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与体温--正常人体学基础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1433514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量代谢与体温--正常人体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正常人体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正常人体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正常人体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正常人体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量代谢与体温--正常人体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量代谢与体温--正常人体学基础(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常人体学基础主编 王之一 冯建疆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12第7节 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体温一、能量代谢能量代谢与体温在物质代谢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贮存、 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与食物中的糖(70以上) 、脂肪(30) 、蛋白 质有关。 能量来源:能量去路:50%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来 50%以化学能的形式转存在ATP中1.ATP的生成(一)ATPATP主要由ADP磷酸化生成 ADP+Pi+能量 ATP 2.ATP的转化 3.ATP的贮存 磷酸肌酸是骨骼肌和脑组织中能量的贮存形式; 磷酸肌酸中的高能磷酸键不能被直接利用,必须先将 其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TP,才能供生理活动之需;

2、反应过程由磷酸肌酸激酶催化完成.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X体重(kg)0.1529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与体表面积成 正比,故医学上都以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体 表面积的产热量作为衡量能量代谢的标准.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1.肌肉活动 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2.精神活动 对能量代谢也有显著影响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在各种营养物质是不同的 4.环境温度 过低或过高时,能量代谢均增加(四)基础代谢1.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1)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状态是指人体在清晨、清醒、空腹、 静卧、环境温度在1825时的安

3、静状态。 (2)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简写为BMR(KJ/.h)。2.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方法 基础代谢测定前先测量受检者的身高、体重,计算 出体表面积;在基础状态下,测定受检者1小时的耗O2量 (6分钟耗O2量10);计算单位体表面积的产热量。BMR实测值20.195耗氧量/体表面积基础代谢3.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BMR相对值在10%15%以内均属正常.测定基础 代谢率可反映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时, BMR升高;甲状腺功能低下时,BMR则降低。基础代谢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绝对数值 表示法,即用实测数值表示;二是相对数值表 示法,即用实测数值与正常值相差的百分率表 示,

4、临床上常用此法. BMR相对值实测值-正常值 正常值100%二、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 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导致生 理功能的障碍,甚至造成死亡。T 22心跳停止; T 43酶变性而死亡; T = 27低温麻醉。(一)体温的正常值及其变动1.体温的正常值 临床上通常用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 来代表体温。 直肠温度的正常值为36.937.9, 口腔温度(舌下部)为36.737.7, 腋窝温度为36.037.4。 直肠温度比较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但由于 测试不便,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 时要注意夹紧体温计和测量

5、时间(约需10min)。2.体温的正常波动 (1)昼夜波动:体温在一昼夜之间有周期性 的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 幅度一般不超过1。 (2)性别:成年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的体 温高0.3,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呈现节律性波动. (3)年龄:儿童、青少年的体温较高,随着年 龄的增长,体温逐渐降低,老年人的体温低 于青、壮年。 (4)肌肉活动:肌肉活动、情绪激动都可以 使体温略有升高.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机体在体温调节机制的调控下,使产热过程 和散热过程处于平衡,即体热平衡,从而维 持正常的体温。 1.产热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下,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以肝 脏产热最多; 劳动或

6、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很大,是机 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2.散热 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 散热部位主要-皮肤面积大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 次要-肺、尿、粪 散热方式:当外界气温低于人体表层温度时,人体主要通 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 70。当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 散热是依靠蒸发方式散热。散热方式:(1)辐射散热:是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热 量传给外界较冷物质的一种散热形式。 辐射散热量取决于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2)传导散热:是机体热直接传给同它接触 的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传导散热量取决于与皮肤接触物体的温差与皮肤接触面积的大小与皮

7、肤接触物体的导热性散热方式:(3)对流散热: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 交换热量的一种方式。 对流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对流散热量主要取决于风速风速越大,对流散热量也越多;风速越小,对流散热量也越少。散热方式:(4)蒸发散热 :在常温条件下,蒸发1g水可使机体散 失2.4kJ热量。 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1)不感蒸发:是指体液中的水直接渗到皮肤和呼吸 道黏膜表面而被蒸发的散热方式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不感蒸发丧失的液体量。 2)发汗:是指汗腺分泌汗液再进行蒸发的散热方式 ,可察觉。 发汗散热是通过汗液蒸发吸收体表热量实现的,若将汗液擦掉则不能起到蒸发散热的效果。(三)体温的调节1.

8、自主性体温调节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通过一系列的与体温调节 有关的生理活动,相互协调,达到产热和散热 相对平衡而实现的。当外界温度改变时,通过增减皮肤血流量,寒 战和发汗来调节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体 温的相对稳定。 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 自主性体温调节 (1)温度感受器1)外周温度感受器分布-全身皮肤、某些黏膜和腹腔内脏等处类型-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皮温30时冷觉感受器+冷觉皮温35时温觉感受器+温觉温度感受器:2)中枢温度感受器 分类-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血温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血温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分布-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2)体温调节中枢:从脊髓至大脑皮质的整 个中

9、枢神经系统中都存在有调节体温的中枢结 构,但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 自主性体温调节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是最基本部位体温调节各级中枢的功能活动起着分层次 的整合作用,下丘脑PO/AH 是中枢整合的 中心部位。 (3)体温调定点学说 自主性体温调节 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 的调节。 下丘脑PO/AH 区中的中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 在体温调节中起着调定点的作用。 调定点是指机体设定的温度数值(如37) 当体温偏离规定数值(即调定点37),则由 反馈系统将偏差信息输送到控制系统,然后经 过受控系统的调整来维持体温的恒定。 2.行为性体温调节 体温的调节:机体通过一定

10、的行为活动对体温的调节 如人在严寒环境中多穿衣服,有意识的拱肩缩 背,踏步等御寒行为以增加产热;在温热的环 境中采取降温措施,如减少衣着,开动风扇、 空调设备等。就人而言,行为性体温调节是有 意识的活动,是对自主性体温调节的补充。自测题A.氢键 B.肽键 C.二硫键 D.盐键 E.疏水键1.蛋白质分子中,维持一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化学 键是( )BA.组蛋白、磷酸 B.核糖、磷酸 C.碱基、戊糖、磷酸2.核酸的基本组成成分是( )D.磷酸、核仁 E.碱基、戊糖CA.蛋白质 B.维生素 C.多糖 D.磷脂 E.胆固醇3.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 )A自测题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夜盲症 C.坏血病 4.缺乏维生素K会导致( )D.佝偻病 E.凝血时间延长EA.转变成脂肪 B.合成肝糖原 C.氧化供能 5.血糖的主要去路是( )D.合成肌糖原 E.随尿液排出C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不感蒸发 E.可感蒸发6.给高热病人使用冰袋的散热方式是(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