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学修改后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44118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衡针灸学修改后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平衡针灸学修改后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平衡针灸学修改后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平衡针灸学修改后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平衡针灸学修改后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衡针灸学修改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衡针灸学修改后(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衡针灸学中牟县中医院 丁喜瑞 2012-6-13一、平衡针灸学的简介平衡针灸学是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 授成功创立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 域相结合的一门现代针灸学。平衡针灸治疗 颈肩腰腿痛特色技术2005年被评为国家卫生 部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06年被 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 推广项目,2009年正式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第一期常见病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王文远简介,男,汉族,1945年出生于山 东临沂市。党员,主任医师,1961年师 承于鲁南名医刘春启门下,1975年毕业于解 放军军医学院。荣立2等功2次,全军中医药 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军区文职干部标兵,育

2、才有功专家,优秀共产党员,科技先进个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先进个人,北 京市精神文明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 津贴。王文远教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 中国医促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平衡针灸 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中医药学会常务理 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钓鱼台养生保健 中心特聘专家。二、“平衡针灸学”定义平衡针灸学是研究人体生命科学发展的自 然规律;通过针灸调节大脑中枢系统的平衡 ,达到对各脏器生理功能修复的科学。它所 阐明的规律是通过研究发现针刺外周神经靶 点,在大脑中枢靶位调控下,依靠病人自我 修复的现代针灸学三、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来源1、阴阳整体学说 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由多个系

3、统组成的有机整体,维 持着正常的阴阳动态平衡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有“脏 腑相关”、形神合一”、“人体小天地”等论述,这就构成了人 体自身的整体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内因、外因、不内 外因破环了阴阳动态平衡所形成的病理过程,必然会出现“ 有诸内必形诸外的整体反应原理人体各个渐部的病变实际上 是整体病变的一个局部表现因为人体的体表与体内,脏与腑 都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根 据体表的各种变化,从中探索和掌握体内的病理变化,然后 进行相应的平衡治疗,平衡针灸学就是将病理过程的形成和悄 失归结为把平衡失调达到重新恢复平衡的功能动态变化。2、神经交叉学说神经系统包括了周围神经和

4、中枢神经,是 调节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最高组织结构,在 功能和形态上是完全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人 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功能的整体起着重要的 支配作用。两者在机能上互相协调,相互依 赖共同完成人体接受对侧肢体的感觉冲动和 管理对侧肢体的运动平衡针灸学主要取决 于神经交叉支配原理和神经反馈信息原理, 达到机体的自身调整、完善、修复、自我治 愈疾病的目的。3、生物全息学说 生物全息学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1980年创立的 一个生物学新学科。它的贡献揭示了一个与经络对 等的一种穴位分布的普遍规律即穴位分布的全息 律,因为“生物体每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化学组 成的模式上与整休相同,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身体 任何部

5、分都是整体的全息单位,部分等于整体,在 人体分布的全息律与经络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它 们交错着支配穴位的分布在结构上互相联系,功能 上互相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效应这 就是作者运用全息针刺疗法达到整体平衡消除疾病 的方法之一。4、经络学说经络是内连五脏六腑,外连肢节百骸,贯 穿上下左右,沟通表里内外,将机体的各个 组织器官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休使机体保持着 协调统一,同时经络具有运行气血、调节阴 阳传递信息的功能。通过人体的经络系统 即为现代医学的信息系统,达到阴阳动态 平衡,取穴原则多为交叉取穴、远道取穴、 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等此源于内经的 巨刺针法,远道刺法与缪刺法。四、平衡针的靶点

6、靶位学说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利用传入神经通 路至大脑中枢靶位,使失调紊乱的中枢系统 瞬间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通过传出信息 通路完成对靶向病变部位的应急性调整,达 到机体恢复新的平衡。五、平衡针灸学的特点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自身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自我调 控功能。通过针灸来调整、完善、修复大脑 高级神经中枢,从而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 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 ,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 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2、突出人体信息系统平衡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 支,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人体信息高速公 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信息高 速公路

7、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作用 。3、突出单穴疗法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 80%以上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平衡针灸 取穴总计38个平衡穴位。4、突出快速针刺 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不同穴 位有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把要求的针感扎 出来即可出针。但对一些慢性疾病、症状较 重的患者,可以给予留针。5、突出即时效应 80%以上的病人3秒钟即可见效。对发病时 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小的病人经一 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发病时间长、 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不能达到预 期效果,也可使症状改善,减少病人痛苦。 6、突出针感效应 针感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只 要将要

8、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产生治疗效果。 此外平衡针灸在针刺手法中不过于强调针刺 手法,也不要求采用补法、泻法、平补平泻 ,只强调一个提插手法。7、突出离穴不离经平衡针灸不过于强调穴位的定位,要求的 是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因为神经分布有它 一定的客观规律,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 条线。 8、突出穴名通俗化穴位名称通俗易懂。其主要特点是以部位 、功能、主治来命名。如治疗头部病变的平 衡穴位叫头痛穴,治疗腰部病变的平衡穴位 叫腰痛穴,治疗糖尿病的平衡穴位叫降糖穴 。9、突出安全无副作用 安全无副作用是平衡针灸学最根本的要求: a、最长时间不超过3秒钟,不易晕针。 b、平衡穴位均分布于四肢安全部位,不 会刺

