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行政执法若干问题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420996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行政执法若干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卫生行政执法若干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卫生行政执法若干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卫生行政执法若干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卫生行政执法若干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行政执法若干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行政执法若干问题(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生行政执法若干问题 的探讨河北省卫生厅卫生执法监督处 马哲 2006年12月5日 石家庄 一、卫生行政执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二、卫生行政执法的内涵 三、当前卫生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今后工作基本思路和设想一、卫生行政执法面临的 形势和任务卫生监督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开创阶段: 20世纪五十年代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发展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九十年代初 法制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卫生法律体系初步形 成,执法主体变更,卫生监督向卫生行政执 法转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 的决定(1997.1.15) 建立起具有中国 特色的包括卫生服务、 医疗保障、卫生执法监督的

2、卫生体系。改革卫生管理体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 转变职能,动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指 导、信息服务和经济手段等,加强卫生行业管 理。各级政府要强化卫生行政执法职能,改革 和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制,调整并充实执法监 督力量,不断提高卫生执法监督队伍素质,保 证公正执法。坚决打击和惩处各种违法行为。卫生部有关文件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2000年)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实施的若干意见(2001年)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2005年,39号 令)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2005年)全国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规划(2005年)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

3、义和谐社会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16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 监督管理。理顺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行政事分开, 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证人民群 众健康安全。胡锦涛总书记在10月23日中央政治局 第35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要切实履行卫生监督执法职能,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我省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情况体制改革进程 省、11市、85县已完成改革任务 截至2006年12月10日必须全部完成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 信息化、车辆、取证工具、快检、办公设备装备 人员培训 专项整治工作卫生监管职能调整的影响食品、职业、放射监管

4、职能调整E(湖北抽检案例)我省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研工作重心的转移(医疗卫生、职业卫生)二、卫生行政执法的内涵特征执法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执法的相对方是特定的管理相对人(公共场所)行使法定职权(许可、处罚、强制)具有可救济性目的是维护正常的公共卫生秩序,保护群众健康注意执法和指导的关系权力和权利的关系许可和监管的关系(动态管理)从近期新闻曝光的红心鸭蛋和多宝鱼事件中,反 思我们的工作,许多产品和单位我们在许可时是安 全的,但在实际生产销售时却不能保证产品的卫 生安全,提示许可后的监督工作非常重要。有些问题,我们的监测网也未能及时发现,这就 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加强监测网工作。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许

5、可后我们监督什么,怎么监督才能够保证 产品的安全性?二是如何调整许可管理方式,让生产企业将其安 全性风险降到最低?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卫生执法的主要职能及手段(一)卫生行政执法的主要职能1、公共卫生监督执法(1)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2)职业卫生监督执法(3)放射卫生监督执法(4)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5)学校卫生监督执法2、健康相关产品监督执法(1)食品卫生监督执法(2)化妆品卫生监督执法(3)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4)消毒产品卫生监督执法3、卫生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监督执法( 1)医疗机构监督执法(2)母婴保健机构监督执法(3)采供血机构监督执法(4)医师监督执法(5)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监督

6、执法(6)中医药监督执法(7)医疗安全监督执法(8)医疗废物监督执法(二)卫生行政执法手段主要包括:1、卫生行政许可2、卫生行政监督检查3、卫生行政处罚4、卫生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主要特征基本原则加强许可后监管撤销撤回吊销注销监督检查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重大突发事件调查处理行政处罚过于谨慎缺乏有效应对“预案”行政强制预防和控制危害后果依法行使注意时限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合法性审查申请时限策略应对卫生执法工作难点正确把握卫生执法的权限正确处理与利害人的关系重点抓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三、当前卫生行政执法存在 的主要问题1、监督队伍力量薄弱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数量不足;执法人员学历与职称偏低,专

7、业比例不合 理,执法水平差,整体素质不高;监督执法装备不足,检验监测器材设备陈 旧落后,自身技术支持较薄弱;2、财政投入不足,经费来源结构不合理。靠业务收入维持工作现象普遍存在,造成重有偿 轻无偿,围绕创收展开工作;分级监管不明确,上下级职能交叉,受利益驱动 出现重复监督或推诿扯皮;监督与疾控职能有交叉,监督与检测相互间协调 易因经济利益受阻;3、卫生监督职能定位不清,职责难以落实:卫生监督执法体制改革不深入,机构设置不统一 ,运行机制不到位;卫生行政监督执法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卫生监督 工作中内耗严重;专业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地区之间卫生监督工作 开展不平衡;卫生监督覆盖率低,工作质量不高,监督

