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概念小集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43832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概念小集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物理概念小集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物理概念小集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物理概念小集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概念小集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概念小集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载流子 :在导体中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提供电流的带电粒子。电流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量。恒定电流: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电流密度是精确描述电流分布的矢量。非静电力 : 能不断分离正负电荷使正电荷逆静电场力方向运动. 电动势是有方向的标量,规定其方向为电源内部负极指向正极.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受的力与运动方向有关. 磁感应线:假想的有方向的闭合曲线,可以形象描述磁场分布情况。由磁感应线的闭合性可知,对任意闭合曲面,穿入的磁感应线条数与穿出的磁感应线条数相同,因此,通过任何闭合曲面的磁通量为零。静电场的高斯定理说明静电场为有源场,环路定理又说明静电场无旋;

2、稳恒磁场的环路定理反映稳恒磁场有旋,高斯定理又反映稳恒磁场无源。一般情况下, 如果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磁场对运动电荷产生力的作用,此磁场力叫洛伦兹力。安培力: 磁场对自由电子有洛伦兹力作用,传递给金属晶格,宏观上表现为磁场对载流导线作用的磁场力磁介质:在磁场作用下,其内部状态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影响磁场分布的物质。磁化:磁介质在磁场作用下内部状态的变化。磁化电流: 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在匀强磁场中被磁化后,在介质表面,各分子电流相互叠加,在磁化圆柱的表面出现一层电流,好象一个载流螺线管,称为磁化面电流(或安培表面电流) 。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沿任意闭合路径的线积分等于穿过该路径的

3、所有传导电流的代数和,而与磁化电流无关。第九章感应电流:当条形磁铁插入线圈时,由线圈和电流计构成的闭合回路中有电流通过只有当磁铁棒与线圈间有相对运动时,线圈中才会出现感应电流,相对运动速度越大,感应电流速度也越大。当金属棒垂直于磁场和棒长方向移动时,闭合回路中出现感应电流,而且,棒移动越快,电流越大。电磁感应现象: 当穿过一个闭合导体回路所包围面积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不论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在导体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动生电动势:磁场保持不变,导体回路或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由此产生的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导体回路不动,磁场发生变化,由此产生的电动势。感生电场:变化的磁场在其周围激发了一种

4、电场。感生电动势:导体不动,而由于磁场的大小或方向变化所产生的感应电动。静电场是保守力场(无旋场):由静止电荷所激发感生电场不是保守力场(有旋场):由变化磁场所激发位移电流:把电位移通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看作一种电流全电流的连续性:传导电流与位移电流之和连续,在传导电流中断的地方,必定有等量位移电流接续下去。位移电流的引入,揭示了电场和磁场内在的联系和依存关系,反映了自然现象的对称性。电磁感应定律说明变化的磁场产生涡旋电场,位移电流的论点说明变化的电场产生涡旋磁场,这两种变化的场永远互相联系着,形成统一的电磁场。位移电流与传导电流的关系(1)二者在产生磁效应上是等效的。(2)产生的原因不同:传导电

5、流是由自由电荷运动引起的,而位移电流本质上是变化的电场。(3)通过导体时的效果不同:传导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焦耳热,而位移电流不产生焦耳热。(4)通常导体中的电流主要是传导电流,位移电流可以不计,电介质中的电流主要是位移电流,传导电流可以不计。自感现象: 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激发的变化磁场引起了线圈自身的磁通量变化,从而在线圈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自感电动势。自感: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与线圈自身电流成正比。互感现象: 一个线圈中电流发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产生变化的磁场,使处于此空间的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第十章振动:任何一个物理量在某一定值附近作反复变化,都可以称为振动

6、。振幅 : 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幅度。相位:决定简谐运动状态的物理量。谐振动系统的动能和势能都在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但总能量是恒定不变的,并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无阻尼自由振动:振动物体不受任何阻力的影响,只在回复力作用下所作的振动。阻尼振动:振幅随时间减小的振动。受迫振动:物体在周期性外力的持续作用下发生的振动。共振:当驱动力角频率接近系统的固有角频率时,受迫振动振幅急剧增大的现象。共振角频率:振幅达到最大值时的角频率。在无阻尼自由电磁振荡过程中,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不断的相互转化,其总和保持不变. 受迫振荡: LRC 电路在外加周期性电动势持续作用下产生的振荡多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合成仍

