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异法方宜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1412546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单元异法方宜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九单元异法方宜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九单元异法方宜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九单元异法方宜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九单元异法方宜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异法方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单元异法方宜(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 异法方宜 第九单元 异法方宜 “异法方宜”,本是 素问 的篇名,论述不同 的治病方法,对各方人群病证各有所宜,因而建立了因地 、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其中指出不同地域的生存环境, 造就了不同的人体素质,易发生不同的病证,故提倡医生 要懂“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的道理,学“圣人杂合以 治”,使病证和治疗“各得所宜”。达到各类病证虽“治 各不同,皆愈”的目的。本单元集 内经 有关治则 、治法内容予以阐释,这些方法对今天临床实践仍有很好 的指导价值。 原文901 【 提示 】本节从治疗学角度讨论、创立“ 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 【 名词解释 】 ( 1 )天地之所收引:自然界 收敛

2、凝聚之气所在处,此喻秋季之气象。张 介宾注:“然天地之气,自西而降,故为天 地之收引,而在时则应秋。” ( 3 )毒药: 泛指治病的药物。张介宾注:“毒药者,总 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为毒药。 ” ( 5 )挛痹:筋脉拘挛,骨节麻痹疼痛类 疾病。张介宾注:“嗜酸者收,食肘者湿, 故其民致理而挛痹。挛痹者,湿热盛而病在 筋骨也。” 【 分析 】本篇所论的各种治疗方法, 是 从东南西北中各地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 出来的经验;而不同的治疗方法, 各有它 适宜的不同病情。 因此,启示医生们在临 证上必须结合不同的自然环境及人的个体 差异的具体情况, 掌握因时制宜、因地制 宜、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

3、。原文902 【 提示 】主要是根据阴阳理论确定治疗原则。 【 名词解释 】 ( l )其盛,可待衰而已:对某些疾 病,当其邪气方盛时,不可迎其势而刺治,等待病势 稍衰时再行刺治 ( 2 )因其轻而扬之:病邪轻浅的病 证,当用质轻而升散的药剂或方法治疗,以驱邪外出 。( 3 )因其重而减之:病情深重者,应逐步攻减邪 气。( 4 )因其衰而彰之:气血虚衰的病证,要用补 益的方法,使气血充盛而彰显。( 10 )其漂悍者,按 而收之:对病势急猛的患者,医工需迅速采取措施, 制伏病势。按,作“察”解。( 14 )气虚宜掣引之: 掣引,即指补气升提之法。 【 分析 】本段论述治病首先要辨别阴阳气血和 邪

4、正虚实,运用祛邪扶正,补虚泻实, 阴虚补 精, 阳虚温气和阳病治阴, 阴病治阳等不同治 疗的法则,以及根据病邪部位在表、在里、在上 、在中、在下,分别选用解表、涌吐、消导、攻 下等治法。总的来说,始终根据阴阳理论确定治 疗原则,详细论述如下 1 针刺要掌握时机 。 2 因势利导治疗法则。 原文903 【 提示 】论述汤液醪醴的使用、“神机“ 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标本不得的危害 。 【 名词解释 】 ( 1 )神不使:神机衰败,不 能使针灸、药物发挥治疗作用。( 2 )精气弛 坏,营泣卫除:精气毁坏,营气运行凝涩, 卫气丧失了正常功能。弛,毁坏。泣,音义 同涩。( 3 )守其数:遵守治病的规律法则

5、。 数,规律、法则。( 4 )病为本,工为标, 标本不得:患者的神机为本,医工的治疗措 施和方法为标,如果患者体内的神机衰败, 则不能使医工的治疗措施和方法发挥应 有的 作用。 【 分析 】 论述汤液醒醋的使用、“神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标本不得的危害。 汤液醒酸的使用 ( l )上古做汤液醒酸,为 而不用 ( 2 )中古之世,汤液醒酸 服之万全 ( 3 )当今之世,服汤液 醒醋不必已 神机对疗效的作用 ( 1 )神机的作用 ( 2 ) “标本不得”的 危害 原文904 【 提示 】本节主要论述“四时五藏,病随五味 所宜”的意义。 【 名词解释 】 ( l )五谷:王冰注:“谓粳米、小豆、麦、