9、伤脏器。10、突出临床实用性平衡针灸来源于临床,先有临床实践,后 有科学理论,再根据平衡针灸疗法的调控理 论指导运用于临床。目前国内外已有4000多 家医院、万余名平衡针灸医务人员采用平衡 针灸疗法医治患者,是深受病人欢迎的简单 、方便的实用疗法。六、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取穴原则(一)特异性取穴原则腰痛穴 (二)区域性取穴原则颈痛穴 (三)交叉性取穴原则肩痛穴,肘痛 穴,膝痛穴,踝痛穴,腕痛穴七、平衡针灸治疗的持针方法(一)采用3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二)用酒精棉球固定在针尖510毫米即 可八、平衡针灸治疗进针手法(一)提插手法 (二)一步到位针刺法肩痛穴 (三)两步到位针刺法膝痛穴 (四

10、)三步到位针刺法腰痛穴,臀痛 穴,肘痛穴,颈痛穴,踝痛穴,腕痛穴 (五)强化性针刺手法九、平衡针灸治疗的针刺针感(一)触电式远距离针感肩痛穴 (二)放射性针感膝痛穴 (三)混合性针感腰痛穴,颈痛穴十、平衡针灸穴位常用俞穴1.升提穴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 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 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

11、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 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 ,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 瘫等。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 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 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 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 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歌

12、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阳 痿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n2.腰痛穴n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n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 ,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n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 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 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n 针感: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n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 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n 按语:腰痛穴是以部位

13、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 要用于治疗腰部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病变为主。特别对腰部 软组织损伤,椎间盘突出。因炎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还需配针刺相 关穴位,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一般在炎症期,水肿期需要卧床34周。待临床治愈后,两个月内还要减少环境诱发因素,以巩 固临床疗效。n 歌诀:腰痛穴位额正中,针刺滑车上神经,定位取穴三方 向,主治各种腰痛症,椎间盘出腰扭伤,腰肌劳损用之灵。n (3寸毫针双侧腰痛/中腰痛向下平刺12寸,左侧腰痛向 右平刺,右侧腰向左平刺,腰上部向上平刺12寸)n 3.急救穴n 定位:此穴位于鼻唇沟与鼻中隔联线的中点。n 针刺特点:以针刺眶下神经分支或面神经颊支出现

14、的针感为宜。n 功能:醒脑开窍,回阳救逆,抗休克,疗昏迷,调节神经,消炎止痛。n 主治:休克,昏迷,晕厥,晕车,晕船,晕机,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中暑 ,小儿急,惊风,癔症,癫痫,精神分裂症,急性腰扭伤,痔疮,低血压,高血 压,冠心病心绞痛。n 按语:急救穴是用于病人急救的首选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 个特定穴位。选用该穴具有取穴方便,针感强疗效突出。临床主要用于各种急症 ,重症及昏迷的病人为主。手法反复提插捻转,加大刺激量。为迅速强化针刺效 果,可同时配合相关急救穴如降压穴胸痛穴,腰痛穴,咽痛穴等,必要时还必须 积极配合中西医综合急救措施,此外还是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之一。n 歌诀:急救穴居鼻

15、中隔,针刺眶下面神经,唇沟中隔斜上刺,休克昏迷 与中风。n (1寸毫针向上斜刺0.30.5寸,45度角)n4.胃痛穴n 定位: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厘 米(1.5寸)。n 手法:滞针手法n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n 主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性 胃痉挛,膈肌痉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晕车,晕船,晕机 ,小儿消化不良,原发性痛经,糖尿病。还可作为保健穴 。n 按语:具有选穴少,针刺面积大,见效快,操作 简便,易于普及等特点。临床不但用于治疗上腹部病变, 还可作为慢性疾病的辅助穴位,可代替痛经穴,治疗妇科 痛经。n 歌诀:胃痛穴位下颌旁,男左女右取之良,消炎

16、止痛三叉经,胃炎痉挛与溃疡,晕车晕船与痛经,消化不 良服为尚。n (45度角进针,向对侧胃痛穴平刺12寸)n5.偏瘫穴n 定位:耳尖上3厘米。n 手法:滞针或到位针刺手法。n 1:滞针手法:待针体刺入要求深度时,按顺时针方向捻转 发生滞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捻转退回针体,此种针感一般30分 钟左右自行解除。n 2.到位针刺手法:对惧针,不愿留针的病人采用的针刺手 法。n 针感:以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n 主治: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中风昏迷,中风后遗症-偏瘫; 偏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n 按语: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特定穴位之一,临床也 采用偏三针,(偏瘫穴,肩痛穴,膝痛穴),重病人可采用“偏五 针”,在偏五针的基础上加臀痛穴,踝痛穴。原则上不留针,但对 个别病人要求留针时,首先在病人不惧针,不晕针的前提下。一般可以留针48小时,最长可留12小时,针体一般自行可退出体外, 但对后遗症恢复期机体出现肌肉萎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