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8)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422348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8)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8)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8)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8)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8)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8)(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5 拉深工艺设计一、拉深零件的结构工艺性1、对拉深件外形尺寸的要求拉深件设计应尽量减少其高度,使其可能用一次或者两 次拉深工艺来完成。* 盒形件一次制成的条件是限定盒形件角部的圆角半径和 拉深件的高度* 凸缘件一次制成的条件为:零件的圆筒形部分直径和与 毛坯的比值 d / D=0.4* 园筒件一次拉成的高度,见表4。5。12、对拉深件形状的要求* 拉深件外形尺寸的标注要么是外形要么是内形* 对于非对称拉深件可考虑成对加工再分割* 同一制件上面不同位置的拉深方向应一致,若出现方向 不一致,则只能在最后校正时压出来。3、对拉深件的圆角半径和拉深件精度的要求* 拉深件上各处的圆角若小于一定的数值

2、时应该考虑增 加整形工序* 拉深件断面尺寸公差一般在IT11以下精度再高时,要增加整形工序二、拉深工艺力的计算1、压边力A 、是否需要采用压边圈(查阅相关手册),压边力的类型可以按照表4。5。2的条件来决定B、压边力数值太小防皱效果不好太大增加危险断面的拉深力,引起拉裂或者超薄C、 压边力的大小 Fa = A qD、 压边装置* 首次拉深模一般采用平板压边圈* 当需要减少压边力时,可以采用减少压边圈接触面积的 做法(见图)* 当需要增大压边力时,可采用拉深筋的模具结构 * 橡皮及弹簧结构的压边力随拉深深度而增加,只适合浅拉深* 气垫式压边效果好,但是结构复杂,制造和维修比较困难* 弹性压边装置

3、橡皮式、弹簧式、气垫式、 * 为了防止拉深后期由于拉深力过大,可以采用带限位装 置的压边圈 S(1。051。2)t以后各次拉深模的 压边圈由于毛坯为 筒形,稳定性比较 好,拉深中不易起 皱。刚性压边装置安装在双动压力机上(拉深效果好,模具结构简单)凸模安装在压力机的内滑块上,压边装置安装在外滑块上4-6 拉深模具的设计一、拉深模具的分类及典型结构首次拉深后续各次拉深毛坯、定位方式、压边方式单动弹性压边双动刚性压边三动(底部装置气垫,弹性装置等)单工序拉深复合摸(落料、拉深)级进式刚性压边圈仅存在于双动压力机上,其依赖于位置,压边 圈的位置是限制死的,当材料起皱时,给压边圈一个反力, 故设计时不

4、需要考虑压边力。、首次拉深模(1) 无压边装置特点结构简单,适用于浅拉深卸料方式简单相对板厚0。03(1-m)m 1 0.6(2) 具有弹性压边装置的首次 拉深模当弹性压边装置在下面的时 候,压边力可以较大(3) 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导料落料压边 拉深卸料(4)双动压力机上的首次拉深模连接方式行走方式卸料方式装有压边圈的上模座 与外滑块相连。凸模与内滑块相连内滑块工作时,外滑 块停留在下死点处双动压力机的外滑块从 来不考虑吨位在压边装置中,双动压 力机最好。2、后续各工序拉深模正装式往往采取 外定位,压边圈和定位分开(1)无压边装置的后续各工序拉深模常用于小变形量时的 拉深。倒装式往往采取内定位

5、,压边圈即压边又定位,成为一体带压料装置 的后续各工序拉 深模常常有限位 装置二、拉深模工作部分的结构和尺寸1、凹模圆角半径 rd(1)对拉深力的影响rd 小,则拉深力增大,制件变薄易拉断,变形困难 ,拉深系数增大。(2)对拉深质量的影响rd 小,易划伤工件,表面质量 差,rd 大。容易起皱。(3)对拉深模寿命的影响rd 小,凹模压力,摩擦力增大,模具的寿命减低首次拉深的rd 可以查表或者公式计算,在保证工件质量的前 提下,尽量取较大的数值。以满足模具寿命的需要。2、凸模圆角半径rp其对拉深工序的影响没有凹模圆 角半径大,但是其值也应该合适。当其值过小时,增大危险部位的 拉深危险;当其值过大时

6、,易造成底部变薄 和内皱。首次拉深时,rp=(0.71.0)rd -以后各次公式计算最后-rpn=r制件2t如果r制件较小,需要最后再增加一道整形工序3、凸模和凹模的间隙C*间隙对工件及模具的影响C=tmax + t 不用压边圈 C =(11.1)tmax用压边圈时可以查表当采用较小间隙时拉深力比一般会增大,此时拉 深系数要增大负间隙可以克服回弹现象 当尺寸标注在外径上的圆筒形拉深件时,应以凹模为基准,间隙取在凸模上,减小凸模尺寸取得间隙 当尺寸标注在内径上的圆筒形拉深件时,应以凸模为基准,增大凹模尺寸得到间隙,负间隙 C= (0.9.)t、凸模、凹模的尺寸及公差 最末次拉深的凸凹模的尺寸及公

7、差决定了制造的尺寸精度 严格把握最后一道工序的公差间隙、凸凹模的结构形式(1)当毛坯相对厚度较大,不用压边圈时,可以采用锥形凹模毛坯具有较大的抗 失稳能力可以采用更小的拉 深系数进行拉深(2)当毛坯的相对厚度较小,需要采取压边圈时,可 以采取圆角凸模和锥角凸模。(其作用)关于通气孔避免形成局部 真空,方便取出局部真空。锥角的影响锥角的选用t= 0。5 1。02。0 =40其它拉深法自看大型作业: 圆筒形件的拉深模设计材料: 08钢 料厚 0.8 压边圈压料 (工件形状教材页193 题4-6图)要求: 1、确定该拉深件的坯料形状及尺寸(注意修边余量)2、确定拉深次数3、确定各工序件的径向尺寸及末道拉深底部的圆角半 径(考虑是否需要整形工艺)4、确定末道拉深凸凹模的径向尺寸5、确定首次拉深的拉深力6、绘制出首次拉深模。自看部分拉深力的计算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思考题1。圆筒形工件采用压边拉深时拉深力如何计算?2、实际拉深力与压力机公称压力的关系?3、如何选用压力机的功率?4、为什么在拉深时要实施润滑?润滑时要注意些什么?5、拉深过程中的退火起到什么作用?怎么样合理安排退火?6、为什么要对工件进行酸洗?应该怎么样进行酸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