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57571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9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课件(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系统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一、区域的概念一、区域的概念二、区域的类型和特征二、区域的类型和特征 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区域是地球表面上被某种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个空间系统,有时也称区域系统。二、区域的类型和特征 (一)类型1、根据区域的自然或人文属性,可分为自然区域、行政区域、计划区域、经济区域。2、根据区域内部的差别程度,可分为均质区域和极化区域(结节区)。3、根据区域的开发程度和发展历程,可分为不发达地区或待开发区、萧条区或衰退区、 拥挤地区或过密地区。(二)特征

2、整体性 结构性 层次性 自组织性 稳定性第二节 区域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一)区域分析的概念及其与其它学 科的关系(二)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三)区域分析方法 (一)区域分析的概念及其与其它 学科的关系 1.概念: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 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 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涉及到地理学、经 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生物学等许 多学科。它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 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进行 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

3、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 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 会因素。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 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 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二)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2区域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 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 行分析。它是在区域自然条件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区 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全面的考察、评估,为下一步 区域发展分析打好基础。3区域发展分析 发展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

4、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 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 由于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经济 发展,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因此,区域 发展的分析也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 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为区域发展分析中判断是非的标准 。(三)区域分析方法 1地理学的比较法 2经济学的分析法3数学的模拟法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节 区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和阶段性第三节 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第四节 区域发展过程中空间结构的变化第五节 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城镇化第六节 人地关系变化和环境库兹涅茨规律第一节 区域经济的产生

5、和发展一、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一) 影响区域发展因素分类(二) 主要因素作用机制分析(三) 区域经济影响因素作用分析(一) 影响区域发展因素分类1、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2、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3、一般性因素和区域性因素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和阶段性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一) 胡佛 费希尔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自给自足阶段() 乡村工业崛起阶段() 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 工业化阶段() 服务业输出阶段(二) 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 传统社会阶段。 () 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准备起 飞 阶段) 。 () 起飞阶段。 () 向成熟推进阶段。 (

6、) 高消费阶段。 ()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起飞”的“三个条件” () 生产性投资的提高, 从占国民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 的 以下增加到 以 上。 () 一个或更多主要制造业部门的高速发展 (即形成若干主导产业) 。 () 这样一种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和体制结 构的存在或很快出现, 即它能够开发现代部门 扩展的冲力和在起飞中外来经济潜在的影响, 并且能够赋予增长一种持续前进的特征。不同发展阶段的 经济的主导部门 () 传统社会阶段的主导部门是农业。 () 起飞前提(准备) 阶段的主导部门是食 品、饮料、烟草、水泥等工业部门。 () 起飞阶段的是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 如纺织) 和铁路运输业。 (

7、) 成熟阶段的是重化学工业, 如钢铁、化 学、机械等。 ()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是耐用消费品工业部 门(如小汽车、家用电器、高档家具等) 。 ()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的是服务业部门(如 教育、卫生、住宅建设、文化娱乐、环保等) 。(三) 我国学者关于区域发展阶段 的研究 待开发阶段 成长阶段 () 外部推动型 () 国家投入型 () 自身积累型 () 边贸启动型 成熟阶段 衰退阶段 区位性衰退、资源性衰退、结构性衰退、消聚性衰 退第三节 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一、三次产业与配第 克拉克定理(一) 三次产业的划分 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 第一产业: 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自然物 的生产, 包

8、括广义的农业和矿业。 () 第二产业: 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生产, 主要有广义的工业和建筑业。 () 第三产业: 服务并繁衍于有形物质生产 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 外的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 提供服务是其主要 特性。 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 第一产业: 农业(包括种植业、 林业、牧业和渔业) 。 () 第二产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 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 煤气) 和建筑业。 () 第三产业: 除第一、第二产业外 的其他各业(二) 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 配第 克拉克定律收入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由低收入部门向高收入部门转移,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进

