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5_杜甫诗三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1252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5_杜甫诗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必修3.5_杜甫诗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必修3.5_杜甫诗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必修3.5_杜甫诗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必修3.5_杜甫诗三首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3.5_杜甫诗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5_杜甫诗三首(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目的:1了解律诗的基本特点 。 2理解诗歌的深沉感情 。 3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 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严格 按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做 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成熟于 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 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 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 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 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 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 一联,计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2、。选入课本的杜甫诗三首都是七言律诗 。秋兴八首杜甫在旅居夔州时所作一组 以想望长安为主题的七言律诗。借秋天的景 色感物抒怀之意,故名秋兴。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而藩镇拥兵割据 ,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杜 甫的朋友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 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 ,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 抑郁的。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 的秋色,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 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远。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白露般的秋霜使两岸的枫

3、树林 衰败飘零,巫山巫峡一带气象 更加萧瑟阴森。巫江的波涛好像连天一般汹涌 澎湃,边塞上风云滚滚,阴沉 沉地压向大地。一丛丛的菊花再次盛开,使我 像往日一样又一次伤心落泪, 孤独的小舟系向岸边,也系着 我怀念故园的心情。寒风阵阵,催促着妇女们拿起 剪刀裁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 ;傍晚时分,高高的白帝城上 传来急促的捣衣砧声。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 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 色、秋气,奠定全篇萧瑟悲凉之基 调。后世评价:露曰玉露,树曰枫 林,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自是 大方家数。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前景和心

4、中景连成一片,使人感到 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 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分明是阴沉 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 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秋水共长天一色愁云惨淡万里凝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 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 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 的故园之思。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裁衣的刀尺声、砧声,在这黯淡萧条的 秋景和暮色中,更平添了诗人一许孤独 、忧伤之感。姑苏城外寒山

5、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组诗 ,也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五首各 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宅、宋玉故宅、 昭君村、先主(刘备)庙、武侯(诸葛亮 )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 怨,难以言表。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 为绝唱。” 王昭君(前52年前19年)与西施、 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 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 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 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 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

6、花时的 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 “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那时呼韩邪来朝,先谢皇帝复国的恩典,便说:“ 小臣得天子威灵,得有今日,从此以后,断不敢再萌 异心。如今想求皇帝赐一个中国女子给臣,使小臣生 为汉朝的臣子,又做汉朝的女婿,子孙便做汉朝的外 甥。从此匈奴可不是永永成了天朝的外臣了么?”皇帝 听了呼韩邪的话,心中很喜欢,只是一件,那匈奴远 在长城之外,胡天万里,冰霜遍地,沙漠匝天。住的 是帐篷幕,吃的是膻肉酪浆。那种苦况,这些娇滴滴 的宫娃,那里受得起。谁肯舍了这柏梁建章的宫殿, 去吃这种惨不可言的苦况呢。想到这里,心里便踌躇 起来了,便叫内监,把全宫的宫人都宣上殿

7、来。不多 一会,那金殿上,便黑压压地到了无数如花似玉的宫 人。元帝便问道:“如今匈奴的国王,要求朕赐一女子 给他,你们如有愿去匈奴的,可走出来。”连问了几遍,那些官人面面相觑,没有一个敢答应的。那时王 昭君也在其内,听了皇帝的话,看了大家的情形,晓 得大众的意思,都是偷安旦夕,全不顾大局的安危, 心里便老大不自在。心想我王嫱入宫已有几年了,长 门之怨自不消说,与其做个碌碌无为的上阳宫人,何 如轰轰烈烈做一个和亲的公主。我自己的姿容或者能 够感动匈奴的单于,使他永远做汉朝的的臣子,一来 呢,可以增进大汉的国威,二来呢,使两国永永休兵 罢战,也免了那边境上年年生民涂炭之苦。将来汉史 上即使不说我的

