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典名著四大古典名著• 《水浒传》 — 施耐庵、罗贯中·元末明 初 •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 《西游记》 — 吴承恩 · 明代 • 《红楼梦》 — 曹雪芹 · 清代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传说是号湖 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 的学生,曾共同从事著作. • 代表作《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长 篇历史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 一部章回体小说.全书共120回.中学教材取于“三国”的文章• 《赤壁之战》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史 书) • 《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 苏轼(词) • 《群英会蒋干中计》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一部章回体小说)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平北方 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 以便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 操投降曹操便得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 都督,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 • “赤壁之战”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东吴的不少官员 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
出使到东吴 的诸葛亮舌战群儒驳倒了主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 心孙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认 为敌我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大 忌,“素不习水战”是其致命的弱点周瑜用了反间计、苦 肉计、连环计和火攻等计谋最终大败曹军,取得了赤壁之 战的胜利群英会蒋干中计• 一.基础字、词:1.字音、字义2.词义 • 二: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 三:人物形象:周瑜、蒋干、曹操思考• 1、蒋干是谁? • 2、“中计”指中谁的计? • 3、“计”指什么计谋? • 4、计谋的目的是什么? • 5、设此计的原因呢? • 6、周瑜怎么知道的呢? • 7、计谋的结果呢?• 1、曹操帐下幕宾 • 2、周瑜的计 • 3、反间计 • 4、杀蔡、张二人 • 5、二人 “深得水军之妙” • 6、亲往探寨 • 7、曹操误杀此二人故事线索(反间计)• 周瑜 曹操(蒋干)(开端) 定计 说降(发展) 施计 (高潮) 中计计成 (结局、尾声) 误杀蔡、张故事情节• 开端(1-3段):周瑜决定除蔡、张二人。
• 发展(4-6段):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蒋干 • 高潮(7-8段):周瑜假装泄密,蒋干窃书中 计 • 结局(9-10段):曹操中计杀蔡、张二人 • 尾声(11段): 周瑜闻讯喜庆计成掌握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⑴可以便宜行事 (biàn﹒﹒yi)不须请示灵活处置 • ⑵万弩齐发 (nǔ)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 ⑶迤俪前行(yǐlǐ)曲折连绵 • ⑷碇石(dìng)系船的石墩 • ⑸觥筹交错(gōng)古代用兽脚做的酒器 • ⑹谙习水战(ān)熟悉 • ⑺一齐轮转橹棹(zhào)船桨 • ⑻不胜酒力(shèng)能承担,能承受 • ⑼献于麾下(huī)将帅的大旗下 .. . . . . .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文化常识)⑴青、徐之兵(青州和徐州,现在的山东省和江苏一带) ⑵二人久居江东(这里指从芜湖,南京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 ⑶干到江左(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⑷虽从江北到此(长江以北,这里指曹营 ⑸鸣鼓呐喊而进(击鼓、古时作战进军的信号 ⑹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敲锣,古时作战收兵的信号 ) ⑺现为帐下幕宾(指军中参谋 ⑻经出辕门(军营的门,也指衙署的外门。
..... .. .故事开端:第一段• 却说周瑜回至寨中,…忽报曹操遣使送书至, 瑜唤入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 判云“汉大丞相 付周都督开拆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 于地上,喝斩来使 • 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 瑜曰:“斩使以示威!”遂斩使者,将首级付从 人持回随令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右 翼,瑜自部领诸将接应,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 ,鸣鼓呐喊而进故事开端:第二段 • 却说曹操知周瑜毁书斩使,大怒,便唤蔡瑁、张允等一班 荆州降将为前部,操自为后军,催督战船到三江口早见东吴 船只,蔽江而来为首一员大将,坐在船上大呼曰:“吾乃甘 宁也!谁敢来与我决 战?蔡瑁令弟蔡 前进两船将近,甘宁 拈弓搭箭,望蔡 射来,应弦而倒宁遂驱船大进,万弩齐发 曹军不能抵当右边蒋钦,左边韩当,直冲入曹军队中曹军 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在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 脚不住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周瑜又催船助战曹军 中箭着炮者,不计其数从巳时直杀至未时,周瑜虽得利,只 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曹军败回操登旱寨,再 整军士,唤蔡瑁、张允责之曰:“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 等不用心耳!”蔡瑁曰:“荆州水军,久不 操练,青、徐之军, 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
今当先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 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操曰:“汝既为水军 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于是张、蔡二人自去训练 水军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水 面通红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故事开端:第三段l 却说周瑜得胜回寨,犒赏三军,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 捷当夜,瑜登高观望,只见西边火光接天左右告曰“ 此皆北军灯火之光也瑜亦心惊次日,瑜欲亲往探看 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健将数员 ,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至操寨边,瑜命下 了碇石,楼船上鼓乐齐奏瑜暗窥他水寨,大惊 曰:“此 深得水军之妙也!”问:“水军都督是谁?”左右曰:“蔡瑁 、张允瑜思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 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正窥看间,早有曹军飞报 曹操说:“周瑜偷看吾寨操命纵船擒捉瑜见水寨中旗 号动,急叫收起碇石,两边四下一齐轮转橹棹,望江面上 如飞而去比及曹寨中船出时,周瑜的楼船已离了数十里 远,追之不及,回报曹操阅读1-3段,思考:•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吗?周瑜为什 么要这样? • 2、第二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仗?回去 后怎么办? •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 寨发现了什么?如何解决? •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 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吗? 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 答 : 毁书斩使 。
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 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 ①以此抗议示威; ②表示自己决一 死战的态度; ③鼓舞士气 2、第二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 仗?回去后怎么办? • 答: 写曹操折兵和练兵 • 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 之兵 ,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 善于调兵遣将 曹操回去后采纳蔡、张二人意见 ,让他们操习水军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 看曹军水寨发现了什么?如何解决 ? • 答: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 军水寨” • 看到曹军训练井井有条、声势浩 大, 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 军之妙”的蔡、张二人于是一条反间 计就在心中酝酿了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 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答: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 的因果关系 • 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 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 军之举;由于这两人训练水军得法才 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 心这是周瑜设计的背景故事开端故事开端故事发展故事发展故事发展故事高潮故事高潮故事结局故事尾声人物形象• 本文塑造了周瑜、蒋干、曹操三个人物 形象: • 情节 性格特征 • 毁书斩使 —— 年轻 • 挫败曹军 —— 精通战术 • 暗窥曹寨 —— 有胆有识 • 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 课后练习题二、三。
• 2.试归纳文中人物 形象谢谢!谢谢!平安安鑫保 rld770ki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