9、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三次产业 结构的演变钱纳里提出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标准增 长模式,经济发展都会规律性地经过六个阶段 , 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阶段的跃迁 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转化来推动的。 第一阶段 传统社会阶段 第二阶段 工业化初期阶段 第三阶段 工业化中期阶段 第四阶段 工业化后期阶段 第五阶段 后工业化社会阶段 第六阶段 现代化社会阶段 库兹涅茨等人对产业结构演变 规律研究的深化 第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区域内第一产 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 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一样, 不断下降。 第二, 在工业化阶段, 第二产业创造国民收 入

10、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的比重都会提高, 其中 前者上升的速度会快于后者。在工业化后期特 别是后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 和劳动力比重会不同程度地下降。 第三, 第三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 动力的比重会持续地处于上升状态, 其中在工 业化中前期阶段, 其劳动力比重的上升速度会 快于国民收入比重的上升速度。二、工业化过程和霍夫曼定理(一) 重工业化过程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Walther Hoffmann) 用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 之比来反映重工业化程度, 后来人们称此为霍 夫曼系数或霍夫曼比例霍夫曼系数 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生产资 料 工业净产值在工业化进程中, 霍夫曼

11、系数是不断下降的 。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定理。第四节 区域发展过程中空间结构 的变化一、区域经济的不平衡运动规律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模式(一) 低水平的均衡阶段(二) 极核发展阶段(三) 扩散阶段(四) 高水平的均衡阶段(五) 区域发展过程中空间差异的变化第五节 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城镇化一、城镇的地位和作用二、城镇化是客观的必然趋势三、城镇化的一般规律四、城镇化对于我国的特殊意义第二章区域发展条件分析第一节 自然资源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力第三节 技术条件1.概念:2.分类:(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特性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 会

12、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 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 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划分:地下资源 ,地表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划分: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 游资源等 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划分: 直接生活资源、劳动资料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划分:可再生自然资源、可更新自然资 源、不可再生自然资源3.特征: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是指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 断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即用经济学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存在稀 缺性 区域性:任何一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在

13、数 量上或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其特 殊的地域分布规律。 整体性:每一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 ,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 利用,就可能引起系统中其它资源或环境要素的连锁反应。 (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1.自然资源量的评价首先,要搞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研究其 可 能的开发模和开发后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以及区 域发展 的作用,明确区域主要自然资源,即筛选出开发规模大 ,开发后能产生重大经济价值,并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 的带动影作用的几种资源。 其次,对于已开发利用的资源,则应研究其数量对现状 生产的保程度,并根据保证程

14、度和现状生产在区域经济 中的地位来研究其区域自然资源的优势与潜力。 第三,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自然资源相对量,进 一步明确然资源对需求的保证程度和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对量指标通常用平均占有量等表示。如人均占有量、 亩均占有量等。 第四,分析比较区域主要几类资源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 ,以明确区域各类资源的数量配合情况以及对区域产业 结构及发展方向的保证程度。2.自然资源质的评价对自然资源的质的评价也应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考虑,即技 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需求上的迫切性。并 据此建立质量评价的标尺,并用此标尺来进行自然资源对 一定生产部门适合程度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客观 的切合实际的

15、结论。3.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影响到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次序和 开发利用的成本及利用的效率。对自然资源地域组合特 征的评价有利于揭示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 系,明确在一定地域上自然资源对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影 响,并抓住主要资源或主要矛盾进行分析。许多自然条 件和自然资源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 ,并且在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上,利用、改造自然 的方式和措施常常是以各种自然因素的相互制约性为依 据的。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还是影响地域产业结构的重 要因素。对自然资源地域组合的分析,必须搞清主导资 源与辅助资源、优势资源与限制资源,分析自然资源组

16、 合对一定产业(部门)结构的适合或保证程度。4自然资源开发利 用方式或方向的评价不同的自然资源种类或组合有不同的利用方式与方向,且 同一类的自然资源或组合也有不同的利用方式与方向,因 此,在前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这里应该就区域自然资源 开发利用的方式与方向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对各 种方案从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筛选出几个可行方案。井同时指出各种方案之特点,尤 其对实施各方案的技术经济前提要特别指出,以利于开发 利用之决策与实施。5自然资源开发利 用效应的评价任何对自然的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引起正负 两个方面的效应,它不但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社 会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