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1431581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9.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红细胞血型血清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Date1二十一世纪临床输血工作安 全高 效准 确可 靠Date2输血安全和输血相容性实 验 红细胞血型相容性实验规范化输血传播病原微生物检测输血相容性实验 血型定型:抗原、基因水平 抗体检测:筛检、鉴定、确证 交叉配血:完全和不完全抗体相容(Compatible)即和谐共存(existing in harmony)Date3血型血清学免疫基础概述 抗 原:(1)免疫原性 (2)反应原性/抗原性l 根据抗原来源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ABO、Rh、HLA等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Date4血型血清学免疫基础

2、概述l 抗体:l 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l 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具有抗体活性l Ab是功能描述,Ig是化学结构描述l 分泌型Ig(sIg)和膜型Ig(mIg)l Ig不耐热,在60-70被破坏l Ig能被多种蛋白酶水解Date5血型血清学免疫基础概述l 类:根据CH抗原特异性的差异,将Ig分为IgG、 IgM、IgA、IgD、IgE 五类l 亚类:根据CH(主要是铰链区)AA和二硫键的差异IgG: IgG1、IgG2、IgG3、IgG4 IgA: IgA1、IgA2IgM: IgM1和IgM2l 型:根据CL化学结构与抗原性的差异 和型l 亚型:1、2、3、4Date6血型血清学免疫基础概述l 补

3、 体:l 主要由肝细胞、巨噬细胞等合成,半衰期约1天l 多为糖蛋白,占血清蛋白总量的10%左右l 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高l 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于血清中l 性质不稳定,加热56 30min失活l 对温度、酸、碱、蛋白酶、乙醇等敏感Date7血型血清学免疫基础概述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l 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l 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l MBL途径(MBL pathway) ( 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补体系统的激活是在某些激活物质的作用下,各 补体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的酶促反应方式依次活化 ,并表现出各种生物

4、学活性的过程,故亦称为补体级联 反应Date8The complement system explainedThe complement system explainedDate9血型血清学免疫基础概述 抗原抗体反应 是抗原和相应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既可发生在体内,也可发生在体外 一般规律: 特异性 可逆性 阶段性 比例性 Date10血型血清学免疫基础概述特异性:由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超变区之间空间结构的 互补性决定 可逆性(reversibility):指Ag与相应Ab结合成IC后,在 一定条件下可解离为游离抗原与抗体的特性l IC解离取决于:抗体对相应抗原的亲和力环境因素Date1

5、1血型血清学免疫基础概述l 环境因素:pH值、离子强度、温度等l 常用于解离IC的物质有:3M硫氰化钾、pH2.4 0.1M甘氨酸、7M尿素等l 解离后抗原、抗体仍保持原有特性Date12血型血清学免疫基础概述 阶段性l 第一阶段:特异性结合阶段反应速度快,几秒钟或几分钟即可完成不出现肉眼可见反应l 第二阶段:可见阶段,表现为凝集、沉淀、补体结 合等反应 反应进行慢,需要几分钟、几十分钟或更长受电解质、温度、酸碱度等多种因素影响Date13血型血清学免疫基础概述l 比例性(proportionality) :l 最适比或等价点:指抗原与抗体发生可见反应需遵 循一定的量比关系,只有当二者浓度比例

6、适当时,才 出现可见反应l 等价带:抗原与抗体分子比例合适的范围l 带现象:Ag与Ab比例不适而不出现可见反应前带(prozone) :抗体过量时后带(postzone) :抗原过量时Date14血型血清学免疫基础概述 抗原抗体结合力:l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互补性的特异性结合l 不形成牢固的共价键,通过非共价键结合l 涉及几种分子间的作用力:静电引力 范德华力 氢键结合力 疏水作用力Date15血型血清学免疫基础概述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一、反应物自身因素:l 抗原:理化特性、Ag决定簇数量、Ag决定簇种类l 抗体:来源、特异性与亲和力、浓度二、环境条件:l 电解质:0.85%NaCll

7、 酸碱度:pH 69l 温度:15 40Date16血型血清学免疫基础概述 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技术:l 凝集反应(又称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Ag + 相应Ab颗粒性团块样凝集l 沉淀反应可溶性Ag + 相应Ab免疫复合物出现沉淀l 溶血反应RBC血型Ag 相应血型Ab溶血(红细胞破坏)补体Date17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概要 ( (一一) )血型定义血型定义 血型是血液系统的一种遗传多态性,是产生抗 原抗体的遗传性状。 ( (二二) )血型抗原血型抗原 红细胞上的化学构型,必须是用相应抗体检测 到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当给缺乏某种抗原的个体输入 此种抗原时,可以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Date18红细

8、胞血型血清学概要 人类红细胞血型抗原 309个 30个血型系统 ,270个抗原; 个血型系列,系列(低频率)18个抗原;系列(高频率)9个抗原;未归类,2个抗原。Date19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概要 血型抗原是红细胞上的化学构型。按照生化性质 人红细胞抗原决定簇可分为糖分子和多肽2类。 决定簇是糖分子的血型抗原:ABO, Hh, Lewis, P, Ii, 也称为组织型抗原,因为它们不仅存在于红细 胞表面,而且广泛存在于大部分上皮细胞、各种体液、 分泌液中。组织型抗原决定簇可以是细胞分化和成熟的 标志。 决定簇为多肽的血型抗原:MNS, Rh, Kell, Kidd 等,其抗原化学组成为蛋白质、糖

