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材料议论文的写作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441863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材料议论文的写作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给材料议论文的写作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给材料议论文的写作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给材料议论文的写作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给材料议论文的写作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材料议论文的写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材料议论文的写作(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材料议论文的写作材料议论文写作中主要问题1、审题立意发生偏差2、材料一用就丢,造成过河拆桥, 中途离题3、联想的质量不高材料: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 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 状批评道:“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他回 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 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反问:“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凡有志于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必须从我做起。评点: 要使立意正确,必须先吃透材料,弄清关键词、关键句的含 义,弄清事物、人物之间的关系。 材料中的“扫”字不能理解得太实,这里有比喻义。“扫一屋”喻 从事平凡琐屑之事,喻小节;“扫天下”喻干大事业,喻大节。陈 与薛的分歧

2、在于,陈认为“立志当高远,不必拘于小节”;薛认为“ 大节虽然重要,然不拘小节,将来难成大器。” 从材料的倾向性看,应是同意薛勤的立论。(同学们也可用 陈蕃的立论)一、引述材料,提炼观点:二、分析陈蕃的思想“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志向远大,委实可嘉。 但以为不值得扫一屋,这不可取。陈蕃的片面思想有两 个思想根源:认为小事不值得做,要做就做大事;现在 不做没有关系,将来一旦机遇来临,自然会轰轰烈烈起 来。这是一种幼稚天真的想法。评点: 分析是观点与材料之间的有机过渡。它的好处在于 :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稳脚跟 ;蓄势。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 为进一步的论证作了

3、必要的准备。三、正面理论论证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声 .”孟老夫子明白地告诉我们,要能担当“扫除天下的重任,必须先有意识地砥砺自己的意志,培养坚强的毅力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从现在开始,身躯实践,没有这些做基础,“扫除天下”,将成为一句空话。评点: 材料作文的理论必须为中心论点服务,并与原材料 有内在联系。孟子的这段话曾被许多人引用,然智者 见智,仁者见仁,可谓各取所需。本文作者也引用了“ 孟老夫子明白地告诉我们”等文字意在揭示这段话与提 供的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论证论点。引述经典理论 ,使其为我所用时,这种文字不可少,读时务必注意 。四、联系实际现实

4、生活中,有类似陈蕃思想的人还真不 少。有的人一心想当科学家,可是他们对学习 不感兴趣;有的人想当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元 帅,却不愿当普通一兵,经受不住军营的严肃 军纪,不堪承受训练时摔爬滚打的辛苦;有人 想当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却不肯迈开双脚到艰 苦的地方去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于批文件,开 会议,对上级的指示照搬照发;有人羡慕着英 雄模范,却不肯救落水的孩子,甚至讥笑雷锋 式的模范人物是傻子。我敢断定,这些人决不 会成为科学家、将军元帅,人民的好干部和英 雄模范。评点:材料作文要上承材料,下挂现实。本文用“在现 实生活中有类似陈蕃思想的人还真不少”一句作为材 料和现实之间的连接的桥梁。联系现实有赖于

5、相似 或相对联想,联想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文章的现实意 义。相似联想的质量标准有三,一是相似性,联想 到的事情或必须与材料有相似点;二是普遍性和倾 向性,联想到的事物不是个别的偶尔的现象,而是 带有普遍性,倾向性。三是新颖性,联想到的事情 或问题是有新意的,能够说出读者心中想要出而未 说出的。本文联想到的四种现象,均与陈蕃的心怀 大志而不肯脚踏实地的从点滴做起这点相似, 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能给读者以启 发。作者又采用了概括性的事实论证,文字俭 省,容量很大。 五、结尾 没有理想,混混噩噩的过日子,这样的人 是可悲的,他们没有生活目标,没有执著的追 求,无异于行尸走肉。有理想而没有脚踏实地

6、 的实干精神,不是有远大目标的鼓励下,从点 滴做起,从今天做起,从我做起,那么这样的 人还将成为心雄手拙、好高鹜远、眼高手低的 人。他们的理想无论怎么美好,也只能是镜中 花、水中月、画中饼。愿我们周围的“陈蕃”们 猛醒!评点: 古人云:写文章要做到凤头,猪肚 ,豹尾。就是说,要有凤头那么漂亮, 猪肚那么充实,你豹尾那么有力。本文 的结尾语气肯定,气势恢宏,很有力度 。并且有意识地与开头照应,给人面环 隽永的感觉。我的评价: 作为一篇定时习作,根据材料议论文的特 点,以比较规范的过程,清楚地展示文章的行 文思路,使文章整体上议论特征鲜明,材料引 用中规中矩,语言表述也比较恰当。应该成为 同学习作

