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孔子介绍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1455026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与孔子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论语》与孔子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论语》与孔子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论语》与孔子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论语》与孔子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与孔子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与孔子介绍(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选读张岱年先生在张岱年先生在19831983年的一篇文章中说:年的一篇文章中说: “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或者说应该过去了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或者说应该过去了 ;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或者说也应该;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或者说也应该 过去了。尊孔就是以孔子为偶像而极力崇拜过去了。尊孔就是以孔子为偶像而极力崇拜 ,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这样就会堵塞探索,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这样就会堵塞探索 真理的道路,阻碍社会的进步。反孔就是对真理的道路,阻碍社会的进步。反孔就是对 孔子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不加分析地全盘孔子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不加分析地全盘 否定,这也就违反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否

2、定,这也就违反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现在我们的任务是研孔、评孔,对孔现在我们的任务是研孔、评孔,对孔 子进行研究,进行分析,进行评论。子进行研究,进行分析,进行评论。” ” (张岱年全集张岱年全集第第5 5卷第卷第482482页)页)孔子与论语介绍一、孔子时代的社会背景 1、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原始的民主、平等观念;禅让制度;并非 人类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及其低下的基础上的 ;到中国历史上的“五帝时代”(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国家(阶级社会,文明时代)开始萌芽、产生。2、夏代:夏禹因其治水、征伐三苗有功,做了部落联盟首领 ;启 破坏了禅让制度,实行“王位世袭制”

3、, (“益干启位,启杀之” ) ,中国“家天下”开始,阶级社会、国家、文明时代出现;夏代存在 了4、5百年时间,到最后一王夏桀时期,由于其昏庸无道,夏朝被 在东方崛起的商民族所灭亡。 3、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契;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河南 安阳殷墟);甲骨文(占卜),青铜器,人祭、人殉;商纣王帝辛 ,为西方周民族所灭。 4、西周:始祖弃;周原;周文王姬昌“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牧野之战, 武王克商;“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西周制度 、文化对后世的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与周公“制礼作乐”密不可 分。 周代三大制度: 一是宗法制度;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制;与分封制度互为表里。 “

4、血而优则仕”、“世族世官”“世卿世禄”; “宗统”; 二是分封(封建)制度:周王自上而下分封诸侯,建立中央与地方 的隶属关系;同姓诸侯、异姓诸侯,而同姓诸侯居多;卫国、鲁国 、齐国、宋国、燕国、晋国、郑国等等; “君统”。 三是井田制度,即贵族等级占有土地的制度:天子诸侯卿 大夫士庶民;土地族内共有;“田里不鬻”;依靠这三大制度,西周建立起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把整个社 会的各个阶层都纳入有秩序的范畴。西周制度比夏商两代有巨大进步:王权更加集中,中国形式上 是统一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代的 礼乐文化、青铜文明,德治思想等都后世的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5、春秋:周幽王时西

5、北犬戎攻破镐京,周 平王东迁洛阳,西周灭亡,历史进入到春 秋(东周)时期;王室衰微(王畿面积的 缩小,宗法制度的松弛,);诸侯国崛起 ,大国争霸;社会旧秩序已难以维持,社 会新秩序尚未建立,社会表现出混乱的现 象;国家权力层层下移:礼乐征伐自天子 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 大夫出陪臣执国命。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 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 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 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 术价值而著称。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 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 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 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始建于 公元前478

6、年,历经2400多年而从未放 弃祭祀,是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庙宇, 也是中国现存最为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 ;孔林延续使用2400多年,不仅是中国 也是世界上延用时间最长的氏族墓地; 孔子嫡孙保有世袭罔替的爵号,历时 2100多年,是中国最古老的贵族世家, 其府第孔府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 最好、最为典型的官衙与宅第合一的建 筑群。 孔庙、孔林、孔府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 中体现在它所保存的文物上。300多座、1300 多间金、元、明、清古建筑反映了各个时期的 建筑规制和特点;1000多件汉画像石、孔子圣 迹图、石仪、龙柱等反映了石刻艺术的变化和 发展;5000我多块西汉以来的历代碑刻既是中 国

