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以建立共同责任机制为重点,建立土地供后监管长效机制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51446660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5.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以建立共同责任机制为重点,建立土地供后监管长效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合肥-以建立共同责任机制为重点,建立土地供后监管长效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合肥-以建立共同责任机制为重点,建立土地供后监管长效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合肥-以建立共同责任机制为重点,建立土地供后监管长效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合肥-以建立共同责任机制为重点,建立土地供后监管长效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以建立共同责任机制为重点,建立土地供后监管长效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以建立共同责任机制为重点,建立土地供后监管长效机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建立共同责任机制为重点建立土地供后监管长效机制合肥市国土资源局 2013年7月11日n合肥,为安徽省会n地处江淮之间n承东启西,贯通南北n中部崛起战略的主要城市n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n区位优势十分重要n建国初期,合 肥是方圆不过5 平方公里、常 住人口不过5万 的江淮小邑n现在,合肥已 经发展成为市 域面积1.14万 平方公里、常 住人口757万的 现代化滨湖大 城市 长 丰 县肥 东 县巢 湖 市庐 江 县肥 西 县 巢 湖市区(含4 区、三大开 发区)1958年,毛泽东视察合肥时,在长江路接见三万群众1958年的合肥当今的合肥当今的合肥政务区当今的合肥滨湖新区当今的合肥

2、滨湖新区合肥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n安徽是一个具有改革精神和改革勇气的地方n 35年前,安徽省凤阳 县小岗村和肥西县小井 庄率先实行了“包产到组、包产到户”n拉开了中国农村经济改 革乃至整个国家经济体 制改革的序幕n“十一五”以来,合肥市坚持“工业立市”n强力推进“大发展、大招商、大建设”n以“商鞅变法”的勇气开展“效能革命”n对包括土地、规划、城市建设、招投标、财政、投融资、行政审批等在内的一系列政府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n发展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和提升n为合肥发展建设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和活力n这其中,最关键的改革,就是土地管理改革。效 能 革 命最终将70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减少为2

3、20 项行政许可和91项非许可审批项目。减少办事环节860个,优化办事环节 1331个,优化工作流程2310项,减免 各类费用1.15亿元。出台了“三项制度”和“四项禁令”,完 善了机关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机关 办事效率。窗口现场办结率达90%以上形成“12345一个号码找政府”的服务 格局,拓展了“一站式”服务的深度和 广度,服务热线日均受理量905件, 办结率90%,满意率75%。重点项目开办手续均实行全程代理代 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工作流程再创造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加强窗口建设整合全市服务热线资源围绕推进项目建设抓效能1 1、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土地管理体制改革2 2、城乡规划管

4、理体制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3 3、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4 4、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5 5、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6 6、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7 7、教育投入及管理体制改革教育投入及管理体制改革8 8、招投标制度改革、招投标制度改革9 9、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010、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改革1111、市属大企业重组改革、市属大企业重组改革1212、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改革1313、城乡统筹投入机制改革、城乡统筹投入机制改革1414、节能减排支持

5、措施改革、节能减排支持措施改革n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面貌变化大n就是抓住了土地管理改革的牛鼻子n就是抓住了国家在合肥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的重大机遇n就是做到了最大限度地节约集约用地和合法合规用地 n作为市级国土资源部门 ,在城市政府组成序列 中,我们总是处于既敏 感、又尴尬的位置n“敏感”的原因,在于 任何发展都不能脱离资 源保障,特别是土地资 源保障n“尴尬” 的原因,在于 任何浪费资源、破坏环 境的行为,都或多或少 涉及土地n不管在什么场合,无论是哪一级政府,甚至于一些部门,都将影响发展建设 、影响项目推进的原因归 咎于“土地瓶颈”n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过 去很多年,没有人将土地 当回

