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与和谐文化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44052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与和谐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安全生产与和谐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安全生产与和谐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安全生产与和谐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安全生产与和谐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与和谐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与和谐文化(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谐文化与安全生产张士昌山东政法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6月2日讲座提纲一、和谐的内涵 二、事故管理的几个概念 三、生产过程不和谐的表现与致因 四、安全与和谐的相承性 五、和谐管理的方法一、和谐的内涵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道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和谐”与安全生产的表相关联 和谐内涵中包含的几个关系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人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放在心里的时 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了,而又都合乎天道, 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 下通行

2、的大道理。只有达到中、和,天地各守自 己的位置,万物才能生长发育。道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 道德经君主与卿大夫等当政者要心态清静, 不要贪婪,不要好大喜功,不要干违反自 然的事,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 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 的基本依归。“和谐”与安全生产的表象关联o和: n“禾”、“口” n让大家有饭吃才能“和” n安全生产首先要解决物质层面的问题o谐: n“言”、“皆” n让大家有民主权力才能“谐” n安全生产同时要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和谐内涵中包含的几个关系:自我和谐生理和谐心理和谐负向互动和谐内涵

3、中包含的几个关系:与他人和谐夫妻,恩爱;子女,厚爱 合作,礼让,尊重孝为先,父母无忧子为孝家庭同事父母朋友真诚,感情和利益经营妥当 和谐内涵中包含的几个关系:与物和谐尊重自身的特性及机体的运行机制从一种平衡达到另一种平衡过程 尊重和运用其运动规律 机械煤炭顶底板水尊重水的柔性向刚性转化的特性 和谐内涵中包含的几个关系:与环境和谐宜人湿度、温度使人感觉可承受清晰,不强烈刺激视觉风速空气照明瓦斯不超限和谐内涵中包含的几个关系:与制度和谐符合规范 符合规律 符合规程符合人性 符合公理 符合文化符合生理 符合现实 符合环境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二、事故管理的几个概念安全(绝对安全、相对安全)危险事故隐患

4、安全、危险、事故、隐患的相互关系安全o 安全是一种客观状态,同时也认为安全是 一种利益,一种价值。 o 安全理论上和定义中所描述的安全,可以 说是安全度为1的安全,也就是不受任何威 胁与侵害的完全安全状态,即安全的理想 状态。也可以说是绝对安全。这种理想化 是抽象的结果,是科学研究的必然要求。 安全o在现实中,安全度为1的理想的安全状 态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百分 之百的安全在客观上是难以实现的, 实际存在的都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安 全,这便是相对安全。 安全o 绝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是指不发生导致死亡 ,工伤,职业病,设备损失或财产损失的状 态。这种安全观点认为发生死伤,工伤等的 概率为零。

5、但是,在现实中,安全度为1的理 想的安全状态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甚至是不 可能的,它是安全的绝对理想化。实际存在 的都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安全,这便是,在 人们的现实生产生活中相对安全充满着每个 时间和空间之中。 安全结论: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 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 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 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 以下的客观状态。危险o 危险与安全的概念相对应,两者同存在于同 一生产系统中,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在矛盾的双方中 ,其中的一方为主,属支配地位,另一方则 属从属地位,此消彼长,两者不断的发生变 化。安全和危险是同时描述系统过程状况的 两个量,两

6、者有时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而 表现为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它们的对偶性决 定了两个概念可以相互交换。危险o因此,危险可定义为:人类在生 产过程中,系统运行状态对人类 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 害超出了人类可能接受水平的状 态。事故o 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 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 限,当前还不能防止,或能防止而未有效的 控制出现的违背人们意愿的具有现象上的偶 然性,本质上的必然性的事件序列 o 事故的发生结果具有随机性,即可能迫使生 产系统暂时或较长时间或永远中断运行,也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 或者其中两者或者三者同时出现。隐患o从系统论的角度

