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前的问题设置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431178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本阅读前的问题设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本阅读前的问题设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本阅读前的问题设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本阅读前的问题设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本阅读前的问题设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本阅读前的问题设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本阅读前的问题设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本阅读前的问题设置(03031.胡方磊)03 汉本(2)班 胡方磊在 05 年第 12 期的中学语文教学上, 作者周仁良发表了一篇题为课堂教学中 问题先行的缺陷与整治探索的文章,他 开篇提道:“从每年所听的 180 多节随堂 课来看,带着问题读书占到 85%以上。 ”教 师上课形成了一种模式:提出 2-3 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接着提问,学 生回答。文中他提出了“问题先行”的缺 陷,我认为其中的“问题”应该明确指出, 在语文课上,问题应该包括两大类:与文 本联系紧密(就文本内容而提)的和起启 发作用(围绕文本启发)的。而“问题先 行”中的“问题”应指前者。此类问题由于单纯就文本而

2、论,同时,教师已把他的思路和心得放入问题中,最后 只能让学生按照他的思路找出他满意的答 案,所以,这种模式往往会出现一些缺陷。首先,从学生阅读的目的来看,教师已把 阅读的思路移入学生的脑中,学生所必须 做的只是寻找答案,因此,学生们在阅读 文本时只会做些理性的思考,力求找出符 合老师标准的答案,从而缺乏自身对文本 感性的认识,使之成为答题的机器, “不再 是文本中的我 ” 。 (课堂教学中问题先 行的缺陷与整治探索 )其次,从学生的心理上来看,由于他们对 文本缺乏感受,于是,他们就体会不到阅 读带给他们的享受,以致失去主动阅读的 兴趣,由“我要读”转变为“要我读” (同 上) 。叛逆心较强的学

3、生,尤其不喜欢带着 命令做事,他们在“问题先行”的情况下, 往往会产生厌倦感,并且把这种情绪贯穿 始终;而比较顺从老师的学生,则会把找到老师满意的答案作为自己阅读最大的目 标,甚至会担心答案不好,担心自己被提 问;比较被动的学生常常会在问题提出后 认为:过后老师会回答的。渐渐养成等待 的习惯。以上三种情况都不益于学生从文 本中真正得到一些自己的东西。最后,从学生的阅读过程来看, “问题先行” 的方法已经把他们的思路设置好了,在阅 读过程中,他们往往是“感受阅读材料” “在设定的问题中思考”“期待 教师的分析”“于心有戚戚焉” (产生 共鸣)“获得知识” ,教师成了主体, 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者

4、,接受的也许是 不被消化的知识,也许只是一味地赞同老 师,没有自己的感受,自我阅读的能力自 然难以培养。针对“问题先行”的缺陷,不少教师、专 家提出了一些看法,广东省教研室的王士 荣认为问题可以先提, “但这些问题的出发 点不是要学生寻求答案,而是为了学生的学 ,它的功能不是推动教 ,而是要 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 (让语文课个性 飞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类似科学 研究的情景与途径 ,06 年 1-2语文月刊 ) 所以先行的问题应该是起启发作用的问题。 但是,在启发时,我认为,应该先明确目 的: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增加阅读的兴 趣,自我消化文本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启 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变为

5、“感受阅读 材料”“自我发现问题”“带有 兴趣探究”“柳暗花明又一村” (探寻 的乐趣)“成功的体验” (王士荣) , 这时,学生成了阅读的主体,教师只是一 个指引者,学生获得的知识有自己的体验, 也有老师的补充与纠正,更多的消化为自 己的东西。但是要如何启发学生呢?王士荣提出“创 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与途径”:“设置 障碍” 、 “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在生活 中积累的感受与体验,创设问题情景,让 学生产生问题”等等。他举了一些例子,其中一例是关于琵琶行的教学,先让 学生欣赏广东音乐步步高 、二胡名曲 二泉映月和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三 首具有鲜明特点的乐曲,要求学生描述特 点,可是,学生只能用“

6、节奏激烈” 、 “曲 调优美”诸如此类的词语表达,却又无法 表达心中的感受,于是,他们产生疑问: 要如何清晰地在现无形的音乐呢?带着这 种探究欲望,他们就能更好体会琵琶行 的妙处。其中所提的问题看似和文本无关, 但却恰倒好处地抓住了它们同为无形音乐 的特点,一步步地启发学生自我发现问题、 自我解决问题。又如,在上莫泊桑的项 链时,他让学生比较现实中爱慕虚荣的 “玛蒂尔德”与莫泊桑的“玛蒂尔德” ,学 生比较发现:前者有些人最终用了不正当 的手段,后者通过十年的艰辛来还债。接 着,他们产生问题:作品中的“玛蒂尔德” 与现实中的“玛蒂尔德”有什么不同?通 过生活的感受,比较文本,挖掘对文本的 感受

7、,又是别样一种方法,最后,他又布 置作业一言难尽的玛蒂尔德 ,发掘出学生更多的思考。在启发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有时不能切入 要点,所提的问题过于琐屑、浅显,显得 “碎、死” (徐忠详的课堂提问的缩琐屑 化现象透视 ,06 年第 2 期语文教学与研 究教师版)这样反而不能达到启发的效 果,因此,我认为,如王士荣所举的例子, 提问时应该抓住最鲜明的特点,围绕教学 目的启发,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遗传素 质的差异” 、 “生活履历的影响” 、 “文本趣 味的吸引” (霍铭体验式阅读应关注的几 个前提 ,同上) ,从总体上把握,尽量让 每位学生都有兴趣探究文本,都有信心阅 读文本,同时,问题不宜过多,把握问题 的多样性。但每个教师所面临的情况有所差异,因此, 他人的方法可以借鉴,最重要的还是在启 发时,教师应因人因时因材地设置问题, 灵活变通,过后还必须点评学生的思考, 说出自己的观点,指引学生选择好的方面,使他们的思考从感性所得转化为理性地接 受。由此看来,在阅读文本前,教师对问 题的设置实际上是一门艺术,灵活却又十 分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