6、事,很多人都习惯于 把土地当做无偿的、无价 的、无门槛的“附属品”或“ 配套品”,敞开供应n这些年,国家开始抓节约集约用地,开始打击违法用地,开始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n对土地使用者们而言,首先产生了不习惯的感觉n2008年7月,受金融危机大环境影响,固定资产投入明显放缓,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n合肥市“工业立市”和“大招商”的成果开始显现,大批项目到了集中用地的时候n此时,年初国家和省里安排的计划指标已经用完,追加指标有困难,即使有,也无法满足需要。国土部门非常难过,受到围攻的情况非常严重n为了打破这个被动局面,市里要求市国土局做调查,摸清已供土

7、地的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情况,想在积极向上争取的同时,通过内部挖潜缓解矛盾n调查发现共有193个工业项目、10307亩土地没有按时开工n市主要领导召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 班子主要领导开大会n要求各县、区、开发区以及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参加n当众宣读193个项目的名单和所在区域n要求市国土局对开工情况进行督查n合肥市拉开了土地供后监管的大 幕n建立由市发改委、建委、经委、国土局、规划局、环保局、消防支队等部门人员组成的督查组。n统一制定了督查表,对193个项目实施“每周一调度”n分“未建、场地平整、开挖基坑、基础施工、结构封顶、竣工、投产、未到开工期”八个步骤n经过1个多月的督查,

8、找出了原因,拿出了措施n2008年9月11号,市四大班子再次召开会议要求利用两个月时间,到11月11日,全部“消号”n通过督查,基本解决了工业项目开工投入不足的问题,也缓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n2010年9月,市委、市政府要求市规划局牵 头,比照工业项目,组织开展一次针对房 地产开发项目的开竣工督查,并要求这次 督查由市纪委、市监察局进行问责n问责矛头都指向国土部门,说国土部门监 管不力,要问责国土部门的干部n经过据理力争,市主要领导一锤定音:“谁受益、谁监管”合肥市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 土地供后监管体系n房地产开发项目,由市规划部门负责动态巡查,统计上报,跟踪督查n工业项目,由国土部门负责

9、动态巡查,统 计上报,跟踪督查n这两个督查,都要求和违法用地、违法建 设结合起来n2009年底,专门实施了“三大战役”,集中消灭了已批未供土地、闲置土地、违法用地,对未履约项目进行了集中清查。并建立了长效机制,土地供后监管是该机制最主要内容n通过这样的供后监管,拓展了国土资源管理的领域。国土部门也由过去发证了事变为现在的发证后还要监管开竣工,管理链条进一步拉长n从2008年7月以来,合肥市已供地的房地产开发和工业项目共733个,按合同约定开工的项目约占83%,只有17%没有按合同约定时间开工如何消灭17%?n一是规划和国土实施“一月一调度”。每月都向市委常委会汇报督查进展情况。进度表直接发放到

10、项目 所在地党政“一把手”。市委常委会对每宗地都形成意见,严令逐一“销号”n二是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率国土、规划部门和项目 所在区地政府负责人,召集企业负责人“当面锣、对面鼓”,查找原因,提出方案,解决问题n三是书记、市长召开重大项目调度会进行督查1、工业项目2、经营性项目n如果还存在不按约开工或建设进度慢的项目,提请 市四大班子直接针对地方党政“一把手”进行联合 调度n采取首先警告,其次罚款,直至收地等措施进行处 理。情节恶劣的,企业直接拉入“黑名单”进行诚 信管理,禁止其2年内在合肥拿地n督查和调度,体现了“法治精神、诚信精神、责任 精神、民主精神”,得到了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 的广泛认可和

11、拥护,效果很好n2008年以来,我们共收缴罚款0.49亿元,收回土地 3121.62亩n2010年12月31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土 局、规划局联合对全市已批未建设及建设缓 慢项目原因调查n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项目开竣 工进行“四堂会审”土地供后监管做到了 党委政府重视、部门协作、公众参与n一是“党委政府重视”。合肥市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为首的土地管理委员会n任何一个项目用地的指标安排、土地供应、供后 监管,都要经土委会集体决策n土委会决策时,就对建设项目每个单体的开竣工 时间进行明确n每个单体的开竣工时间都写入合同,作为双方约 定。对违约的,严格按约处罚自体细胞技术中心, 645

