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学老年抑郁症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43436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明学老年抑郁症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赵明学老年抑郁症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赵明学老年抑郁症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赵明学老年抑郁症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赵明学老年抑郁症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赵明学老年抑郁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明学老年抑郁症(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别让抑郁夺走你的幸福帮你认识老年抑郁症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赵明学副主任医师2012世界精神卫生日“精神健康伴老龄, 安乐幸福享晚年”案例1 浑身是病的张大伯张大伯,65岁,自己强调胃部不舒服,肚子满 胀、消化不良、有时胃痛;浑身不适、乏力、血压 不稳定、头还痛、睡眠也不好;消化科就诊,躯体检查:消瘦,未发现明显消 化系统疾病,未发现占位性病变。服用了好几个月的治疗胃病的药物,没有什么 好转,一个内科医生建议看看精神心理科。案例1 浑身是病的张大伯v精神科医生仔细精神检查发现:v心情不好,干什么都没兴趣,有无望、 无助、无用想法;甚至有不想活的想法 ;v 睡眠不好主要是早醒;v 家族史:母亲曾有

2、过投河自杀的行为;v张大伯得了什么病? 案例2 变呆的李奶奶v李奶奶今年68岁,往日精神头儿还不错的她 近半年变得不爱运动,动作缓慢僵硬,很少 的家务劳动需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亦不爱主 动讲话,每次都以简短低弱的言语答复家人 。面部表情变化少,有时双眼凝视,对外界 动向常常无动于衷,只有在提及她故去的老 伴时,她才眼含泪花,讲起许多事情自己都 做不了,想不起怎么做,头脑一片空白。 李奶奶痴呆了吗?老年抑郁症是什么抑郁症!概 念v老年期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老年期(60岁后 ),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 精神障碍。v临床特征以情绪低落、焦虑、思维、行为迟 滞和繁多的躯体不适症状为主。并且

3、不能归 因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v一般病程较长,具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部 分病例预后不良。 发 病 情 况v老年期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之 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病人占全 世界人口35,而老年期抑郁症占老年 人口710,患有各种躯体疾病的老年人 其发生率可达50。v目前,老年期抑郁症已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精 神健康。随着人们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 口不断增加,开展对老年期抑郁症的防治, 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病 因v老年抑郁症是严重危害老人心身健康的疾病 ,抑郁症的病因还未完全清楚。v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有生物学的基础,同 时与老年人易于发生抑郁的社会、家庭、环 境心

4、理因素有关。v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老化过程中的变化,共 同作用构成了易感因素 。病因v发病多数是由实际生活中事件诱发的v如退休时的失落感、孤独和寂寞感v躯体疾病的伤残v亲朋好友的去世或丧偶等。表 现v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基本症状v主要的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焦虑不安、 精神不振、自我评价过低,联想困难或思维 能力下降,对事物失去原有的兴趣和爱好、 总觉得睡眠不够或者睡眠减少、反应迟缓、 敏感多疑、总觉得身体不舒服等等,甚至盼望早点离开这个世界。 常见的认识误区v老年抑郁症本身是一种并不难治的心理疾病v由于患者本人和旁人对它都存在很多误区, 从而忽视了它,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 量,甚至导致严重后

5、果患者本人常见误区1:排斥心理v多数老年人对抑郁症有较强的排斥心理,把抑郁症 误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前兆,或是痴呆的表现, 甚至有的人把患抑郁症看作是自己的道德问题,把 抑郁与觉悟低和品行差混为一谈,所以极力否认自 己患有抑郁症,生怕老年的声誉被否认,所以对于 自己的抑郁状态十分固执,否认是心理问题,拒绝 医学干预和社会支持。认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 以改善不良状态,其实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远远超出 了个人的调适能力。v因此,让老人认识抑郁症的疾病性质,解除他们对 抑郁症的种种误解和顾虑,让他们同意接受治疗这 是第一步。患者本人常见误区2:曲解心理v老人对于接受治疗的认识往往也有许多曲解。有的人

6、顾虑抗 抑郁药物的副作用会把身体搞糟;有的人认为药物有依赖性 ,用药治疗会导致药瘾;有的人认为抗抑郁治疗与已患躯体 疾病的治疗会有冲突;还有的人不相信心理治疗有疗效,以 为心理治疗就是规劝和聊天,不管用,其实这些顾虑都是不 科学的。v临床研究表明,与心理健康者相比,心情抑郁的癌症、心脏 病、中风、糖尿病和肾病等患者的存活率要低得多,同时抑 郁症也会严重干扰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直接影响躯体疾病 的康复。患有躯体疾病的老人应该认识到,抑郁症可能是最 有灾难性的杀手。患者本人常见误区3:轻视心理v不少人对老年抑郁症存在轻视心理,认为只不过是不高兴而 已,根本不把它当一回事。其实,没有得到积极关注和有