6、大 豆、黄黍也。” ( 2 )五果:王冰注:“谓桃、李、杏、栗、枣 也。” ( 3 )五畜:王冰注:“谓牛、羊、泵、犬、鸡 也。” ( 4 )五菜:王冰注:“谓葵、霍、蓬、葱、韭 也。” 【 分析 】 论述“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的意义:五谷、五果 、五畜、五菜等药食有五味,五味分属四(五)时、五脏,药食气味 在治病中各有不同的作用。气味偏盛的药食能攻逐邪气治疗疾病,五 谷杂粮用以滋养五脏,水果类可以营养脏腑,牛、羊等禽、畜类之肉 能补益脏腑精气,葵、蕾、蓬、葱、韭等蔬菜可补充五谷杂粮、水 果、肉类等的不足,从其他方面营养五脏。五谷、五果、五畜、五 菜等既是维持人类生命过程不可缺少的食品,又

7、是驱逐邪气治疗疾 病的药品。既能分别补 益不同的脏气,又能共同作用,增强正气, 驱除邪气,促进康复。但是,五味分别归 属四(五)时五脏,所以 选择应 用,要根据春、夏、(长夏)、秋、冬季节不同,五脏之气 偏盛、偏衰、以及苦、欲等具体情况,以其所宜而用之。 原文905 【 提示 】论知标本逆从的意义。 【 名词解释 】 ( 1 )病有标本:疾病的发生 有先后、缓急、主次之分。( 2 )刺有逆从: 针刺治病有逆治、从治之别。逆治:病在本 而治标,病在标而治本。从治:病在本而治 本,病在标而治标。 ( 3 )标本相移:治病时 对本病和标病治疗的先后或逆从,要根据病 情决定,标本不是固定的次序,而是可

8、以互 相转移的。( 4 )正行无问:正确的治疗行为 ,没有疑问。 【 分析 】 论知标本逆从的意义 1 标本逆从的含义“标本”是相对的概念,内涵广泛:有六气之标 本,风寒燥火湿热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有经脉之标本,经脉起始之 处为本,经脉所过之处为标;有医患关系之标本,病人为本,医工为 标;有正邪关系之标本,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等。本节的标本代表病 证的先后、主次、病情的轻重缓急。此之“逆从”,专指针刺治标本 病证的方法。 2 知标本逆从的意义“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 ,不知标本,是谓妄行”。说明医生必须掌握标本逆从的规律;诊治 疾病时必须做到分清标本,灵活运用逆从治法。如此才能做

9、到“正行 无问”、“万举万当”。正如张介宾所言:“奈何今之医家,多不知 求本求标、孰缓孰急之道,以故治标者常八九,治本者无二三,且动 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尚不知孰为可缓,孰为最急,颠倒错认 ,举手误人,是未明此篇标本之真义耳。” 原文906 【 提示 】本节首先提出标本之道、进而提出并 具体论述了标本理论的临床应用。 【 名词解释 】( 1 )一:指阴阳逆从标本之理 。( 2 )治反为逆,治得为从:治疗违反阴阳、 逆从、标本之理,则为治之逆;符合阴阳、逆从 、标本之理,则为治之顺,即从。此逆从言治 疗效果之成败,非逆治从治之谓。( 3 )先病而 后逆者治其本:先发生疾病而后出现气血逆乱,

10、 或病势逆常者,当先治其本病。( 4 )间者并行 ,甚者独行:病证轻浅者,标本兼治。病证急重 者,标本单独施治,或治本,或治标,以求治之 精专,增强疗效。间,病轻。 。 【 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标本之道,“小而大” , “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 而知百也”,进而提出,标本理论的理解不难,但结合实际灵活应用并非易事,具体论述了标本理论的临床应用。 2 急则治标 3 间者并行 4 甚者独行 1 先治本病 5 标本先后 要之,本篇为我们充分展示 了灵活使用标本治则的种 种范例,对今天的临床实 践颇多启迪,从中我们再 一次体味经文所示“言标 与本,易而勿及”的深刻 含义。 原文907 【 提示 】在