12、0,12层.开竣工: 2012.9-2014.2肿瘤药固体制剂车间,4824 ;2层.开竣工:2012.9- 2013.8综合仓库, 4824,2层.开竣 工:2012.9-2013.2自体细胞生产车间,4824 ,2层.开竣工:2012.9 -2013.6肿瘤药分针水针车间, 4824,2层.开竣工: 2012.9-2013.8生产辅助用房, 4720,4层.开竣工 :2012.9-2013.2肿瘤药研发质检中心, 2150,4层.开竣工: 2012.9-2013.8综合办公楼, 2800,4层.开竣工 :2012.9-2013.7合肥市某医药企业项目n二是 “部门协作”n供后监管的所有信息

13、在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录入成功后,我们都将合同复印抄送发改、经委、建设、规划、消防、环保、国税、地税等部门和项目所在地政府或开发区管委会,由他们各负其责n三是 “公众参与”n市规划部门在项目现场都设有规划公示牌,公示牌的内容也包含项目的开竣工时间,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n一是以市政府令形式颁 布实施合肥市国土资源管理规定n规定明确了土地供 后监管的政策依据、操 作办法、考核标准、责 任分配等内容,为各级 各部门落实监管提供了 保障强化了土地供后监管“技术支撑”n二是形成了合肥特 色的土地管理“一 张图”n以“数字城市”成果为依托n以“卫片”为底图n叠加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和城乡规划路 网n每

14、宗土地的征收情况、供应情况、开竣工等违约情况、违法情况、查处情况,一目了然面积权属供地时间用途在建(黄 色)n三是推行了土地 管理“片长制”n按道路界限和街 坊划界,一个网 格,一个片长n保证每块地有人 管、管到位n四是实施巡查“四个 一”制度n一张巡查线路图n一份巡查职责n一份巡查记录n一个证明人n据统计,全市有90% 以上的违法违约行为 是通过巡查发现并纠 正的n2008年10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合肥开展国家唯一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合肥是国家唯一的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n合肥市建立了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以市土地管理委员会集体决策为核心的顶层设计以两规融合为核心的空间统筹以双向约束为核心的政企联动以

15、阳光地产为核心的市场配置n国土资源管理方式实现了:叠加、递进、渗透n国土资源管理责任实现了:由虚悬而到人到事n国土资源管理状态实现了:变缺位为上位、由缺失而充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n合肥市构建了“制度规范、运作有序、公众参与、上下同欲、责任明确”的土地管理新格局n最重要的就是“责任明确”n从以前没有供后监管的意识或概念,到供后监管是国土部门一家之事,一直到现在的“谁受益谁负责”,真正实现了“大家管、大家用”n“双向约束”制度是土地供后监管顺利实施的保证和支撑n对用地单位设立投资强度、产出额度、上缴税收、就业规模、建设周期、履约保证、验收考核、项目退出、闲置处罚等约束n对政府部门设立并联审批

16、、缺席默认、限时办结、二次终结等办事时限和效能方面的约束创新建立土地利用“双向约束”制度n“双向约束”制度的实施使原本土地“空间”节约的“一维单极” 理念,上升为时间、空间、质量和社会、经济、生态的“三维立体”理念使原先只注重“事后”的监管,转变为更注重“事前”的沟通和“事中”的指导n“双向约束”制度的实施目地是为了促进管理者和使用者有效互动、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使用率和承载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特别是对工业用地税收产出、开竣工时间的约束,拓展了节约集约用地和合法合规用地的内涵和外延n这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n实现了土地利用“空间省”、“时间快”、“效益好”的目标n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了最大化、最优化的开发利用n最主要的是建立了土地管理的“责任”机制n要求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前就解决“净地”、水电路配套、开竣工时间排序等问题n要求规划部门加快规划审批,要求各部门加快并联审批保证开工等n都是为了落实土地管理特别是土地供后监管的责任n责任机制的建立,国 土部门实现了“一举两得”从“运动员”转变为 “统计员”和“裁判员” ,减轻了压力,避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