7、效 治疗的抑郁症老人,实际上往往已陷入到自杀的危险之中, 与其他年龄组相比,老年人的自杀率要高两倍。其中,老年 男性占81%。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老年自杀者中,70%在 自杀前一个月内与医生有过接触,39%在死亡前一周内因病 看过医生,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抑郁症并未得到识别、 诊断及治疗。v所以老人的心理疾病应与身体疾病一样得到重视。与年轻人 相比,老年患者较少谈论自杀,而是采取行动,所以千万不 要等到发现老年抑郁症患者到了出现自杀的地步才开始诊治 。旁人的认识误区v家属存在的认识误区是导致患者延误诊治的 最重要原因v久拖不治v反复就诊于综合医院v发生自杀等等意外误区1:只是情绪问题,不是疾

8、病 v老李近一个月以来总感到心情不好,烦躁不安,没 什么高兴时候,以前爱看报纸,爱听京剧,这些日 子也觉得索然无味,不愿意说话,不想活动,总想 一个人独处,吃不香,睡不好,体重也掉了十多斤 。精神科医生诊断为抑郁症,可家里人觉得这只是 情绪方面的小问题,还没到病的份儿上。 v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很高。人都 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但情绪不好到了一定程度,持 续到一定时间,就可能是抑郁症,就不应该认为是 通常的情绪不好,而应该以抑郁症来对待。 误区2:老伴去世,悲伤过度,不是 得了抑郁症 v赵女士的老伴半年前因病去世她一直无法从 悲伤中摆脱出来,心里非常难受,常想起这 么多年来,夫妻互相

9、陪伴,恩恩爱爱,如今 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形影孤单。她整日以泪洗 面,半年多时间心情一直好不起来,看见什 么都觉得没意思,子女们专门来陪她,她也 觉得心烦,不愿出门,整日唉声叹气,有时 甚至想死。大家都觉得这是亲人去世的正常 反应,根本不是病。 误区2:老伴去世,悲伤过度,不是 得了抑郁症v亲人去世后,亲属(居丧者)一定非常痛苦,情绪 行为也一定与平常不同,医学上称作居丧反应。居 丧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悲痛反应,亲属经常向周围人 诉说悲伤的心情,会有轻微的负罪感,如认为自己 没有照顾好死者,会有轻微的体重减轻与睡眠紊乱 ,但在2个月内严重症状会消失,居丧者会试图重 返工作和社会活动,如尽量与家庭成员在

10、一起或去 工作,居丧者主动通过这些方式来转移注意力,摆 脱悲痛情绪,1年内情绪逐渐平稳。 误区2:老伴去世,悲伤过度,不是 得了抑郁症v而居丧者患的抑郁症是一种异常的悲痛反应 ,与居丧反应有多方面不同,抑郁症患者会 有强烈的负罪感,认为自己有罪,会有强烈 的无价值感,认为自己活得毫无意义,经常 考虑或企图自杀,有明显的体重减轻和睡眠 紊乱,这些严重的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患者 几乎不想也无法重新开始工作与社会活动, 这种异常的情绪可持续1年以上。因此,切不 可把抑郁症当成正常的居丧反应。 误区3:退休后抑郁,是不适应 v老刘以前在单位当局长一呼百应,非常风光 ,今年到年龄退休了。回家后总觉得不适

11、应 ,家里没什么大事让自己拍板,老伴也不听 自己的,半年都过去了,老刘高兴的时候一 直很少,总觉的特别没意思,不想说话不想 动,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周围人都说老刘 只是适应不了退休后的生活,性格不够开朗 ,不是得了病。 误区3:退休后抑郁,是不适应v遇到不如意的生活事件,医学上称作不良生 活事件或负性生活事件,每个人都需要一个 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抑郁 、焦虑的情绪。性格开朗、心理素质好的人 能很快度过这一时期,接受现实,正确面对 以后生活;性格不开朗、心理素质差的人则 可能出现持续较长时期的抑郁、焦虑情绪。 误区3:退休后抑郁,是不适应v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得了抑郁症,是根据前面所

