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姜国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33516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税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姜国平)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纳税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姜国平)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纳税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姜国平)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纳税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姜国平)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纳税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姜国平)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纳税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姜国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税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姜国平)(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纳税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姜国平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纳税评估的基本问题 第二部分 评估分析模型 第三部分 纳税评估基本方法第一部分 纳税评估基本问题一、 纳税评估的内涵 所谓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 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简称纳税 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情况的 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 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将纳税人的申报数据与预警值、财务会计报表数 据、同行业相关数据、历史同期相关数据等进行 比较,分析纳税人在纳税方面的异常变化,以确 定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二、纳税评估的原则 1、案头评估为主原则(场所、实地调查核实 情形 ) 2

2、、教育原则(区别处理) 3、非强制性原则(不得强求解释说明对评估疑 点没有举证的法定义务)三、纳税评估的作用(一)有利于加强税源监控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三)有利于提高纳税遵从度,促进税企双 方业务素质提高; (四)有利于加强征管各环节联系,提高征 管效能。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辩证关系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发现问题,提供准确的 线索和导向 反馈信息,提高 分析质量提供目标和方向 成果反馈 案源移交,确定重点信息反馈,管理 建议四、纳税评估的注意事项 1、选用评估指标,应当充分考虑评估指标 与被评估项目的关联性。 2、在评估过程中,要考虑影响指标

3、异常的 所有因素,排除非偷逃税因素,确定偷逃税 额的因素。 3、使用同一指标对不同的被评估对象进行 评估,要根据被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对测算 数值进行修正。 4、纳税评估,更多依据的是工作经验和职 业判断。评估的初步结果往往是模糊的,需 进一步调查。五、我国纳税评估的发展过程 98年,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纳税申报审核 评税办法-标志; 99年,青岛进行增值税纳税评估试点; 2001年6月,出台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商贸企业增值税 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首次提出纳税评估概念; 2002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以第2号令颁布成品油零售加油 站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明确了将财务核算不健全的加油

4、 站全部纳入增值税纳税评估范围; 2004年11月,苏国税发【2004】227号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 纳税评估工作规程(试行) 2005年3月,国税发200543号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六、纳税评估流程确定评估对象约谈举证评估分析评估处理实地核查第二部分 评估分析模型(指标计算 ) 信息的获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根据纳税评估的定义,税务机关进行评估的前提是数据信 息,基本方法是对比分析。 评估分析的信息来源 1、“一户式”存储的纳税人各类纳税信息资料; 如:登记信息、各项核定、认定、减免缓抵退税审批事 项信息、发票信息、申报征收信息、财务会计报表信息 。 2、税收管理员通过日常管理所掌握的纳税 人生产

5、经营实际情况: 主要包括:生产经营规模、产销量、工艺流程、成本、 费用、能耗、物耗情况等各类与税收相关的数据信息。3、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宏观税收分析数据, 行业税负的监控数据,各类评估指标的预 警值; 4、本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产业和行业的相 关指标数据,外部交换信息,以及与纳税 人申报纳税相关的其他信息。 如:土地信息、建筑项目登记信息、房屋转让信息 、车船登记信息、地税信息、工商信息、等。案例分析 某区国税局在2005年6月份运用计算机进行纳税 评估指标筛选,在对筛选结果进行分析时,发 现某成衣生产有限公司当期销售收入为 1,240,785.76元,增值税税负为2.4%,与当年1 -4月份

6、的生产经营及税负情况相比,基本持平 ,系统也没有将其列入当期重点评估对象。但 税收管理人员认为,从行业特点分析,5月份应 该是成衣行业生产的旺季,其销量应该大幅增 加才对,然而该企业生产经营没有什么起色, 值得怀疑,于是将其列入了纳税评估对象。 进入评估分析阶段,调取该企业以前年度 申报资料,发现其去年同期销售收入为 2,074,367.34元,高出今年83万多元。与 同行业其他服装生产企业比较也存在当期 销售明显减少的问题。同时,还发现当该 企业当期预收账款科目留有473,702.52元 的余额。 经过约谈,企业财务人员承认 ,5月份企 业确实已经发出64万余元的货物,但大部 分进货商预交的

7、货物押金都不够支付全部 货款,于是企业没有开出发票,想等收齐 货款后再开票计入销售。 该案例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前期的评估筛选 环节。如简单依靠计算机的筛选结果,很 可能会忽略企业滞纳税款的问题,正是税 收管理人员根据已掌握的企业生产经营规 律,及时抓住了战机,为后期的评估工作 找准了目标。模型(指标)计算一、税负对比分析法 (一)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 业务收入)100%。 (二)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税负率的对比通常可与行业参照税负(预 警值)、上期(去年同期)比较,分析是 否异常。并且要将应纳税额变动率和

8、收入 变动率配比分析。 如果实际税负与行业参照税负不符,且应 纳税额变动率和收入变动率也不配比,则 应纳税额申报不实的可能性很大。 一方面对是否属于外部因素的影响进行 调查。生产经营是否有季节性或政策性 因素影响;进、销项税额是否异常;货 物的进、销、存是否异常;商品价格是 否异常。另一方面从会计报表、发票使 用等资料进行重点分析:是否少计收入 ;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而不计收入;是否 存在货款未收而迟开发票等。 例:某公司2005年10月增值税负担率3.98%, 行业参照税负4.96%,2005年10月销售收入 444790.6元,应纳增值税税额17710.22元,9 月销售收入175235.04