11、整体观念指导下,阐述体质、病位与治 疗用药、服药方法的关系。 【 名词解释 】( 1 )气反者:病情标本违反常态者 。( 2 )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中傍取之:对病情标 本不同,气反常态的患者采用的治疗法则:病于旁 (傍)侧。王冰注:“下取,谓寒逆于下,而热攻 于上,不利于下,气盈于上,则温下以调之。上取, 谓寒积于下,温之不去,阳藏不足,则补其阳也。 傍取,谓气并于左,则药熨其右,气并于右,则熨 其左以和之,必随寒热为适。” ( 3 )治热以寒 热而行之:论治气反者的服药方法,治热病用 寒药,待温时服用;治寒病用热药,待凉时服用; 治温病用凉药,待冷时服用;治凉病用温药,应热 时服用。 【 分析

12、】 在整体观念指导下,阐述体质、病位与治疗用药、服药方法的关系。 1.体质与用药耐药性 强的人,可以选用气味浓厚、 作用较峻猛的药物,否则药力 不足,疗效不佳;耐药性差的 人,应谨慎选择气味温和、作 用轻缓的药物,过则伤正,亦 影响疗效。影响耐药性的因素 很多,不单纯是体质问题,与 药物种类、服药时间长短等皆 有关。 2.病位与用药病位与用药 有关,如经文所述,但并不是绝对 的,因为,这是言治气反之病用药 的一般规律。若对标本一致的疾病 ,其治疗则是病在上取之上,病在 下取之下总之,当求病机所在 而治之,是谓常法。如马漪注:“ 然有反气而治者,则病在上取之下 ,盖气壅于上而宜降之也。病在下 取

13、之上,盖气滞于下而宜升之也。 病在中者则旁取之,盖病在于中, 而经脉行于左右,则或灸或刺,或 熨或按,皆当取之于旁也。”张介 宾注:“气反者,本在此而标在彼 也。其病既反,其治亦宜反。故病 在上取之下,谓如阳病者治其阴, 上童者疏其下也。病在下取之上, 谓如阴病者治其阳,下滞者宣其上 也。病在中傍取之,谓病生于内而 经连乎外,则或灸或刺或熨或按, 而随其所在也。” 原文908 【 提示 】讨论用药法度及饮食调养的作用 【 名词解释 】 ( l )有毒无毒,固宜常制:药 物气味有浓淡之分,作用有峻缓之别,其制方、 服药有常规法则。 ( 2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服药未尽之症,可 用谷物、肉食、水

14、果、蔬菜等调养正气以消除之 。 ( 3 )行复如法:对邪气不除,病不愈者,继续 用药,方法如同上述。 【 分析 】论用药法度及饮食调养的作用:疾病 有新感和病疾的不同;方剂有大、小、缓、急、 奇、偶、复的区别;药有有毒、无毒的差异;人 有耐毒、不胜毒之体质不等因而用药有一定 的法度。中医药治病的关键是调整机体的生命机 能,调动机体主动的驱邪、抗病、康复能力,故 用药不要求除邪至尽,强调食疗、食养促使机体 正气的自然康复。这一观点对当今临床具有深刻 的现实意义。原文909 【提示 】 提出并讨论了孕妇患病的用药 法则“有故无损,亦无损也衰其太半 而止”。 【 名词解释 】 ( 1 )重身:妇女怀孕者 ,以其身中有身,故日“重身”。 ( 2 )故:本意为原因、根由。此引申作“ 病”。 礼记 曲礼下 :“君无 故玉不去身”。郑玄注:“故谓灾患丧病 ”。 ( 3 )损(咖陨):死亡、坠落。此作损伤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