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县教学能手培训经验交流材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50241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嫩江县教学能手培训经验交流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嫩江县教学能手培训经验交流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嫩江县教学能手培训经验交流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嫩江县教学能手培训经验交流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嫩江县教学能手培训经验交流材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嫩江县教学能手培训经验交流材料嫩江一中梁俊玲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我们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中的一些想法与经验!我们学校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我们校长下的力度很大,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学校不定时听课抽课检查,一旦发现没有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就提出严厉的批评。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先是学习了伊春友好三中的“导学案教学”,这学期又开始学习山东即墨 28 中的“和谐互动教学”,现在我将我在我校的课改大潮中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我围绕学校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情及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了一

2、项课题研究实验, 并申请通过立为市级个人课题。 课题为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阅读与尝试学习法研究”。“阅读与尝试学习法”是指以教材等文本资料为载体,通过阅读技巧感知文本,结合不同层次梯度的问题,将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进行尝试性的学习,教师抓住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答疑解惑, 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自学能力和自学方法为落脚点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是借鉴了邱学华教授的“尝试学习法”,但又有所发展和创造。阅读与尝试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先尝试,正是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及条件,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学生通过尝试而知不足,知不足方能自反,

3、去寻求解决途径,以体现其在教学的主体作用;而教师通过尝试而知困,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然后针对问题精讲精练,以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能力,并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改变现行课堂上重讲不重学的“一言堂”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智力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出示学习目标 -粗读课文,初次尝试(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题)- 细读课文,再次尝试 (小组交流,完成提高题 )- 师生合作,答疑解惑 (教师精讲共性问题) -精读课文,三次尝试(训练

4、,巩固所学)- 构建知识结构课前学生要根据 “ 导学案 ” 认真地预习,自行解决 “ 导学案 ” 中的预习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其他部分的题,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或与同学交流、或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课堂上要注意做好笔记以便今后复习;要让学生学会合作互助,预习过程中的疑难之处在课堂上要先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进行解决,解决不了的再与教师合作解决。尝试练习题设计要求:导学案要体现主体性,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导学性,能够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查找资料进行有效学习;导学案要体现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导学案要体现层次性,能够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导学案要体现

5、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内容:基本设计内容:第一次尝试练习题(基础题)、第二次尝试练习题(课堂学习研讨题)第三次尝试练习题(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的。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初步归纳出本课时学习内容的知识点;提出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知内容、方法及其它相关信息;写下自己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课堂学习研讨: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解决办法。课内训练巩固:立足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课内训练巩固一般分为“同步训练”和“达标测试”。课后拓展延伸: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

6、思考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学生要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熟读教材,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课堂上要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填写 “学后记”;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应科学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 以了解学情,进行再次备课;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新知识放手让学生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在这种尝试练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内容又

7、采取了不同的课型,内容比较易懂的,学生力所能及的课我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分小组“备课”,然后上台充当“老师” ,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角色。例如九年级上册的文化课我就用了这种方法,运用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孩子们的思维很广阔,10班的孔佳同学选取的内容是“托尔斯泰” ,在讲课的时候,先是用了一段罗曼罗兰的名言来导课,在短短的十几分钟的备课时间里能想到这些真的出乎我的意外,而且她还设计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什么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提出问题后又充分的发挥了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更妙的是她不但注重了知识的引导学习,还注重挖掘了这部分内容的思想内涵,也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8、目标,让学生明白托尔斯泰身上的优秀品质!佩服!佩服!而 9 班的肖勇同学选取的内容是“爱因斯坦” ,他的风格是言简意赅,在同学们提出了“相对论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时,他竟然运用他非常优秀的物理学习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为同学们简单地讲解了相对论,说实话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们问我,我也未必能回答上来!可见我们的孩子具有多么大的潜力!不管哪个孩子上台讲课,下面的同学的积极性都很高,互动得非常好!但是在实施这种实验中,也有弊端,就是有时候时间是不够用的,不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要求的课堂教学任务。同仁们,我的这项课题还在尝试中,也许不很成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有我的职业理想,我觉得我现在离我的职业理想还很远,我,还须努力;我,还在路上 201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