7、来看:隐患应是 人机环系统中导致事故发生因素 的集合,故隐患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广义的隐患o是指在生产系统中,能导致事故发 生的所有的不安全因素。具体来说 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系统中人的不 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 的不安全影响以及管理的缺陷或者 它们之间的不协调的匹配。 狭义的隐患o是指在生产系统中,由于人们受到 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认 识到而未有效的控制有可能导致事 故的,但通过一定的办法或采取适 当的措施,能够排除或抑制的潜在 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有可能引起事 故的人的行为、机的状态、环境条 件或二者或三者的结合。安全、危险、事故、隐患的关系o 安全与危险是一对矛盾体; o 系

8、统在安全状态时并不能保证不发生事故,事 故不发生也不能否认系统不处于危险状态; o 隐患是评价系统危险状态的基本因子,事故只 表示危险与安全状态的一个侧面; o 隐患是事故的基本组合因子、要消除事故就必 须消除隐患; o 用隐患评价系统是否危险与安全状态的目的, 是为了消除事故。三、生产过程不和谐的表现与致因生产过程不和谐的表现与致因知 识 匮 乏心 理 问 题制 度 缺 陷技 术 缺 陷领 导 缺 陷环 境 恶 劣家 庭 事 件经 济 拮 据地 质 因 素生 理 缺 陷文化水平低,安全知识匮乏o 对我省2002-2005年非重大事故中197名肇事人的 文化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为:“知识

9、匮乏”例证文化水平低,安全知识匮乏o 对我省1984-2006年重大事故中事故人员的文化程 度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为:“知识匮乏”例证引发事故的最明显的心理状态引发事故的最明显的心理状态情 绪 心 理麻 痹 心 理侥 幸 心 理冒 险 心 理心 理 挫 折生 活 事 件注 意 不 集 中生 理 心 理 疲 劳酗酒“心理问题”详述o 上述九项之中,细分析也不是并列的。其中 冒险心理其实也是侥幸心理的一种表现,从 大的方面分析可归并在一起。心理挫折是情 绪不稳的原因,而生活事件又是心理挫折的 原因,这三项都与情绪不稳密切相关。注意 不集中则是情绪不稳、心理挫折、疲劳等多 种原因的结果。 引发事故

10、的最明显的心理状态“心理问题”详述o喜、怒、悲、惧等感受色彩 o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状态 n 心境 :如心情舒畅、郁郁寡欢、恬静 、烦闷等 n 激情 :如狂喜、暴怒、恐惧、悲哀等 n 应激 :生离死别,意外事故,严重疾 病,事业失败等 情绪心理的主要表现:情绪心理o 从引发事故这个角度来分析,还可以把情绪 分为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三种状态 n 积极型:表现为欢快、激动,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在工作中出现轻浮、散漫 n 中间型:不易受外界刺激而波动,当受到外界 刺激时,情绪变化不显著,能保持平静、正常 。这是安全生产所要求的 n 消极型:当受外部刺激时,表现为忧郁、恐惧 、压抑、打乱正

11、常的动作情绪心理与事故的关系:情绪心理o麻痹心理是导致矿工人为事故常见的 心理原因。其主要表现通常形象的叫 做“三乎”: n 马虎、凑乎、不在乎 n 即工作粗枝大叶,马马虎虎,不遵守安全规 章,不讲求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态度上大 大咧咧,满不在乎。麻痹心理主要表现:麻痹心理o主观上:工作责任心差,安全意识薄 弱,缺乏认真科学的工作态度 o客观上 n 认为客观条件较好,较长一段时间未发生事 故 n 由于生产指标过高,压力过大,认为按规程 干,完成不了任务,从而把安全放在脑后麻痹心理产生的原因:麻痹心理o 扳道岔未停车; o 多人集体扒车、跳车; o 矿车带“病”运行而且在斜巷运输时不挂保险绳;

