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莫尔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414129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托马斯莫尔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托马斯莫尔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托马斯莫尔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托马斯莫尔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托马斯莫尔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托马斯莫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托马斯莫尔(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托马斯莫尔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马克思 ?历史学习三步法: 历史学习第一步:“了解”历史史实、线索、特征。 历史学习第二步:“理解”历史因果关系、历史发展规律。 历史学习第三步:“见解” 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 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快速阅读,提炼要点:列宁一生的主要活动(按照时间、找出主要事件)历史学习第一步: “了解”历史史实、线索、特征。快速阅读课本P89-94找出下列时间列宁的活动有哪些?189318951900年初1917年10月1903年夏1917年4月1918年春1921年3月1924年1月参加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发动工人罢工会晤俄国劳动解放社领导人普列汉诺夫;统一圣彼得堡

2、各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创办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火星报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发表四月提纲领导人民保卫新生的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领导十月革命实行新经济政策 继续不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直至逝世1917年发表四月提纲1895年,统一圣彼得堡各 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工 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895年会晤俄国劳动解放 社领导人普列汉诺夫1900年,第一张 火星报出版1903年出席俄国 社会民主工党第 二次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标志着 列宁主义的诞生1917年领导十月 革命 1918年巩固并建 设社会主义国家1893年,参加一个马克思 主义小组,发动工人罢工精读细读课本

3、P89 ,思考:探究1,列宁为什么会走上无产阶级革 命道路?历史学习第二步:“理解”历史因果关系、历史发展规律。暗杀一个沙皇,还会冒 出一个新沙皇。 我们不 走这条路。必须依靠人 民群众,从根本上推翻 旧制度,建设一个没有 压迫,仇恨和谎言的新 社会。1)中学时代,受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影响, 产生强烈的革命热情。 2)受其哥哥英勇行为的影响,强化了其革 命思想,产生了不同的革命道路思想。3)阅读资本论,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参加革命活动,其思想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 产主义转变。探究(1):列宁为什么会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探究(2):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胜利 原因?马、恩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应当

4、首先发生 在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是几个国 家同时发生,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 国等国同时发生。(马、恩的马、恩的“ “多国胜利多国胜利” ”论)论)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是不平衡的 ,因此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 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材料一: 1、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则提供了社会主义 革命胜利的机会。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经 济不很发达,但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又具备了 一定主观条件的国家取得胜利。 2、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当作某种一成不变 和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他 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列宁186

5、1年农奴制改革,走 上资本主义道路1919世纪末世纪末2020世纪初,进世纪初,进 入帝国主义阶段,相对落后入帝国主义阶段,相对落后 且又深陷战争泥潭的俄国集且又深陷战争泥潭的俄国集 中了各种矛盾,成为帝国主中了各种矛盾,成为帝国主 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沙皇专制沙皇专制大民大众大民大众 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无产阶级 大俄罗斯主义大俄罗斯主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 俄罗斯俄罗斯帝国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 俄罗斯俄罗斯殖民地半殖民地殖民地半殖民地材料二: 1. “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的组织,我们就能 把俄国翻转过来! 2. “一个党是不是真正的工人政党,不仅 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组成的,

6、而且要看 是谁领导它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 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 个党是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说说:该组织是一个什么组织?其指导思想是什么?其成立标志着什么?有什么意义?材料三:1917年3月15日,俄国爆发革命的消息打乱 了列宁平静的生活。俄国革命流亡者, 冒着被处死的危险,纷纷返回俄国去参加轰 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但是列宁通过几天冷静 的观察,感觉俄国革命的消息虽然使他欣喜 若狂,但这个革命并不是他们所梦想的那种 革命。因为,革命的走向还是一个大 问题。 “革命”是指什么事件? “”又是指什么局面?请设计一段一分钟的演说稿,要求结合俄国革命 的情形,思考如何赢得俄国人民的

7、支持,如何推 动俄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提示:革命 阶段,革命道路,过渡,胜利 )探究(2):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首先胜利 原因:1)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则提供了社会主 义革命胜利的机会。2)具有一个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有科 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3)走资产阶级革命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苏俄革命诗人 杰米扬别德内依 结合书本P92倒数第二段思考: 1、诗中的“野兽”和“暴徒”分别 指什么? 2、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做出了怎样的 选择?你参加红 军了吗

8、?探究(3):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材料一:党员同志们:昨天,我们敬爱的粮食人民 委员瞿鲁巴同志晕倒在会场上, 他拥有调拨几千万普特粮食的权 力,却没有留下能填饱自己肚子 的哪怕一小口。感动之余,我们 利用星期六休息时间进行了义务 劳动,列宁同志也要加入。同志 们,请参加义务劳动,用工人阶 级的觉悟来发展生产、支援前线 、保卫苏维埃! 莫斯科喀山机务段党员列宁和军事学 院的学生们一起打 扫克里姆林宫广场材料二:材料三:19181918年列宁说: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 战争破坏的国家里,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实行余粮收集制, 禁止自由贸易禁止自由贸

9、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 付战争,已经超越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一般革命的任务的任务 ,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 义的主要途径。义的主要途径。 列宁认为推进社会主义的途径是什么? 结果如何?材料四: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土地属于我们 ,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 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实际上是哪里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实际上是哪里 出现了问题?出现了问题?国内

10、革命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反对。“满足农民有关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的愿 望农民在本地范围内自由支配余粮等 项要求。”材料五:材料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 恢复,也使俄国完成了过渡到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 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 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晚年的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现代化的探索 2.民族问题的探索 3.政权、政党建设的探索在这张桌子上,历史永远定格在1924年 1月22日。列宁每天离开办公室前,都从 这里撕下一页日历。但是那天,他已无 力撕下这页日历。 简单概括列宁的贡献:

11、 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国家,两大政策历史学习第三步: “见解”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在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学习与思考1:从马恩的“多国胜利论”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 ”,从四月提纲中的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 无产阶级革命论断,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 新经济政策,再到晚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列宁的思想在不断改变,说明了什么?结合 史实说明对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1、说明了列宁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所具备 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时也说明了社会主义 运动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是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2、制定经济政策要依据实际国情,符合实 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如我国的改革开放政

12、策。材料一: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2000年12月 31日,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上 ,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 仰列宁。而在不久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 风云任务”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 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学习与思考2:材料二:苏联解体后,共产党在俄罗斯的势力受到极大 削弱,去“苏联”化在俄罗斯形成了一种思潮。 俄罗斯许多以苏共领导人命名的城市被更名 如列宁格列被改为圣彼得堡、斯大林格勒被 改为伏尔加格勒。列宁遗体是否安葬的问题也 早在几年前就被俄各政治力量提出。俄社会有 一部分人主张将列宁的遗体从红场移出,安葬 在位于圣彼得堡他母亲的墓地里。 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现象的?1.时势造就伟人。社会的需要创造了伟大人物的 丰功伟绩。 2.伟人推动社会。伟人的作用在于能够抓住历史 发展机遇并能够促进历史的发展进程。长空的雄鹰,决不长空的雄鹰,决不 因暴风雨而收起它的因暴风雨而收起它的 翅膀。翅膀。列宁列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