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的发展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51440176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球运动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排球运动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排球运动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排球运动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排球运动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排球运动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球运动的发展(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排球理论课第一讲 现代排球运动发展概述制作者: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李志强1 1排球运动简介 排球运动是两队各六名队员在长18 米、宽9米的场地上,从中间隔开的 球网(男子网高243米、女子网高2 24米)上方,根据规则的规定运用各 种击球技术,进行集体的攻防对抗, 不使球在本方场内落地的一种球类运 动。2 2排球运动的起源排球运动起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 塞州霍利约克市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威廉基摩根 创造了一项球类游戏:人们分站在网球场球网的两 侧,用篮球胆之类的球托来拍去,击球的次数不限 。这就是排球运动的雏形。首次排球比赛是1896年在美国斯普林费尔体 育专科学校举行的。出场人数

2、由双方共同商定,不 限多少,但必须相等。哈尔斯戴土博士将此项运动 命名为“volleyball”,即“空中截击”的意思。1897年7月在美国体育杂志上公开介绍了排球 比赛的打法及简单规则,从此排球运动在美国逐渐 开展起来。3 3排球运动的起源与传播美国是排球运动的发祥地,6人制排球传入美洲的时 间 较早。1904年传入加拿大,1905年传入古巴,1912年 传入乌拉圭,1914年传入墨西哥。排球运动传入亚洲的时间是1900年传入印度,1905 年传入中国 ,1908年传入日本,1910年传入菲律宾。排 球运动在亚洲发展过程经历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才正式开展6人

3、制排球运动。1917年传入欧洲是6人制,所以欧洲的排球运动发展 较快,技术水平也较高,始终名列世界排坛前茅。排球运动传入非洲的时间最晚,1923年传入埃及、突 尼斯等国,所以非洲的排球的技、战术水平一直处于落后 的位置。4 4国际排球组织的成立国际排球联合会简称国际排联,成立于1947 年,会员为210多个,总部在瑞士的洛桑,第一任 主席法国人鲍尔黎伯,现任主席墨西哥人阿科 斯塔。我国1954年加入国际排联。1947年,国际排联颁布的第一本国际排球规 则规定:排球重量250300克,圆周65685 厘米,气压052058公斤平方厘米。 5 5排球运动的比赛方法排球比赛场地长18米、宽9米,由一

4、条中线分为两个均等的场区。中 线架有一定高度的球网。比赛双方站在两边,每队上场队员6人,分前后 排站立。在发球队员击球时,双方队员(发球队员除外)必须在本场区内 站成两排,前排三名队员的位置为4号位(左边)、3号位(中间)和2号 位(右边);后排队三名队员位置必须比其相应的前排队员离网更远,其 位置为5号位(左边)、6号位(中间)和1号位(右边)。排球运动的比赛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方式是由两支人数相等的 球队在被球网隔开的两块面积相等的场区内排成两排站位,然后将球从网 上击入对方场区。比赛的开始是由后排的右边队员在发球区内用一只手或手臂将球击过 网,以后每方最多击球3次使球过网,不得持球,

5、同一名队员不能连续击 球两次,比赛不间断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队犯规。发球队胜一球后,该队发球的队员继续发球。接发球队胜一球后,场 上队员先按顺时针的方向轮转一个位置后,再由后排右边的队员发球。目 前排球比赛是五局三胜制、三局两胜制和一局胜负制(沙滩排球)。当前 的国际6人制排球比赛采用五局三胜的每球得分制,每局先获得25分并超 出对方2分的队为胜一局,胜三局为胜一场。决胜局的比赛是首先获得15 分并超出对方2分的队为胜队。6 6排球运动的特点(一)击空中球的击球技术特点击空中球的击球技术特点无论是在排球比赛还是在排球游戏中运用的各种击球方式,都必须击在空中的球,接 本方同伴的球也是如此,

