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课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1456148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8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1616章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DIC )概 念DIC 是在多种病因作用下凝血过程强烈激活,广泛微血栓形成,导致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大量消耗,继发纤溶功能增强,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并以出血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第一节 DIC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一、常见原因一、常见原因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败血症、内毒素血症、 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广泛组织损伤: 大面积挫伤或烧伤、挤压综合 症、大手术、器官移植产科意外: 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宫内死胎、 妊娠中毒症、流产术恶性实质肿瘤: 肺、消化系及泌尿系癌、转移 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二、DIC形成机制大量组织 损伤血管内皮 细胞

2、损伤血小板 聚集凝血因子 与血小板 耗竭纤维蛋白 溶解纤维蛋白溶酶 激活凝血因子 水解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凝血酶 血小板聚集 纤维蛋白交联广泛微血栓出血血管栓塞微血管病 性溶血性 贫血缺血组织 损伤释放组织 因子-第二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第三节第三节 DICDIC的分期与分型的分期与分型一、一、DICDIC的分期及其特点的分期及其特点 高凝期: 凝血酶增多,微血栓形成。消耗性低凝期: 凝血因子、血小板消耗, 纤溶系统激活,出血。继发性纤溶期: 纤溶酶增多,纤维蛋白降 解产物(FDP)形成。根据根据DICDIC发生快慢发生快慢: : 1.急性 2.慢性 3.亚急性根据代偿情况: 1.失代偿

3、型 2.代偿型 3.过度代偿型DIC分型 第四节第四节 DICDIC的功能代谢变化的功能代谢变化主要表现: 1.出血 2.休克 3.多器官功能障碍 4.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凝血因子、血小板过度消耗纤溶系统激活(子宫,前列腺,肺富含纤酶原激活物;应急,缺氧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形成,对凝血酶,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交联抑制一、一、 出血出血二、二、 休克(休克(ShockShock)缺血,缺氧 酸中毒回心 血量微栓塞心肌功能 障碍凝血激活补体 及激肽 系统血管扩张毛细血管 通透性血粘度血液流 动阻力出血器官功能 障碍三、多器官功能障碍三、多器官功能障碍华华- -佛综

4、合征:佛综合征:微血栓导致肾上腺皮质 出血坏死产生的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席席- -汉综合征:汉综合征:微血栓导致垂体出血坏 死产生的功能障碍。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裂体细胞 (schistocyte)在慢性DIC和有些亚急性DIC外 周血涂片可发现新月形、盔甲形 、星形、三角形等变形红细胞, 被称为裂体细胞。因微血管发生病理变化而导致 红细胞破裂引起的贫血,称为微 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 片中发现较多裂体细胞(超过红 胞数2%),是诊断DIC的重要参 考指标。 第五节第五节 DICDIC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1. 积极防治原发病 2. 早发及时治

5、疗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抗治疗 补充凝血物质 适当的抗纤溶治疗 选择题选择题1.DIC的最主要特征是A.广泛微血栓形成 B.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功能紊乱 E.严重出血2.下列哪项是导致DIC的直接原因A.血液高凝状态 B.肝功能障碍 C.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D.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抑制 E.高脂血症3.DIC时血液凝固障碍表现为A.血液凝固性增高 B.纤溶活性增高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E.溶血性贫血4.DIC病人晚期出血的原因A.凝血系统被激活 B.纤溶系统被激活 C.凝血和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D.凝血系统活性纤溶系统活性 E.纤溶系统活性凝血系统活性完成本章节学习完成本章节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