8、监测工 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4、卫生监督执法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完善卫生行政监督管理手段单调呆板,行政管 理目标与职责分离;缺乏一套、合理的考核指标与评价体系;现行“许可加抽检”、“发证加体检”模 式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监督执法手段和方 式需要转变5、有法不依、违反程序、滥用职权,甚至 现场冲突、暴力、威胁等违法现象;执法过程中文书繁复,现场笔录,监督 意见书等执法文书书写不规范;6、卫生监督执法的社会形象不佳u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覆盖力度较低;u卫生执法过程中忽视宣传教育,信息反馈和自 我宣传力度不够;u卫生监督、质监、环保等各行政执法主体在执 法过程中呈现多头执法7、世界环境变化提出新的挑战

9、,新的公 共卫生问题不断出现,尚未完全适应入 世及全球化要求,卫生监督面临压力大 ;8、法制建设滞后,技术标准可操作性差 ,卫生法制建设与行政执法工作发展不 适应。根本原因 1、观念转变不到位一是卫生行政机关的观念制约了依法监管的力度。二是卫生执法的理念没有树立起来。 2、卫生执法体制不适应依法监管要求一是不少卫生行政机关至今未将卫生执法做为自己的 本职;二是卫生执法在卫生行政工作中所占份量太轻;三是卫生执法机构工作和保障条件太差。 3、卫生法律法规不完善 4、卫生执法主动退让,没有位置四、今后工作基本思路和设想1、切实转变观念2、加快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3、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完善卫生立法树立

10、起以下理念 1、卫生执法是各级政府卫生行政机关依法 管理社会卫生事务、保障人民健康的主 要方式之一,是政府行为。卫生执法是 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 消费者健康权益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 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2、强化卫生执法技术性的理念3、卫生执法不是过去的卫生监督, 不仅仅是 “察看并督促”和“行政 管理”,更重要的“行政执法”,是 保一方公共卫生安全的执法机关。4、卫生执法工作必须融入社会,关 注群众关注的问题和解决群众要求解 决的问题,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卫生监 督,及时查处群众举报违反卫生法律 法规的行为侧重于 :“转变观念” “查办案件”、“改变定位” “改变方式”、“明确思路”

11、 “宣传造势”、“争取位置” (一)转变观念 树立卫生执法工作全省一盘棋观念大力宣传卫生执法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卫生监督员管理(执法为民教育活动)明确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定位(二)加大案件查办力度u最能衡量工作效果的指标是开 展执法行为情况和实施行政处 罚案件的情况。食品化妆品专项整治要求健康相关产品抽检不合格产品查处围绕办案 建立相应机制建立省际市际间案件协查机制实行质量和数量双向考核案件挂牌督办工作制度重大卫生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完善群众举报受理案件查办制度建立卫生行政处罚档案规范(三)改变定位 卫生监督所是执法机构,不是保障机构,保 障是通过执法行为实现的目标,而不

12、是工作 行为,工作定位就是执法,就是依照法律法 规查处违法行为,就是“卫生警察”。 (四)改变方式l卫生监督文化建设l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l发挥卫生监督技术优势l尊崇立法本意l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五)明确思路关注并解决群众和社会关注的问题,认 真履行卫生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强化依法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肃 行政处罚,强化群众举报案件的查处工 作,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加大卫生行 政执法力度,树立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管 的理念。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 威”有“威”才更能有“为”,才能更有“ 位”(六)宣传造势利用媒体造势 利用网络造势 借势宣传 (七)争取位置一个部门与一个人一样,没有位置,就 没有发言权,就没人把你当回事,你的 困难也就不会有人帮助解决 抓住一切场合、一切机会争取位置下一步设想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 加强卫生执法工作规范化建设许可档案规范、执法检查规范、行政处罚档 案规范 完善各项制度:群众投诉举报受理案件查处制度、案件督办 制度、案件协办制度、重大案件讨论制度 探索各种机制:长效监管机制、宣传机制、稽查机制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衷心希望加强沟通和联系联系电话:031185989820 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