12、述的 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不管有无重大刺激,不管是 什么性格类型,只要严重到一定程度,满足标准, 就诊断为抑郁症,就应该进行抗抑郁治疗。当然, 抑郁症与性格、与生活事件有密切联系,性格不开 朗,不乐观的人,在不良生活事件发生后,更容易 得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前常有家庭矛盾、 经济纠纷、身患重病等诱发因素。特别是在离、退 休后,由于离开工作岗位,社会活动圈子缩小,更 容易产生孤独、无助、自卑等不良心理,很容易患 抑郁症。 误区4:只是身体不好,没有精神问题 v老张这几个月来,总觉得身体不舒服,心慌 气短,胸口发闷,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 重减轻。全家都担心老张得什么病了,陪老 张多次到各大

13、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问题 。最后,精神科大夫诊断为抑郁症,家里人 都不解:这明明是身体上的毛病,怎么是抑 郁症? 误区4:只是身体不好,没有精神问题v有些中老年抑郁症患者,往往主诉最多的是 躯体的各种不适,到多家大医院各个科室反 复检查,但又找不到任何器质性的病因。其 实,在这些躯体不适下常掩盖着患者内心抑 郁的体验。遇到这种排除躯体疾病后的患者 ,经过专科医生的仔细询问,能发现患者内 心存在着无愉快感、无兴趣、精力缺乏等抑 郁体验。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作隐匿性抑郁症 。经过抗抑郁治疗后,躯体不适将缓解。 误区5:也就说说,不会真的自杀 v老徐得了抑郁症,医生一再叮嘱家属,老徐 有自杀观念,要严

14、加防范,最好住院治疗。 可家里人觉得没那么严重,认为老徐也就说 说,不会真去自杀,家里人多陪着就行。结 果,当天晚上,老徐趁家人熟睡后,把一瓶 安定都给吃了。幸亏老伴及时发现,送到医 院经过抢救后才脱险。事后,家人都后悔自 己没有重视,差点出事。 误区5:也就说说,不会真的自杀v抑郁症患者长期心情低落,愉快感丧失,觉 得自己没用了,没有希望了,生不如死,经 常出现自杀观念,自杀企图,甚至有自杀行 为。与青壮年患者相比,老年抑郁症患者一 旦下决心自杀,意志更加坚定,行为更加隐 蔽,自杀的发生率更高。因此,抑郁症患者 只要有自杀观念,就必须严加观察,千万不 可忽视。 识别老年抑郁症的信号v老年抑郁

15、症具有表现不典型的特点,容易被 忽视,从而错失了治疗时机。v要想早发现老年抑郁症,要注意以下的“危险 信号” 信号1:性情突变、常常自责v如果一个平常性格开朗的老人,突然变得回 避人群、懒言少语,并且常常独自哭泣,甚 至说自己犯了大罪对不起众人,如果他所说 的罪责在旁人看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 者陈年旧事,那么家人就要对这种情况引起 注意,及时带老人到专科医院就诊。 信号2:总觉得身体这里那里不舒服v总觉得身体各部位有不适感,如胃肠道系统 不适:腹胀腹泻,厌食恶心;心血管系统不 适:心慌、憋气、胸闷、压迫、难受感等; 运动系统不适:腰背痛、头颈痛、全身肌肉 痛等;植物神经系统不适:全身忽冷忽

16、热、 出汗等。v这些症状经过各种检查,往往都查不出有什 么大问题。信号3:烦躁、焦虑不安、紧张担心v莫名其妙的烦躁、焦虑不安、紧张担心,例 如担心自己的钱不够花、子女不能照顾自己 、自己做不了家务、家人会出意外等。这些 在旁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的事情,患者 却因此整日坐卧不安、茶饭不思,甚至自伤 、自杀。 信号4:觉得脑力减退、精力下降v患者会觉得自身记忆力减退、智能下降,感 觉脑子变慢了,什么都记不住。与老年痴呆 症不同的是,抑郁症的患者能够认识到自己 存在记忆力、智能方面的问题,而且随着抑 郁症症状的缓解,他们的记忆力、智能能够 逐渐恢复。 v除了感觉脑力减退外,患者常常还会感觉精 力不足、疲乏无力,严重者终日卧床不起, 事事都要人服侍。他们不仅将自身的情况想 像得严重化,还会出现旁人无法理解的荒谬 想法,例如认为自己的肠子腐烂了,已经病 入膏肓了,或者自己变成了穷光蛋等。 得了抑郁症怎么办v老年抑郁症如不进行治疗,会越来越严重。 v防治措施v (1)本病常因受精神刺激或躯体原发病疼痛诱发,故 对病人要多给安慰、劝解、疏导和鼓励,帮助其解除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