9、元,应纳增值税税额 29789.96元。 分析:增值税负担率小于行业参照税负;销售 收入变动率153.8%,应纳增值税税额变动率 40.55%,明显不配比,主要针对纳税义务发生 时间、视同销售、进项抵扣等进行分析。二、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分析 应纳增值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 =应纳增值税额增长率/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 工(商)业增加值=工资+利润+折旧+税金 在正常情况下,增值税额增长率大于增加值增长率, 即弹性系数大于1。 例:某化工企业04年应纳增值税额45.5万元,03年 36.7万;04年增加值8500万,03年6000万。 应纳增值税额增长率=23.98%,工业增

10、加值增长率 =41.67%,弹性系数=23.98%/41.67=57.55%2000件 企业有可能存在隐瞒收入的问题,具体情况需 要进一步分析其会计处理的办法。五、计件工资评估模型 按生产单位产品发放的计件工资计算。 测算的当期产量=当期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单 位产品计件工资定额。 测算的销售量=期初结存的库存商品+测算的产 量期末结存的库存商品 测算的收入=测算的销售量同期的商品平均 价格,与申报的收入进行比较,分析是否存在 少计收入问题。六、生产设备能力评估模型 根据不同规格设备的设计生产能力,作为 计算生产数量的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产品生产数量=单位设备生产能力生 产天数设备台数 或,

11、单台设备每小时生产能力生产时间 设备台数 据此推算销售数量,结合产品价格推算收 入,并且与申报的收入比较。两种可能: 少计收入、虚报收入(虚开发票)。 盐城603铸铁案件 第三部分 评估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一)绝对数比较将申报信息和财务数据的绝 对数值进行比较。如:销售收入、税额、利润额、 增值额等。 1、与预警值比较 例1、某制砖企业05年度生产用电836724度,电费 381655.1元,申报产销量10112000匹,销售收入 1228341元,已申报入库税金93987.59元,单位砖耗 电费0.038元,而根据制砖行业综合测算,每匹砖耗 电费大概为0.0250.028元,超

12、过预警值,申报情 况有疑点。(能耗法、投入产出法) 如果按0.025计算,可产砖15266204匹,则企业应计收 入应为2137268元,应纳税金为128238.1元。 2、与计划数比较 这里的计划数是税收管理员掌握的有关纳税人为了 生产经营控制和管理所提前制定的计划数、任务数 。如:计划产量、销售收入任务数、资金回笼率等 。 例2、某商场04年度销售收入897万元,经营亏损, 当年申报增值税81万元。05年初下达销售任务1000 万元,05年度申报收入910万元,缴纳增值税83万元 ,这与计划收入差距较大,有少计收入可能。 案例分析:从外部信息找出隐瞒收入疑点的纳税评 估案例.doc 通过数

13、据比对发现某食公司纳税疑点的评估案例 .doc 3、与历史数据比较(趋势分析) 将本期与上期和去年同期申报纳税情况 比较看有无较大差异。 例:某服务咨询企业02年04年申报缴 纳所得税分别为7、25、9万元,可以看 出3年应税所得额波动较大。出现差异时 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有没有纳税人 自身主观原因或市场因素引起的客观原 因。 案例分析:联手评估 产能计算.doc(二) 相对数比较 具体包括纳税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变动 率以及反映资产营运的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 率和税收负担率、税收负担变动率等。 例:某地国税机关对加油站企业进行纳税评估 。如果掌握了油品差价就掌握了征管的主动权 。假如进

14、销毛利为6%,则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应 在1.02% 对于工业企业,如果知道其产品的毛利率和物 耗率,在生产均衡的情况下,其增值税税负率 应该可以确定 案例分析:税负超高的案例.doc二、逻辑推理法 通过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和相关性的多个数据之 间趋同或反差关系而进行的合理性分析。 (一)财务指标间的配比关系 包括收入、成本、费用相互之间变动的配比关 系;应收帐款、存货周转率和利润间的配比关 系。一般来说,收入与成本变动应该是同向且 基本同步。 例:某汽车修理厂申报的收入基本没有变动, 而工资总额却大幅度提高,因此申报的收入有 疑,需进一步分析和判断。案例分析2005年7月份N县国税局对某复合材料有限

15、公司进 行纳税评估。评估人员审核其1-6月份增值税纳税 申报表及其附表,从逻辑上看,并未发现异常。又 从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中调取其开具的发票使用情况 ,也未发现少申报收入现象。但有一个情况引起了 评估人员的重视:该企业1-6月份进项税额逐月不断增加,当年1 -6月累计达到719,675.91元,1-6月销项税额只有 129,626.60元。原材料由期初余额1,699,535.75元 ,减少到758,622.83元,产品由期初1,293,468.29 元,增加到期末的3,383,309.20元。这就形成了企 业一方面拼命生产,产品又大量积压。这只有一种 解释,该企业的产品已发出,未做帐务处理。后来

16、在纳税评估的实地核查阶段,通过 对企业产成品进行盘点,发现其库存产 品只有435,823.08元。评估工作人员进 一步根据企业1-6月产品结转的销售成本 与销售收入的分摊率,计算出该企业应 补报销售收入3,709,357.65元,调增销 项税额630,590.80元。鉴于该企业存在 隐瞒销售收入、偷逃国家税款的嫌疑, 该案被移交稽查部门进一步查处。 本案中,纳税评估人员充分运用现有的纳税 人财务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大胆推断,准 确把握了企业财务核算方面的疑点问题,为 后期实地核查工作找到了突破口,从而在与 企业财务人员的对峙中牢牢掌握了主动权。 案例分析1:存货周转天数异常指标分析选 准案.doc 案例分析2:财务指标计算显疑点.doc 案例分析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