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细胞学(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44734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9.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脊液细胞学(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脑脊液细胞学(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脑脊液细胞学(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脑脊液细胞学(一)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脑脊液细胞学(一)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脊液细胞学(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脊液细胞学(一)(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的临床应用简介n脑脊液细胞检查虽已开展了近百年,但在其早期的 大部分时间内,由于细胞收集器和方法上的缺陷, 一直未被重视和获得应有的发展。直至19661976 年国外相继报道了“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法”的应用效 果后,才促进了此项检查较快的发展和经验积累。n国内侯熙德(1979)、粟秀初(1981)和孔繁元( 1993)等相继研制成功并报道了价廉的国产化“脑脊 液细胞玻片离心收集器”后,有力地促进了国内脑脊 液细胞学检查的发展和推广。简介该技术可以收集到足够而完整的脑脊液细胞 ,经瑞-姬氏常规染色,在光学油镜下进行 逐个细胞的辨认和分类,还可根据需要进行 有关的特殊染色,从而为

2、多种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的病理、病因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正常脑脊液的细胞总数为05/mm3,以6070% 的淋巴细胞和3040%的单核细胞为主 一、在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 应用 (一)细菌性脑膜炎、脑炎 n病理过程大致分为相继的渗出、增殖、修复和变 性四期 n渗出期脑脊液细胞总数常可达数千至近万/ mm3. 其细胞学特点以嗜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有少量大淋 巴样细胞、浆细胞和大单核细胞为主。嗜中性粒 细胞可占白细胞总数的90%或更高。n增殖期 经抗生素的有效治疗后,病情进入 增殖期。细胞总数特别是嗜中性粒细胞数下 降。嗜中性粒细胞处于退化状态,胞核分叶 增多和致密。浆细胞有所增多,激活的单核

3、 细胞明显增多,多数发育成巨噬细胞。n修复期 经抗生素更有效治疗后的数天,病 情进入修复期。嗜中性粒细胞渐趋消失; 巨噬细胞老化;浆细胞明显减少。最后出 现正常的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恢 复正常。(二)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n脑脊液细胞总数常在数百或近千/ mm3以内,细 胞学特点以淋巴类细胞增多(可占白细胞总数的80 90%或更多)为主。病发早期也可出现少量嗜中 性粒细胞,但12天内即被主要的小、中淋巴细 胞和胞浆着色较深的激活淋巴细胞所替代。n当所有异常细胞的消退和正常淋巴、单核细胞比 例的正常化,即提示病情的康复。反之,如上述 病理细胞的增多或再现,则提示病情的加重或复 发。(三)结核性脑膜炎、脑炎 n脑脊液细胞总数少有1000/ mm3以上者。 早期亦可有嗜中性粒细胞的少量增多。其 细胞学特点为整个病程中的嗜中性粒细胞 、激活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并存。经有效 治疗后,嗜中性粒细胞下降较细菌性感染 为快,较病毒性感染为慢;病情的加重或 复发,常伴有嗜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再现 。(四)霉菌性脑膜炎、脑炎 n以新型隐球菌性感染最常见。其脑脊液细 胞学特点常与结核性感染相似,有时甚至 难以区别。但在细胞外常易发现大小不一 、染色深、周边带有较多明显毛刺,部分 菌体还可出现芽孢的呈堆圆形新型隐球菌 而易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