9、蛋白、脂蛋白 ,只分布于红细胞膜或其它骨髓造血干细胞。Date20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概要 有临床意义的抗原: ABO、Rh、Diego 、Duffy、Kell 、Hh、Kidd、P、和Ss等 一定条件下具临床意义的抗原: Colton、Cromer、 Dombrock 、Gerbich 、Indian、Wiener 、和Yt等 无临床意义的抗原(37 无反应) : Lutheran、MN、P1等 目前尚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抗原: Chido/ Rodgers、JMH、Knops、Xg 等。 Date21Blood groups structuresBlood groups structuresL-

10、岩藻糖D-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半乳糖胺前体物质H物质ABO基 因位于 染色体 9q34.1- 34.2;基 因产物 是糖基 转移酶ABO 抗原 的化 学结 构是 糖蛋 白O基因为无效基因,A基因 N-乙酰-D-半乳糖转移酶,B基因 D-半乳糖转移酶H基因 L-岩藻糖基转移酶Date22抗 原Date23Differences between normal Differences between normal D, D-weak and partial-D D, D-weak and partial-D phenotypesphenotypesDate24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概要(三)、血

11、型血清学抗体的定义辨析及其意义 血型抗体一般为IgM、IgG或IgA, IgA不多见 血型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特点IgMIgGIgA分子量950000150000180000563h处理活性减弱不受影响不受影响2-Me处理降 解不受影响部分降解固定补体能能不 能通过胎盘不 能能不 能血型物质的作用易被中和难被中和Date25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概要天然抗体天然抗体(natural antibody) :也是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产物,只是没 有可觉察的抗原刺激,并非天然产生的抗体 。主要存在于ABO, MN, P, Lewis。产生机制 可能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菌类、花粉、尘埃 等有关,这些物质与某些抗原

12、有共同成分, 通过隐性刺激产生血型抗体。 免疫抗体免疫抗体:有可查知的抗原刺激 而产生,抗原一般通过输血、妊娠、注射3种 方式引入。血型不相容的输血是很强的免疫 刺激,输入受血者没有的血型抗原,可能产 生相应抗体。Date26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概要规则抗体规则抗体:ABO系统产生抗 A、抗B是有规律的,即A型人产生抗B ,B型人产生抗A,O型人产生抗A和抗 B,这是符合Landsteiner规则的,称 为规则抗体(regular antibody)。不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irregular antibody):除ABO系统外,其它系统 产生的抗体均无此规律,称为不规则 抗体或意外抗体,不规则抗体

13、通称意 外抗体(unexpected antibody)。Date27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概要完全抗体完全抗体(complete antibody):在盐水介质中 能凝集红细胞,又称盐水抗体,多为IgM抗体。不完全抗体不完全抗体(incomplete antibody):能使红细 胞致敏,但在盐水中不能凝集红细胞的抗体,多 为IgG,通过抗人球蛋白法或其它非盐水介质法检测。Date28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概要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能够引起红细胞存活期 缩短、新生儿溶血病、溶血反应的抗体具 有临床意义。并非所有血型抗体都有临床 意义。一般来说,在37不与 红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无临床意义。对于有临床意义的抗体

14、 ,输血时应选择相应抗原阴性、交叉配血 相合的红细胞。对于无临床意义的抗体 ,输血时选择交叉配血相合的红细胞即可 。Date29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概要抗 体自然发发生 免 疫盐盐 水 Coombs/LISSHDNHTR相容表型抗-AyesyesmostmostyesyesB 、O抗-ByesyesmostmostyesyesA、O抗-AByesyesmostmostyesyesO抗-HyesyesmostmostyesyesOh临床输血重要的人血清红细胞抗体Date30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概要抗 体自然发发生 免 疫盐盐水 Coombs/LISSHDNHTR相容表型抗DNoyes罕见mostyesy

15、esD阴性血抗CNoyes罕见mostyesyesC阴性血抗ENoyessomemostyesyesE阴性血抗cNoyes罕见mostyesyesc阴性血抗eNoyes罕见mostyesyese阴性血临床输血重要的人血清红细胞抗体Date31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概要红细胞破坏的免疫学机制 血管内:通过补体系统活化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而引起红 细胞破坏。 血管外:吞噬细胞表面有抗体或补体的结合位点,通过 其调节作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红细胞。Date32红细胞血型血清学实验技术的 发展 1900:Landsteiner发现A、B、O血型 19391939:LevineLevine和和StetsonStetson发现了发现了Rh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 19451945:CoombsCoombs等建立了抗球等建立了抗球蛋白蛋白试验试验 19471947:MortonMorton和和PicklesPickles建立了酶法试验建立了酶法试验 19741974:LowLow和和MesseterMesseter使用低离子盐水液增使用低离子盐水液增强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强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Date33红细胞血型血清学实验技术的 发展 1980:Lalezari等建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