。D受价值取向的影响,道学家在理论构建上比其他学者更趋向哲学化,从而使他们具备了当时学术精英的共同特征,成为哲学大家。3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道学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与特定历史条件如社会风气、政治制度及文化氛围等有关,这些因素对一个时代学术的发展往往具有重大影响。B宋代道学家与汉唐时期的儒家在追求上是有所不同的,他们与同时期的儒家在仕途、价值取向、理论构建等方面的追求也有明显的不同。C道学家大都不醉心于仕途,但又不忘政治,谋求学术的探索,重视高尚人格和圣贤境界的追求,因而形成了相近的为学风格与理论内容。D继三代绝学,挽日下世风,兴仁义道德,正己心人心,以开万世太平为己任,穷究天理人性,讲求修身之道,是宋代道学家具有的特色。【答案】1.B 2.A 3.C 【解析】1.B 项

8、中的“不太注重整理与保存儒家经典”文中无据。2.B. “对学问潜心求索”并不是原因;C.“道德完满的终级追求”表述不全面;D.“从而使他们具备了当时学术精英的共同特征”强加因果关系。3.C 项的“因而形成了相近的为学风格与理论内容”不合文意。【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难度系数】 4二、( 3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王俭,字仲宝,生而僧绰遇害,为叔父僧虔所养。幼笃学,手不释卷。宾客或相称美,僧虔曰:“我不患此儿无名,正恐名太盛耳。”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之。升明二年,为长史兼侍中,以父终此职,固让。先是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赞大业。俭素知帝雄异,后请间言于帝曰:“功高不赏,

9、古来非一,以公今日位地,欲北面居人臣,可乎?”帝正色裁之,而神采内和。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答曰:“谭子奔莒,所以有仆。”俭赏其善据,卒得职焉。高帝践祚,与俭议佐命功臣,从容谓曰:“卿谋谟之功,莫与为二,卿止二千户,意以为少。”俭曰:“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上笑曰:“张良辞侯,何以过此!”建元元年,改封南昌县公。时都下舛杂,且多奸盗,上欲立符伍,家家以相检括。俭谏曰:“京师翼翼,四方是凑,必也持符,于事既烦,理成不旷,谢安所谓不尔何以为京师。”乃止。是岁,有司奏定郊殷之礼,俭以为:“宜以今年十月殷祭宗庙,自此以后,五年再殷祭

10、。二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即以其日还祭明堂,又用次辛飨祀北郊,而并无配。”从之。初,宋明帝紫极殿珠帘绮柱,饰以金玉,江左所未有。高帝欲以其材起宣阳门,俭与褚彦回及叔父僧虔联名表谏,上手诏酬纳。宋世,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问无不决。上每曰:“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今天为我生俭也。”其年固请解选,见许。五年,俭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固让。六年,重申前命。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咨事,上以往来烦数,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上不许。七年,乃上表固请,见

11、许,改领中书监,参掌选事。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四十八。俭寡嗜欲,唯以经国为务,车服尘素,家无遗财。手笔典裁,为当时所重。(选自南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之贻:赠送B后请间言于帝间:间谍C其年固请解选,见许许:允许D上亲临视临:前往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以父终此职以勇气闻于诸侯B卒得职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乃上表固请见犯乃死,重负国D为当时所重吾属今为之虏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王俭幼年时就十分喜欢学习。因父亲早逝,王俭由叔父抚养长

12、大,面对宾客的称赞,叔父担心他以后会名声太大。B王俭富有远见。齐高帝任宰相时,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协助齐高帝夺取天下,并暗中进言齐高帝,说他已难为人臣。C王俭多次进谏都被皇帝采纳。齐高帝曾想立符伍制度被王俭劝止了,有司制定郊殷之礼时,王俭的意见也被采纳了。D王俭为官清正廉洁。王俭出行朴素,家无余产,生前只把治理国家作为要务,深得皇帝的信赖,并被当时的人敬重。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5 分)译文:(2)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5 分)译文:【答案】4.B 5.D 6.B 7

13、. (1)当时有个姓谭的客人,到王俭这里求官做,王俭对他说:“齐桓公灭掉了谭国,哪能够还有你这位姓谭的人?”(“客有姓谭者”“诣”“那得”各1 分,句意通顺2 分。)(2)前朝宋高祖打天下,辅佐他创业的各位大臣中,开国功臣也不过得到两千户的食邑,拿我跟他们相比,只觉得我受的恩惠已经超过他们了。(“佐命”“二千”“以”各1 分,句意通顺2 分。)【解析】4. 间:暗暗地。5.D 中的为:均表示被动,可译为“被”。A以:因为,连词;凭借,介词。B焉:表示陈述语气,不译;兼词,可译为“于此”。C连词,于是、就;连词,才。6.B项的“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不合文意,“说他已难为人臣”中的“他”有歧义。

14、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应当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把 握文言句子里面的重点词汇和特殊句式。(1)“客有姓谭者”倒装了,翻译是“有姓谭者客:有个姓谭的客人。“诣”:到,“那得”哪还有。(2)“佐命”辅佐,“二千”两千户的食邑,“以”拿,用。【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难度系数】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 题。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8. “把酒

15、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4 分)9.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 分)【答案】8. 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每点2 分)9. 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2 分)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2 分)【解析】8. 白发欺人,壮志难酬,正是稼轩此时心情的写照。当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

16、传位于其族侄赵昚(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七年之内,连同另两篇,四次奏议,稼轩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写于同年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云:“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所以这“问姮娥”是含有无限凄凉意的。虽用薛化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却决不是一己之哀愁。诗人那种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那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已经到了决绝的境地。9. 诗词的“表达技巧” 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 夸张、 借代等) 、表达方式 (记叙、 说明、 描写、 抒情、 议论, 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此诗中由于诗人自己的孤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