8、功勋,难道那边塞上的口碑,也把我 埋没了么?想到这里,便觉得这事竟是我王嫱义不容 辞的责任了!昭君主意已定,叹了一口气,黯然立起 身来,颤巍巍地走出班来,说:“臣妾王嫱愿去匈奴。 ”那时元帝看见没有人肯去,正在狐疑的时候,忽见人丛里 走出这么一位倾城倾国绝代无双的美人来,定睛一看,竟 是宫中第一个绝色美人,而且是平日没有见过的。这时候 元帝又惊又喜,又怜又惜,惊的是宫中竟有这么一个美人 ,喜的是这位美人竟肯远去匈奴,怜的是这位美人怎禁得 起那万里长征的苦趣,惜的是宫中有了这个美人,却不曾 享受得,便把去送与匈奴,岂不可惜,岂不可惜么?皇帝 心中虽有可惜,然而那时匈奴的使臣,陪着呼韩邪单于, 都

9、在殿上,昭君的美貌,是满朝都看见了的,昭君的言语 ,是都听见了的,到了这时候,唉,虽有天子的威力,大 汉的国势,也不能挽回这事了。元帝到了这时候,一时没 得法了,只好把昭君赐了匈奴。从此以后,我们这位爱国 女杰王昭君,便做了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大阈支(阈支的意 思,和我们中国称王后一般)了。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 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 妃的村子。一别汉宫,她就和北方荒漠 连在一起,只留下一座长着 青草

10、的坟墓面向着黄泉。元帝凭着画工的画像曾经约 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 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 归来。 千载以来,琵琶弹奏胡乐, 乐曲里还分明诉说着怨恨。读咏怀古迹一诗中, 哪个词最能点明王昭君的思 想感情?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 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 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 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 又有对她的同情。昭君怨恨什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对“独留”,入骨三分地 写出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 寂。“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

11、冷落,对比多么悬 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 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 有神。环珮空归月夜魂昭君骨留大漠,只有魂灵能在 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 。环珮空归月夜魂“空”字,一可见其怀念故国之 心是多么强烈,二则表达出诗人强 烈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 昭君怨恨什么?画图省识春风面点明造成昭君悲剧的原 因:是元帝的昏庸糊涂 。昭君怨恨什么?背景补充:杜甫因上疏救宰相房 琯触怒唐肃宗而受冷落, 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昭君出塞,献 身大漠,独留青冢 ,千载怨恨。两者有相似之处。但他不敢怨君, 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之情 。英雄迟暮美人迟暮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 时也在感慨自

12、己的不幸,在表 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 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评论者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山是群山起伏,连绵连绵 不绝绝;水是万 壑争流,奔腾腾不息,直赴荆门荆门 山。其中 的“赴”字用了拟拟人的手法,把迤逦逦不 绝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间写活了,既有飞动飞动 之势势,又有变变幻之姿。显显出雄浑浑磅礴之 气。群山万壑赴荆门群山万壑赴荆门清人吴瞻泰认为认为 :诗诗人就是要借高 大山川的雄伟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这 个“窈窕红颜红颜 ”,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动地 。作者从咏江山之奇绝绝引出咏佳人之 奇美。用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铺垫 引 出昭君。说说明在作者的心目中,昭君决 不只是一个明

13、眸皓齿齿、秀发发冰肌的弱女 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坚强性格的奇 伟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 柔的秀丽丽而是阳刚刚的伟伟岸。安史之乱之后,地方军阀们相 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 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 “飘泊 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 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 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 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 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 ,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 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风急天高,猿猴

14、啼叫,显 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 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叶子萧 萧地飘下,望不到头的长 江水,滚滚而来。 离乡万里,悲对秋景,感 慨常年为客,晚年多病, 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 了双鬓,穷困失意,偏又 刚刚停了浇愁的酒杯。 视 频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萧萧”有生命短暂之感 。“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永 不停息。把颔联上下两句互相对比着写的,相 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 悠久。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 主义诗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坦荡、 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宋代的罗大经曾说这两句话十四 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万里,地之 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 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 ;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 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 ,而对偶又极精确。”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不仅指国家艰难,更有 自身命运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 是“百年”(晚年),且浑身是病 ,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是自己 艰难的一生。他既忧国、忧民,又 忧身。 哀婉 孤独豁达 高昂愁苦 沉痛忧愤 无奈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