12、o 强行扒车; o 列车未挂红尾灯,超车行驶; o 违章扒车; o 车未停稳扳道岔; o 信号工、把罐工脱岗; o 不经联系,在绞车道上行走; o 无证操作。麻痹心理导致的事故种类:麻痹心理o心理挫折是一种主观感受,它对人构成 一种感情上的威胁,使人产生不愉快或 痛苦的感受。 o人在受到挫折时,感情反应是非常复杂 的,它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的丧失,失 败和愧疚的增长,从而形成一种紧张、 忧虑、恐惧等复杂的心情。心理挫折与情绪反应:心理挫折o自然环境因素:煤矿安全生产受到时 间、空间、作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o社会原因:社会上各个方面,包括政 治、经济、道德、风俗、习惯、宗教 等等的影响心理挫折致因

13、:心理挫折o攻击; o压抑; o倒退,即失去对自己控制,理智感降低 ; o固执己见; o妥协,用让步的办法避免冲突,以求得 心理平衡或矛盾解决。心理挫折表现:心理挫折o 无力感; o 注意失调,注意力易于分散,反应迟缓、怠慢; o 感觉方面的失调,例如手疲劳时,触觉和运动觉的感受性会 减弱; o 动觉方面的紊乱,动作节律失调,动作呆滞或杂乱无章,动 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自动化程度降低; o 记忆和思维障碍,可能忘记技术和安全规程要求; o 意志衰退,自制力和毅力明显减退,此时安全意识非常淡薄 ,自我控制能力差。正是由于疲劳而造成的心理歪斜,是三 违普遍地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 o 睡意及瞌睡的出

14、现,这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性抑制,而这对于 引发事故却是最严重的、致命的。疲劳所致的情绪感受:疲劳觉醒与睡眠的脑电波行为效率、安全的比较疲劳心理特点脑电脑电 波特点意识识状态态行为为的效率与安全警觉觉、注意部分同步波;快 而低幅波能有选择性的注意, 注意能集中,也能转 移反应快,有效,能作 有组织的系列反应 ,安全松驰驰、清醒同步波;主力为 节律自然地注意,易于自 由联想行为有效,安全或较 安全瞌睡波减少,有时有 低幅慢波临界状态,半清醒和 似梦状态行为不协调,有时 缺乏先后次序,不安 全浅睡纺锤形慢波, 波消失意识的清醒状态明显 的降低行为无效率,不安全深睡大而慢的不规则 慢波完全不能知觉,对刺

15、 激或梦记不起行为无效率,严重不 安全o 根据人体生物节律,人在下半夜是最需睡 眠的时候,这时,由于白天睡眠不足而引 起的困乏,几乎到了自身生理上无法加以 控制的地步,而产生了生理上强制性的抑 制,进入了瞌睡状态。而从一天24小时分 类事故统计中,正是每天0时至6时是事故 多发的时段。许多矿区的情形都是如此。 以下是新汶矿务局安全监察局提供的一个 统计资料。工作时间与事故分布:疲劳工作时间与事故分布(汇总)疲劳工作时间与事故分布(各矿分布)疲劳死亡人数 各矿按时间分类(小时)06时612时1210时1024时孙孙村46371918 张张庄33292422良庄31171117 禹村2623191

16、4华华丰292112210 协协庄33272625潘西1218557 西港4443汶南61174泉沟25215南治28710 鄂庄0563 工程处处1310机厂0011 局机关0220o 微醉:虽已话多,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但 尚能控制自己; o 轻醉:极为兴奋,舌根有些发硬,话语和行 动有时失控; o 深醉:基本失控,言语不清,腿脚松软,各 种反应明显下降,神经已陷入麻痹状态; o 泥醉:倒卧瘫软,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 呼吸困难,严重者造成死亡。 酗酒致醉:酗酒o 家庭关系不和,家庭气氛不好; o 人际关系、工作关系紧张; o 劳动强度太大,工作太单调,缺乏劳逸结合 的调剂; o 思想疙瘩解不开,陷入进退两难困境; o 隐藏心理罪恶感; o 长期单身生活,或夫妻分居两地,或婚后性 生活不协调等等。矿工酗酒心理原因分析:酗酒o 从实际情况看,要在矿工中提倡戒酒,严 禁酒后下井,这是一个必须长期反复做工 作的问题。如果能从更广泛的个人生活背 景着手,通过家属协管会等方面做工作,帮 助嗜酒者、酗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