6、接对方击过网的球更是如此,就连自己将球击过网的发球技术, 也要将球抛在空中然后才能击球。因此,参加排球运动的人在时间和空间感觉上得到的锻 炼和提高是其他球类项目不可比拟的。 (二)击球时触球时间短促击球时触球时间短促排球运动问世至今,其竞赛规则始终不允许“持球”,即不允许球在击球部位停留的 时间过长,这是除了借助工具击球的乒乓球、网球等项目外,区别于其他球类运动的一大 特点。这一特点既能提高运动员在短暂的触球时间内对来球的力量、速度、角度等因素的 准确判断能力,又能提高运动员把来球准确地击向预定目标的控制能力。 (三)允许全身各部位击球允许全身各部位击球目前所有的球类运动都有其规则限定的身体合

7、法触球部位,唯独排球竞赛规则规定运 动员全身任何部位均可触球。因此,排球运动即能使参加该项运动的人在击球过程中充分 体现自我才能,也可展现高超的击球技巧。 (四)独特的得分和失分计算独特的得分和失分计算在不借用工具击球的球类比赛中,只有排球比赛(6人制排球)在运用各种技术动作 击球时,都存在直接得分和直接失分的两种可能性,这就要求排球运动员必须具有扎实的 基本功,掌握技术不仅要熟练,还必须全面。降低失误率,这是排球比赛制胜因素中不容 忽视的一项指标。 (五)完成技术配合时触球次数的有限性完成技术配合时触球次数的有限性排球竞赛规则是,每方击球过网,至少不得超过3次。即每一次战术配合过程只能在3

8、次击球中完成,这一特点是其他集体球类运动项目所不具备的,因此排球比赛中的各种巧 妙配合无一不体现运动员高度的战术意识、队员之间合作的默契程度和准确程度。7 7排球运动的价值(一)增进健康、强健体魄增进健康、强健体魄排球运动具有竞技与娱乐并存的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能 参与,或活动,或比赛。经常参加排球运动,不仅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 功能状况,同时又能提高人的力量、速度、弹跳、灵敏、耐力等专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总之,经常参加排球运动会使人们在兴奋与愉快中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二)培养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经常参加排球运动的训练或比赛

9、,会学到很多控制自己情绪和调节自 身心理的手段和方法,如连续失误时,如何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而且不灰心;比分落后时 的沉着和不气馁;关键比分时进攻不手软的自信心等,都是对自己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 养和锻炼。 (三)培养勤奋、助人、拼搏的优秀品质培养勤奋、助人、拼搏的优秀品质排球比赛中,球不能落地而且击球至多3次必须过网的特有规定,使参加排球比赛的人 总要随时准备弥补同伴因判断错误而无法接起,或因其他原因没接到位的球,为了发挥本 方的进攻力量而不惜奔跑扑救,给下一次击球创造方便条件。因此经常参加排球运动,可 以培养人的优良体育道德作风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培养人的信息意识、提高配合及应

10、变能力培养人的信息意识、提高配合及应变能力排球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项依靠判断的运动,尤其在现代的排球比赛中,准确的判 断已成为制胜因素之一。判断的基础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观察对方和同伴的动作 、击球的声音、场上的布局等,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而迅速做出决策。排球比赛也是一项 靠集体配合取胜的球类竞赛,个人特长的发挥往往是在同伴发挥特长的前提下取得的。因 此,运动员在场上要相互协调,并不断观察同伴的意图,才能默契地与之合作。而排球比 赛中,球既不能落地,又不能持球,使参加比赛的人必须具备应变能力。因此,经常参加 排球活动的人,既锻炼了体魄,愉悦了身心,又能提高机敏、应变、协调、配合等能力.8

11、8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排球运动问世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百 余年中,排球运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即从娱乐排 球向竞技排球过渡阶段;竞技排球迅速发展阶段;竞技排 球的多元化和娱乐排球再兴起阶段。 (一)从娱乐排球向竞技排球的过渡排球运动起源于为中老年人锻炼身体而创造的一种娱 乐性游戏活动。最初的排球运动并无技术而言,双方只是 争取用手一次将球击过网,若不能将球一次击过,会有同 伴再击,在游戏过程中逐渐体会到,若不将球一次击过网 ,则更能给对方接球制造困难,于是为寻找过网的最佳时 机和击球给对方威胁最大的同伴,而出现了多次击球的打 法,即形成了集体配合战术的雏形。9 9在进行排球游戏