7、中,有一定借鉴意义的范文。 议论文写作,在初始阶段,首先要体现文 体特征,不能因审题或者表述等原因,造成写 作过程中的文体偏差,造成文体特征的不鲜明 。 此文值得初学者进行思路和语文的仿写。材料: 赫尔岑的墓志铭他的母亲路易莎哈格和他的幼子柯立亚乘 船遇难,淹死在海里;他的夫人娜塔里亚患结 核 症逝世;他的十七岁的女儿丽莎自杀身亡 ;他的一对三岁的孪生儿患白喉死去。他只活 了五十八岁!但苦难并不能把一个人白白毁掉 ,他留下了三十卷文集,他留下了许多至今还 像火一样燃烧的文章,它们在今天仍鼓舞着人 们前进。信念是人生的支柱。评点: 墓志铭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例举赫尔岑经 历的种种苦难,后一部分热情

8、赞扬赫尔岑的伟 大成就。难以想象的坎坷人生,超乎常人的卓 绝建树,互相对照,让人们在激起巨大的感情 波澜的同时,去默默品味赫尔岑的伟大人格。 读毕铭文,人们对赫尔岑肃然起敬的同时,必 然会理智的思索赫尔岑为什么能作出如此 巨大的贡献?他图的是什么?他人生的动力是 什么?赫尔岑,这位曾得到列宁高度赞扬的民主主 义革命家、思想家,在他辉煌业绩的背后,是鲜 为人知的巨大的家庭不幸。赫尔岑是伟人,但也 是凡人,他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他有孝亲之心 ,他有舐犊之情。为什么在一个连着一个的巨大 家庭灾难面前,他能以超乎常人的意志,作出如 此巨大的贡献?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对革命事 业的忠贞不渝,丝毫不敢懈怠

9、的革命责任心和使 命感。 评点:分析铭文,重点放在赫尔岑对亲人 之 情和对事业之情的关系上,可说抓住了关 键,真可谓“道是无情却有情” 有人说,信念是人生的支柱;也有人说, 信念是扬起人生小舟的风帆。人要是没有信念 ,就如人被抽去了脊梁而瘫痪;人要是没有信 念,人生之舟随时会被风浪吞噬。人生中的种 种不幸,犹如一块块试金石,考验着人们的人 生信念和人生态度。革命者既已许身革命,他 必然会以事业为重,任何个人的不幸与所从事 的崇高事业比较起来都是第二位的,因而在不 幸面前,一定能正确对待,能强咽眼泪,继而 昂首奋起。意志薄弱者便会在不幸来临时万念 俱灰,消极沉沦,陷入痛苦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评点

10、: 道理论证不一定非引用经典理论不可,自 己根据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道理 ,也同样是道理论证。本文基本上是这么做的 ,道理也说得相当透彻。当要引用的某句名言 无法记清确出处时,可用“有人说”、“古人云” 、“一位先哲曾说过”等模糊语言,切不可强不 知以为知,张冠李戴,闹出笑话。人生往往与忧患结伴。人的一生中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不幸 ,诸如疾病、天灾、人祸、落榜、婚姻破裂等等。当不幸来临的时 候,有的人变得颓唐、消沉,更有甚者,竟会走上轻身的道路。但 是,更多的人会理智地对待,即使是终身难以治愈的心灵创伤,也 能包扎创口,自我克制,走出不幸和苦难的阴影,在坚定的革命信 念的支撑下,去完

11、成未竟之业。大家都读过峻青的小说党员登记 表,黄老太太的丈夫为革命牺牲了,她与儿女相依为命;女儿黄 淑英又被敌人残酷杀害了,她几乎痛不欲生。但她为了替女儿报仇 ,为了保护像自己的女儿一样的革命同志,她顽强地活了下去,历 尽难以想象的困苦和艰辛,终于将党员登记表交给了党组织。虽然 这是小说,但它是现实的高度概括,这位可敬的黄老太太是无数革 命妈妈的典型。大家也知道,毛泽东同志一家有六位亲人为革命流 血牺牲,“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同志以解 放全中国为己任,以非凡的气度和豪迈的气概,率领中国人民推翻 了三座大山,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最辉煌灿烂的一页!评点: 事实论证部分的材料来自

12、三个方面:现 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概括性的事例;峻青的 小说党员登记表;毛泽东同志的家史。 这些材料均与赫尔岑的人生经历有相似之处。 一般地说,小说的情节是小说家虚构的,不能 作为议论文的事实论据,本文作者注意到了这 一点,所以用“它是现实的高度概括,这位可 敬的黄老太太是无数革命妈妈的典型”一句, 使之具有现实的真实性。典型事例和概括性事 例结合,有点有面,联系现实既有广度,又有 了深度。赫尔岑的墓志铭可说是惊世醒俗的教材, 读着这样的铭文,心灵可以得到净化,人格力量 可以陡增。愿我们拿赫尔岑以及千千万万革命前 辈为榜样,树立坚定的革命信念,一切以事业为 重,不要为人生中的一点不幸而沮丧,挺起腰杆 ,去干一番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伟大事业!评点:结尾有感召力,再次照应开头。局部练习 改写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文的 第四自然段。 要求: 首先仿定思路,三个层次; 特别注意段中对现象列举的语言表述方式 ; 注意联系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