7、书法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 思想、经济、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10余万 座历代墓葬是研究墓葬制度的重要实物,17000 余株古树名木是研究古代物候学、气象学、生 态学的活文物。10余万件馆藏文物中,以元明 衣冠、孔子画像、衍圣公及夫人肖像,祭祀礼 器最为著名;其中元明衣冠是中国罕有的传世 同类文物,对于研究古代服饰、纺织艺术具有 重要价值。30万件孔府明清文书档案是中国为 丰富的私家档案,是研究明清历史尤其是经济 史的重要资料。“三孔”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孔子的身世(一)孔子的家世1、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微子启四传至 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

8、其弟鲋祀自己做了卿,孔子 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2、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3、孔子六世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其后代以孔为氏。后 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 (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 4、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 5、孔子父亲名纥,字叔梁,又称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 的武士,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脚有残疾。于是 又娶颜氏女征在 ,“野合而生孔子”(年龄过于悬殊,不合 当时礼仪,叔梁纥66岁,颜征在不到20)。(二)孔子的生平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

9、,孔子生于鲁 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 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 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 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 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 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 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 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 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 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 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

10、曾做过“委吏”(管理 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 ,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 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 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 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 、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 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 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 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 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 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 。

11、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 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 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 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 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 侯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 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 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 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 ,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

12、升为大司寇。 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 礼,挫败了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的预谋,并运用外 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 桓,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 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 、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 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 子计划受挫。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 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 。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离开“父母之邦”,开始 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孔子师徒先至

13、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 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 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 见卫灵公夫人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 于政,不用孔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 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曾“ 厄于陈蔡之间”。 后孔子至楚,不久返卫,卫出公以 受“养贤”之礼遇待之,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归鲁,时孔子年 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但终不被 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 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 上。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宋一 书生半部论语治天

14、下宋 赵普198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 会巴黎.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 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 2007年祭孔大典台南孔子庙日本孔子庙台北孔子庙南京夫子庙记者日从此间召开的欧 亚教育论坛上获悉,中国计划 于年前在全世界建立 所孔子学院。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 司长曹国兴在论坛上表示,自 年第一所海外孔子学 院在韩国首尔成立以来,目前 中国已经在世界上建立了 多所孔子学院(课堂),其 中有所已经开始招生。 我们计划在年前在全 世界建立所孔子学院。曹国兴表示,孔子学院的 建立并非中方的要求,而是世 界多个国家都提出申请,由各 自学校和社会团体具体落实。 (一)通过对学生进

15、行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增强青年学 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认同感。 中华民族的特点: (1)历史悠久:是最早进入到文明时代的国家之一,是世界几 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之一,五千年文明史 ; (2)一脉相承: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脉相承、历史从未中断 过的民族,独一无二的;五千年历史有高潮,有低落,创造过多 少辉煌,也遭受过多少磨难,甚至灭顶之灾,但它生生不息,一 直延续到今日,生命力不可谓不强。 (3)灿烂辉煌的文明:包括物质的(30处世界遗产;马可波罗 游记)、制度的(文官制度)和精神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 三方面 ;至少领先世界一千年; 1988年80多位诺贝尔奖金获

16、得 者联名呼吁,人类要想在21世纪很好的生存,必须从2500年前 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季羡林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 “民 族复兴”。 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二)人类发展进步离不开传统,传统是发展的基 础和动力 继承和发展是人类的两大任务,继承是发展的 基础,没有继承发展无从谈起;发展是继承的目的 和归宿。我们现代人就是生活在前人基础上的,别 无选择,不管传统是好是坏,都是你的基础,你不 可能离开、脱离传统。 传统的两重性:有精华,有糟粕。要辨证的看 。但如果解决好传统的问题,吸收其精华、屏弃其 糟粕,那么传统就成为一笔财富;如果反之,那么 传统将成为一个包袱。我们要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 验教训,这是我们的优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三)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华所在 儒学产生于中国先秦时期,自从在西汉中期汉武帝“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以后,成为封建国家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