12、的过程中人们感到,一方无休止地击 球也不合理,于是产生了每方击球至多3次必须过网的规定 。这一规定的产生使单一的拍击球动作,开始分化成传球 和扣球两种动作。由于扣球动作的出现吸引了更多青年参 加,故使单纯以娱乐、游戏为目的的排球运动逐渐增添了 激烈对抗的色彩,如用拦网动作专门对付扣球动作,用侧 面上手发球动作增加发球力量,使比赛一开始就给对方接 球带来威胁等,至此排球运动的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发 球、传球、扣球、拦网已成为当时的四大基本技术。 为了使相互之间的配合更清楚、合理,场上队员出现 了位置分工。20世纪30年代末排球战术进一步发展,为了 对付集体拦网,扣、吊结合的打法以及保护拦网的战术

13、体 系已初步形成。这一阶段排球运动的特点是从娱乐游戏排球逐渐向竞 技排球过渡,当时国际间没有统一的竞赛规则和竞赛制度 ,也没有统一的竞赛组织。1010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 (二)竞技排球的迅猛发展随着排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及竞技化趋势的日益明 显,一些国家已相继成立了排球协会。人们希望国际间 有个统一的组织去开展国际间的排球竞赛与交流。1946 年由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三国倡议成立国际排球 联合会。1947年国际排联在巴黎成立。在成立大会上制 定了国际排联宪章,选举了法国的保尔黎伯为第一任 主席,并正式出版了通用排球竞赛规则。国际排联的成 立标志着排球运动从此摆脱了娱乐游戏的性质而进入了 竞技

14、排球的新阶段。从排球运动的初创到国际排联的成 立,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这半个世纪中,排球规 则逐步形成,基本技、战术日趋丰富,国际交往越来越 多。1111自国际排联成立以来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经历以下五个阶 段: 第一阶段:50年代,东欧技术水平最高。多采用上手发球,上 手传球,一般扣高球,拦网威胁不大,发球的威力不强,扣球 是最主要的进攻和得分手段。进攻多采用“中、边一二”阵形 和“两次球”战术,主要靠个人进攻战术的变化取胜,防守则 多运用双人拦网“心跟进”形式。出现了以苏联为代表的“力 量派”和以捷克斯洛伐克为代表的“技巧派”,两大流派竞争 中力量派占上风。第二阶段:60年代至70年代初

15、期,我国男排独创的“平拉开 扣球”和“盖帽”拦网技术对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 用。日本男排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短平快”、“时间差”、“ 位置差”等自我掩护的进攻方法。亚洲球队以中、日为代表的 快攻打法盛行,形成“速度派”。民主德国以“超手扣球”形 成“高度派”。这四种流派各有千秋,各以其独特的风格称雄 排坛。日本女排发展了垫球、发飘球和滚动摔救防守技术,对世 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212第三阶段:70年代后期,各种打法互相取长补短, 向综合全面的打法发展。以古巴和美国为代表的美 洲排球运动迅速发展起来。 第四阶段:进入80年代,在身材高大化的同时,各 队都强调快变打法,攻守

16、技术日趋全面。后排进攻 有机地纳入战术体系,形成了前后排互相掩护的“ 纵向进攻”体系。中国女排既有高度又有速度和变化、全攻全守 的“全面型”的打法创造了世界排坛的奇迹,获得 “五连冠”,开创了世界女排的新纪元。 第五阶段:90年代后,排球运动朝着职业化的方向 发展,促进了训练水平的提高,造就了大批排球明 星,吸引了大量的排球观众,使排球运动达到了空 前的水平。1313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 (三)竞技排球的多元化和娱乐排球的再兴起 1、竞技排球攻防战术的全方位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竞技排球已度过了它的成长、发育时期而逐步走向成熟,当初 那种只要在技、战术的某一环节能够超群的队就有可能问鼎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中国 女排之所以从19811986年连续5次夺冠,美国男排接连获得了4次世界冠军。中国女 排和美国男排的成功,标志着排球运动技、战术观念的革命,它预示着排球运动进入了全 攻全守的新时代。全攻全守已不仅是个人攻防技术全面的称谓,而是指整体的全方位的攻和整体的全方 位的守。全攻首先从观念上打破了传统的进攻模式,既全攻意味着进攻的手段是从发球和 拦网开始。全攻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