7、为简谐运动。频率较大而频率之差很小的两个同方向简谐运动的合成,其合振动的振幅时而加强时而减弱的现象叫拍。第十一章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波源:产生机械振动的振源。弹性介质: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复杂波 : 可分解为横波和纵波的合成。波阵面:振动相位相同的点连成的面(简称波面 )。波前:在任何时刻,波面有无数多个,最前方的波面即是波前。波前只有一个。波线:沿波的传播方向作的一些带箭头的线。波线的指向表示波的传播方向。波速: 单位时间内一定的振动状态所传播的距离,用 u 表示, 是描述振动状态在介质中传播快

8、慢程度的物理量,又称相速。简谐波:简谐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的波。平面简谐波:波面为平面的简谐波。波函数: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也称波动表达式。介质中所有参与波动的质点都在不断地接受来自波源的能量,又不断把能量释放出去。波的能量密度:介质中单位体积的波动能量平均能量密度:波的能量密度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波的平均能量密度与振幅的平方、频率的平方和介质密度的乘积成正比。能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介质中某面积S 的能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波线的单位面积的平均能流,称为能流密度,也称波强度。电磁波: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形成。辐射能:电磁波所携带的电磁能量。能流密

9、度S(辐射强度)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辐射能。惠更斯原理: 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看成是产生球面子波的波源;在其后的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面构成新的波面。相干波:能够产生干涉现象的波。相干波源:能够激发相干波的波源。相干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两列相干波源为同相位时,在两列波叠加的区域内,在波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的各点,干涉相长(振幅最大) ;在波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的各点,干涉相消(振幅最小)。驻波:两列振幅相同的相干波在同一条直线上相向传播时叠加而成。驻波特点:1.没有振动状态或相位的传播,而是媒质中各质点作稳定的振动或段与段之间的相位突变,

10、与行波完全不同。2.各个质点分别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运动。动能和势能在波节和波腹之间来回传递,无能量的传播。多普勒效应: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介质运动,使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第十二章光源:发射光波的物体。光是电磁波。可见光:能引起人的视觉的那部分电磁波。普通光源发光特点:原子发光是断续的,每次发光形成一个短短的波列, 各原子各次发光相互独立,各波列互不相干. 单色光:具有单一频率的光波称为单色光。复色光:不同频率单色光的混合光称为复色光。光谱:光的强度按频率(或波长)的分布光波中的电振动矢量称为光矢量。波动观点:波阵面上的各点具有相同的相位,所以从物点到像点的各光线经历相同

11、的相位差,即经历了相等的光程。薄膜干涉:光波经薄膜两表面反射后相互叠加所形成的干涉现象。利用薄膜干涉使反射光减小,这样的薄膜称为增透膜。劈尖:薄膜的两个表面是平面,其间有很小夹角。光在传播过程中,绕过障碍物的边缘而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现象。菲涅耳衍射 :衍射屏(障碍物)离光源或接收屏的距离为有限远。夫琅禾费衍射 :衍射屏(障碍物)与光源和接收屏的距离均为无限远。惠更斯原理的不足:未涉及波的时空周期特性。惠更斯原理: 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看成是产生球面子波的波源;在其后的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面构成新的波面。光栅 : 大量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或反射面 )排列起来构成的光

12、学元件。干涉和衍射的区别和联系1、本质:二者都是波的相干叠加的结果。2、干涉是有限光束的相干叠加;衍射是无穷多子波的相干叠加。自然光在介质分界面上成为部分偏振光或完全偏振光。起偏:从自然光获得偏振光。起偏的原理:利用某些材料在光学性质上的各向异性。二向色性 : 某些物质对不同方向振动的光矢量具有选择吸收的性质。偏振片:涂有二向色性材料的透明薄片。偏振化方向:当自然光照射在偏振片上时,只有某一特定方向的光可以通过,这个方向称为偏振化方向. 第十三章热辐射 :实验证明不同温度下物体能发出不同的电磁波,这种能量按频率的分布随温度而不同的电磁辐射叫做热辐射。黑体:如果一个物体能全部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

13、种频率的电磁辐射而无反射,这种物体就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辐射能力越强的物体,其吸收能力也越强。光电效应:当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或紫外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上时,金属中的电子就会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光电子 : 金属板释放的电子称为光电子。光的波粒二象性1.波动性:光的干涉和衍射. 2.粒子性: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在 X 射线中除有与入射波长相同的射线外,还有波长比入射波长更长的射线。这种改变波长的散射称为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是光子和自由电子作弹性碰撞的结果。德布罗意假设: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动观点:在单缝衍射的图样中,亮处表示波的强度大(波的振幅平方大);暗处表示波的强度小(波的振幅平方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